序言

Ensu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mote lifelo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all.

——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DG4

联合国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强**育是一项基本人权、一项可行使的权利,为此要确保普及全纳和公平的优质教育和学习,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人失去学习的机会。在国家的统筹、策划、组织和引导下,全社会共同努力,集教育机构、民间团体、私营部门、社区和家庭等的力量,才能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使之在终身学习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学习权利。这成为人类教育奋斗和发展的目标,推动着广泛和灵活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的开展。

当前,无论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在统整优质教育资源,让人们广泛获取和享有学习机会时,必定会以互联网为核心,整合应用移动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正因如此,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技术在教育中融入和深度的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正改变着教育生态、教育途径、教育组织、教育资源配置整合方式、课程设计实施、教学设计及实践和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走向普惠和开放。正如美国《连线》杂志高级制作人和《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所说:“与其说互联网是一场技术革命,不如说它是一场社会革命。”

为让工作在教育一线的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及社会人士能全面地理解互联网技术给教与学过程、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等带来的改变和发展,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服务于学习发展和以学为中心的、互联网环境中的教与学进行了研究。他们梳理了互联网环境中教育教学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学习理论及其在互联网环境教学中的应用,研发出多种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方法和应用技术,提出了课程的新形式及设计实施方法,示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设计和实践,探索了教与学评价开展的多样化途径。基于相关研究和研发成果,《促进学习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中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一书形成了。

《促进学习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中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一书共有六个模块,沿着理论梳理—环境建构—课程—学习—学习评价这条主线,对互联网环境中的支撑理论、实践方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进行了论述。

模块一分析了“互联+”时代教育教学的特点,对最能体现“互联网+”时代“开放”“连通”“融合”和“重构”特点的协同教育理论和联通主义理论进行了阐述。模块二对支持互联网环境中教学交互理论、知识建构理论、活动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实践指导进行了梳理。模块三以中小学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建设实例和系列技术产品的分析为支持,呈现了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和学科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模块四对互联网时代中课程的发展和新形式进行了整理,展示了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案例。模块五对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鲜明特点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互式学习和项目学习中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提供了实践例证。模块六对支持学习过程、学习发展、学业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软件平台和应用APP分别进行了介绍,旨在促进评价的多样和深入。

《第四次革命》的作者扎克·林奇曾说:“它(互联网)是一切技术的基础,是将这些技术网络起来,帮助我们真正理解我们是谁,我们身在何方。”如今,很多行业已经针对互联网应用重新理解和定位自己,教育教学则正在经历这个过程。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的卢恰诺·弗洛里迪教授说过:“因为有了互联网,人们将进入从未见过的未来,也开始应对各种转型。”在互联网的应用中,教与学体现出个性化、开放性和精准化等新特点,也将出现各种变化和转型,因此希望本书能让读者们重新理解和认识互联网环境中教与学的理论、过程与方法,接受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带来的教与学转变,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重新定位及转型。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年春 于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