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材作为传承人类知识和文明的特殊书籍,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载体和工具,与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字时代,人类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技术的介入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人们也享受着技术带来的各种“福利”。在教育领域,电脑、网络已突破校园的围墙,进入课堂之中,使教育变得更具开放性,与社会、时代联系得更加紧密。在国家大力倡导把教育技术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学校教育技术应用不断深入、不断创新的背景下,传统教材的局限和不足愈发凸显,传统教材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的前进步伐,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进而面临这样的抉择:是固守传统,坚守阵地;还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发生变革?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教材的数字化变革其实已经悄然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地区陆续开展对电子教材(或电子书包)的研究,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总体进展趋于缓慢,取得的成果也难尽人意。因为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考虑诸多影响要素,满足诸多应用条件。如果在两者之间不能找到理想的对接点,将难以发挥技术的优势,其作用将流于表面,不能真正触及教育的痛点,解决教育的难题。换言之,将数字技术注入教材所发生的变化,远不是将文字内容“搬家”到屏幕上那么简单。

理想的电子教材应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培养目的,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潜能,致力于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种全新的设计和开发。它既用于师生课堂教学,构建数字交互课堂,还支持学生的课外应用,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它所追求的,将是教和学的方式的系统变革。由此不难看出,电子教材的研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或者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待这样具有前瞻性而又影响深远的新事物,我们不能盲目乐观,需要采取更审慎的态度,在“动手”之前,把很多问题梳理出来,努力寻找对策和解决办法。

首先,教材是什么?具有什么功能?对教和学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材内容的编写和组织要把握哪些原则?传统教材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其次,电子教材是什么?国内外发展状况如何?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对它合理定位?它有哪些类型?由什么组成?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内置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应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

再次,纸质教材向电子教材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变的是什么,什么不能变?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两者是什么关系?电子教材是否会替代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带来开发和应用诸多环节的变化,与纸质教材相比,在这些环节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该如何设计、制作、实验、推广?

还有,电子教材的应用需要创造和搭建什么样的环境、平台?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给教和学的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对课程改革、“减负”、教育均衡等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笔者结合自身及研究团队在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开发探索中积累的些许经验和思考,试图对以上问题做出一些回应。虽然探索还在路上,取得的经验尚显粗浅,思考也不很成熟,但仍然鼓起勇气将它们呈现出来,希望对纸质教材的变革、电子教材的研发及应用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更期望获得同行的建议、指正和帮助。

乐进军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