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尝试学习与西方的引导探索学习

约翰·特纳

一、我对尝试学习理论的认识

最近我很高兴地拜读了一篇论文:《尝试学习的原理、策略和实践》,作者邱学华先生已经站在中国教育的前沿,并正在促进中国的教学改革。在我看来,在哲学理念上他的主张与澳大利亚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的理念是相关联的。

在他的文章中,以他研究和实践了30年的尝试教学理论为基础,为教育改革提出了强烈充分的理由。他批评“说和听”模式,这在历史上曾经同是东西方文化教育的顽固势力,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那里“粉笔加讲课”被广泛地运用着。当然“粉笔加讲课”是澳大利亚的表述,来描述课堂上老师一直讲课并在黑板上写下重点,而学生们只是听课并抄写所有重点。

邱先生提倡这样一种学习环境,老师鼓励学生通过尝试和体验成功来学习。尝试学习展望了一个教育权利从老师向学生的转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给予了更多的责任,这也就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促使他们达到成功。

我认为邱先生或许在语义上把西方的“尝试与错误”和中国的“尝试与成功”进行了划分。然而这两者关键词都是“尝试”,而两种途径的目的都是学生能够通过尝试而成功。但是错误也是强有力的学习事件,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就如同他们从成功中学习一样,同时他们能够重新聚焦,建立新的想法并走向成功。

发明了电灯的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一千种不正确的方法。”对于爱迪生来说,可能对于所有人来说,错误和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我相信邱先生的尝试学习理论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贡献。邱先生强调了学生建立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需求,老师只有在学生努力自我学习和自我尝试过程中遇到困难之后,才进行干预。

我感觉亚洲教育体系里教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邱先生所倡导的尝试学习十分强调学生从课本中学习,这让我认为课本包含了课程所有的必要信息。

这与澳大利亚教育相比,是个主要的区别。澳大利亚的学校教学根据的是课程而不是课本。我们的课程规定了从出生到12岁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科目中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技能和价值,然后是由老师来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有些科目可能有课本或学生练习册,但是这些不可能涵盖了整个课程。因此老师向学生提供书目来参考。他们还会鼓励学生开展活动和实验,学生会经常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同学之间、父母、熟人或其他与其题目相关的领域里的专家寻找学习资源。

二、三种学习方式的比较

邱先生提出:“尝试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的探索学习不同,尝试学习更注重老师的指导角色和课本的示范角色,节约了混乱中学生盲目探索的大量时间。”

我曾经观察过很多探索学习的课程,但不认为他们在盲目探索和混乱中浪费时间。因为对于我来说,东方的尝试学习与西方的探索学习之间的区别并没有那么明显。我愿意用一个例子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设想老师希望学生获得对于良好的设计的基本原理,并把重点放在桥梁设计上。我不确定这样的题目是否存在于中国科技课的课程中,我希望这能够作为一个案例来清晰阐述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一)传统学习方式

老师是主要(或许唯一)的知识来源。他或她可能会发起关于桥梁的讨论,可能展示图片或提到世界上著名的桥梁。老师会谈到桥必须支撑的重量并强调给桥支撑重量的各个要素。教师可能做一张表,展示不同形式的桥,然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从黑板上抄写笔记,或者学生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些图解。有时候会有考试,问学生这些教过的信息,希望他们都记住。

事实上,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关于设计原理的理解。如果说这种方式完全不好,也是不正确的。我们确实需要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

(二)尝试学习方式

该种方式的步骤如下:

1.通过尝试找出问题;2.找出问题解决方案;3.解决问题。

假设上面的例子,在中国,桥梁的设计原理会成为课本里的一部分。我相信从事尝试学习的学生们会在老师的指导的情况下学习这个内容,与同学讨论,提出问题,并想出答案,很有可能是通过实验或者咨询其他信息源来完成。

学生自己或者和同学一起,会发现成功设计的关键要素并对一些问题也有了了解,例如桥的长度应该能承受纵向弯曲或塌陷以及必要支撑的知识信息等。在这个阶段,老师会通过对学生的发现和结果进行检验和纠正。如果这个尝试学习方式的解释是正确的,我要说这种方式也是非常成功的学习方式。

(三)引导探索学习方式

同样的题目在澳大利亚的课堂教学,使用西方的引导探索学习。

引导探索学习,在西方的课堂被广泛使用。老师和学生协商探索的着重点,在这里是桥梁设计。对于探索的需求已经有老师预先预定了并从科技课程中的教程中,而不是课本中,提取出来。课程设计是这样的:

1.最初老师会解释一下该单元目的是探索设计桥梁的原理,并要求他们提出重点。一旦桥梁设计被提出后,老师就必须抵抗住告诉学生任何应该知道的东西的冲动。

2.学生们合作起来列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理想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最坚固的建筑方式是什么,长度和支撑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设计元素是最重要的,等等。

3.老师设定任务,例如在30~40分钟内使用吸管、胶带、牙签盒、土豆等建立起一座桥,跨度1米,并能在中心支撑1公斤的重量。

4.学生们分享想法,4~5个人一组开始建桥。老师不提出任何线索或建议。他或她的角色被限制,只能问学生问题,例如: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

5.整组装配好桥以后进行测试,学生轮流把1公斤重量放在桥的中心。

6.有些桥成功了,而有些倒塌了(尝试错误与成功共存)。

7.学生们就幸存的桥和失败的桥的设计元素进行讨论,并做一个关于保证桥梁安全需要什么的命题。

8.学生通过从图书馆、互联网,也许工程师或建筑公司的人员那里搜索桥梁建筑设计的信息来检查他们的命题。

9.学生回到最初他们提出的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10.学生会有不同记录方式,学生用这些方式记录下所研究的项目。

接下来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所搜集到的桥梁,它的历史,什么时候建造的,谁建造的……把他们的发现列在电子表格上,综合起来写出一个关于桥梁设计的发现的汇总。

我要强调一下,首先这种方法被叫做引导性探索,不仅仅是“探索”。老师的角色很明确,老师是引导。这个并不仅仅是个有趣的练习,而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的,该教育者担负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责任。

你必须注意到搜索信息在活动后期进入。这跟尝试学习方式有区别。他这么做是因为老师想获得学生的能力,在未受教科书所说的“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能在练习中测试新的知识。

想要使这个题目成功,学生需要学习过一些设计原理。他们可能永远不会被要求建一座桥,但他们可能需要判断出一些东西是否有创意,安全,审美上有吸引力,功能如何,使用寿命长短,与环境是否融合等。老师指导确保以上的每个方面都能在学生的讨论中被提到。

所以,说学生的尝试(无论成功或失败)或者探索方式自身,是在浪费时间,是在盲目探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个建桥的案例是个很有力的证明。通过学生的尝试或探索,这些概念保存在学生记忆的时间比信息来自老师授课或阅读课本的时间长得多。

尝试学习和引导探索学习

引导探索学习和尝试学习都是允许学生提出各种想法。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在老师计划、监督并干预下完成的,从而发展学生的认识、态度和技能,以便达到课程所设计的要求。

邱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或许过于偏重尝试学习同探索学习之间的不同。当然这个也可能是我翻译出错了,我认为邱先生主张的尝试学习和澳大利亚许多学校里好的教学实践之间有很近的相似性。

两种学习方式都涉及到学生学习课本(或在澳大利亚的教程)。两者都承认老师干预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知识的分配者,也是理解的促进者。学生参照课本的其他资源,包括互联网、合作、讨论、实验等一个很小的不同是在搜寻时间上。个人和同伴测评是尝试教学和引导型探索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权利下放是两者的重要特点。

尝试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可以在很大的班级内进行。澳大利亚的班级一般不超过30人,而据我所知,很多中国班级班额都很大,所以我认为邱先生的尝试学习方式更适合中国学校的实际情况。

好的教育不仅仅是快乐。快乐当然对于成功的教学和学习很重要,看到学生全神贯注于活动并从中得到快乐当然是很棒的事情,但仅仅快乐还不够。课程通过课本或教程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必须得到实现。西方的引导探索学习往往是学生很快乐,但是最后学习目标没有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使用逆向设计模式。

在澳大利亚和接受了引导型探索学习方式的西方国家,对于逆向设计模式的兴趣正在增加。为了保证学习目标在课堂活动中得以保证。老师的教学设计必须满足这些目标(当然包括有趣的活动),这样就能带给学生巨大的成功。

“带着对结果的了解来开始,意味着带着对目标的清楚理解而开始。这意味着,要知道你要去哪里,以便你能更好理解你现在在哪里,这样你迈出的步伐会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Steven Covey,1994)

老师们往往设计许多有趣的活动,而没有看到最终目标的大蓝图。在逆向设计模式,老师要从预想的结果开始,决定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

我还没有看到尝试学习的课堂教学,可能这些问题,在运用尝试学习方式的课堂已经得到解决。

(约翰·特纳:原澳大利亚南澳州教育厅课程开发中心主任,现任浙江省宁波市国际学校校长。本文是他在首届尝试学习理论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由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饶春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