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么做

1.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孩子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是独立思考的基础,试想一个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好奇心、更不愿意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孩子,怎么会对身边的所见所闻有所思所想?如果孩子喜欢探究身边的人和事,无论多么微小,父母都需要鼓励,让孩子觉得他的想法很重要,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

2.鼓励孩子质疑和多问“为什么”

孩子自发产生的质疑,很容易引发他独立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当孩子稍微大一点,父母就要允许孩子质疑别人,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即使想法和问题在成人看来很无厘头,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对父母的看法和做法产生质疑,我们更需要呵护孩子的质疑精神,而不是滥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

3.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讨论问题

对于即将或已经上小学的孩子,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开始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这个阶段,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话题,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引发孩子的独立思考,还可以利用一些话题来拓展孩子的思维。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和同龄孩子之间进行互相探讨,让他们站在其他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判断。当孩子们互相讨论时,难免出现针锋相对,甚至面红耳赤的场景,无论他们的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合理,大人都不要轻易干涉他们之间的事情。讨论结束以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大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不要强行孩子接受大人的观点。即使他们对某件事情有些不正确或不合理的见解,我们也只能尽量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凭借大人的权威,用自己的观念取代孩子的观念。

4.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家庭作业的量相对不大,但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而独立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孩子被作业给难住时,或者遇到什么问题时,父母不要马上就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去思考,去寻找解决办法和正确答案。无论孩子最终是否找到答案,只要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真投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和认真的态度。

如果孩子确实需要大人的帮助,我们也不要将自己的答案脱口而出,而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启发孩子去独立思考。通过“如果……会怎样”,“你能想到的……有哪些”,“你自己试过哪些方法了”,“老师是怎么讲的”等方式提问,有时候很可能就让孩子茅塞顿开,自己找到灵感或回想起答案。

5.别让孩子伤在“听话”上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把“听话”当成教育孩子的捷径,常常会以“听话”作为标准来赞扬和奖励孩子。长期这么做,就会让孩子认为“只有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才爱我”。于是,孩子就会用“听话”来换取爸爸妈妈的爱,这又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听话”。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缺乏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

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主要来自他们心目中具有权威的大人,这种要求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能力。作为大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为了自己省事和省心,仅用“听话”来要求孩子,那么孩子为了达到大人的要求,会下意识地讨好大人,比如,在幼儿园,当有困难的时候,孩子就会不敢轻易惊动老师;当需要帮助的时候,孩子就会不敢麻烦老师;当不开心的时候,孩子更不会直接向老师倾诉。

为了解决你家孩子在独立思考方面遇到的这些问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入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点),请及时记录下来并立即付诸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