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守诺言
在宋庆龄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倪桂珍很高雅,是一位很有教养的贤淑女性。
倪桂珍曾做过教师,在一所教会学校教书育人。她弹得一手好钢琴,同时爱好文学。在宋庆龄的眼里,母亲永远是那样高贵而亲切。
小时候,同母亲相处总是很快乐。最令宋庆龄欢喜的事情,便是听母亲讲故事。有一次,母亲又给宋庆龄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君主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叫孟武伯的重臣。此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经常食言。这种做法自然让鲁哀公对他很有看法。
有一天,鲁哀公宴请群臣。当时,孟武伯同鲁哀公的宠臣郑重,都参加了这次宴会。孟武伯一向不喜欢郑重,便想在宴会上给郑重难看。于是,孟武伯提高嗓门对郑重说:“郑先生,您最近怎么又发福了?”
鲁哀公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便说道:“一个人经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啊!”
君臣们一听,便知道鲁哀公一语双关。他的话语并不是在批评郑重,而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母亲给年幼的女儿讲的这个《自食其言》的故事让聪慧的宋庆龄铭记在心。
又一年过去了。一个夏日的星期天,父亲准备带全家去一位客商朋友家做客,孩子们都穿戴整齐,除了宋庆龄。原来,宋庆龄仍在琴房弹奏钢琴。
这时,父亲看了一下怀表,喊道:“孩子们,快点走吧,不然伯伯要等急了。”
宋庆龄忙合上琴盖,跑了出去。刚刚迈出大门,突然,宋庆龄停下了脚步,低下头来想一件事情。
在一旁的父亲看出女儿有心思,忙问道:“怎么了,庆龄?”
宋庆龄说:“父亲,我今天不能去伯伯家做客了。”
“为什么呢?”母亲也询问道。
“我昨天答应了小珍,她今天来我家,要我教她叠花。”宋庆龄说。
“这事也不大要紧,等改天再教小珍也不迟的。”父亲一边帮女儿解围,一边拉起宋庆龄的小手便走。
“这可不行啊!小珍来了就见不着人。”宋庆龄把自己的小手从父亲的大手中抽了回来。
“那也不大要紧!回来再向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母亲说。
“不行啊!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吗?”宋庆龄坚定地说。
这时,父亲和母亲相视而笑,然后连连点头称是。
父亲和母亲不放心在家的宋庆龄,办完事便急匆匆地赶回家。父亲问她:“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她没有来,或许是临时遇到了急事吧。”
“没有来?那你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呀!”母亲听了心疼地说。
“不寂寞!虽然小珍没有来,只有我一个人,但我仍然很快乐,因为我信守了诺言。”
梦想启示
宋庆龄,20世纪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随处可见的都是藏书。她阅读兴趣广泛。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宋庆龄拿国家一级工资,另外还有数额相当大的职务津贴。1951年,她还获得了数额巨大的斯大林国际和平奖奖金。宋庆龄并没有用这些钱去过所谓的十分舒适、十分体面的生活。她将斯大林国际和平奖奖金全数捐给了中国福利院,建造了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宋庆龄把自己工资中的大部分用来接济生活困难的亲友,并为两位保姆养老送终。她在家中招待一些中外宾客花的也是自己的钱。
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仅从小时候起就有谨守诺言的品质,而且不论后来高居何位,她还一直甘愿过这样廉洁和简单的生活。
每一个伟大的人,总会有共同之处,那便是忘我的人生境界、纯正的个人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