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余新忠博士的《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可说是非主流的历史研究。虽然论文引用了大量主流史学研究常引用的资料,如方志、文集等,但由于中国传统的历史研究比较注重政治、制度与上层学术思想等,一般人对历史这门学问的了解也多局限于此,所以在主题上,或许让读者觉得不属主流。
然而,主流与非主流史学之间的界限,在今天中国历史研究的领域里似乎已渐松动。其实这个变化在欧洲的史学界早已发生。西方史学者对日常生活、寻常百姓的生命历程等的历史已关注了数十年之久,在今天,这类史学已毫无疑问地成为西方的主流。虽然传统的政治史、事件史并没有因而完全消失,而以所谓“新的旧史学”(意指重新解释的政治或大事件、大人物的历史)重新出发,但是政治史并没有再度成为唯一的历史研究主流。或许,当社会真正关注人的具体生命与生活的种种复杂问题时,就不会再把所有的精力与兴趣投注在传统定义下的政治权力或抽象的思想上面。其实,只有多方面地探讨人的历史,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我们的过去与现在。
余新忠是大陆新一代的优秀史学工作者。我在2000年秋访问南开大学时与他初次见面,并读到他刚完成的博士论文,也与他讨论了不少有关疾病史的问题。我深深感受到他对研究的热诚,并佩服他能在不甚有利的客观条件下,短短三年内完成内容如此丰富的论文。同时他的论文让我意识到大陆史学研究与国际史学研究的趋势接轨日趋密切,这是令人感到兴奋的发展。我当时估计,余新忠的论文必然会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果然不出所料,两年后,欣闻此论文被评为200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并正式出版,实在替新忠感到高兴。当新忠要我为此书写序时,我义不容辞地马上答应,除了感到荣幸外,也觉得有义务鼓励更多年轻的学者加入研究疫疾社会史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行列。
其实新忠选择了一个非主流的社会史题目不令人惊讶。他的导师冯尔康教授是史学界的前辈,并很早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研究有兴趣,且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社会史,新忠受到启发勇敢地走入新领域,是件自然的事。我一向极景仰冯教授的学问,更敬佩他宽阔的眼界及对后辈的提携。新忠能得到他的指导是幸运的。当然,新忠本身的天资与努力仍是论文成功的主要因素。
新忠的论文主题是一个很重要但同时困难度颇高的课题。无论在资料运用上、专业知识方面还是现象的解释上都相当不容易把握。
首先是资料方面。传统中国社会除了有关国家财政收支、人事等问题比较注重数字的记录外,其他方面的数据都不甚求精确。尤其不易找到可靠的地方性数据资料。这个资料方面的困难,是所有中国社会史学者都必须面对的。这与研究西方近代社会史的学者可利用丰富的教区或地籍资料写出精彩详细的地方史[1]不能相比。事实上,新忠将研究集中在江南地区的主因之一就是这个区域的资料相对之下还比较丰富,但就算如是,他仍必须以迂回的方式解释某些现象以补资料上的不足。
其次是有关疫疾的性质方面。明清史料所提供的有关疫疾的资料,如病症、死亡率等往往让受了西方近代医学洗礼的现代人感到匪夷所思。到底史书所载的各种疫疾所指何疾?相信就算是医学专家也难以完全确定。这些限制加深了解释的困难。如以下这个简单的问题,就无法有圆满的答案:从文献看来,清代江南瘟疫较别处频繁,而江南以外地区,如岭南或其他地区疫情却较少。但这到底是由于江南的资料比较详细、江南的医生比较多,故有较多疫疾的记录;还是因为江南疫情的确较别处为严重?令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否主要为资料性质的问题。同时,史籍所载的瘟疫种类是否只独见于江南?这类问题,既困难又有趣,仍待学者进一步探讨。
但无论如何(尽管困难重重),新忠已成功地为清代江南疫疾的社会史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描述。他利用了大量江南地区的各类资料,合理地解释了多次疫情发生的经过、分布情形与死亡率的影响。他的成就在于相当具说服力地将清代江南疫灾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呈现出来,特别在对社会的影响及社会应对能力的估计方面,有中肯的看法。在清代江南社会史这个复杂的拼图中,新忠放进了重要的一块,让后来者能有依据地把其他的部分填补上去。或者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比较全面的图画。
医疗社会史方面的研究,台湾地区学者起步比中国其他地区学者要早,也已成为了主流史学的部分。这是由于台湾地区学术界近二十年来较直接受西方史学的影响。事实上这个领域颇广阔,每个研究者的兴趣无论在主题上、时段上均各有发挥。但是台湾学者较无法处理的问题,是比较细部的地方史方面的探讨。这当然是由于资料的限制。然而西方的社会史研究已进入相当细微的探讨。中国史这方面的发展,恐怕必须依赖如新忠一样的年轻学者。相信各地可就地取材的非文本资料不少,加上所藏的仍未出版甚至仍未编目的地方史料颇多,有待学者去发掘、利用。我国年轻学者乘地利之便,相信可以写出更多、更精彩的地方社会史。在这方面,新忠无疑已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梁其姿
2002年9月26日于台北南港
[1] 如著名法国史学家勒华拉杜里(Le Roy Ladurie)的名著之一《朗格多克的农民》(Les paysans de Languedoc,1969)就是利用法国南部地区大量详细的地籍资料(compoix)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