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体育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切也已成为经常性的话题。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近三十年时间,亲身参与中职学生体育教学及管理,并观察学生的发展变化,体会到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首先应该是体格健康的人,这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否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一、中职学校的体育现状
1.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不足
一是由于受传统中小学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到中职学校上学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有些中小学为了追求升学率或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无端地取消了体育课;二是中小学体育课被放在“副课”的位置上,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降低了体育课的地位;三是有些中小学的体育课的任课教师学非所用,个别学校是哪位老师课少就以体育课作为平衡;四是上课不符合教学规范,基本是学生整队、点名,老师讲几句,然后给学生一些体育器材,以玩为主。以上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所以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人虽然到了中职学校,但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中小学仍没什么差别。
2.国家教育政策的“高度”重视与现实情况反差使体育教育雪上加霜
体育的地位有多高,从国家教育方针中可以看出,体育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现实中的“体育教育”在中小学却往往被忽视。如果一个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很好,为了不影响升学率,体育成绩一般由体育教师或学校给定,由此导致体育教育在师生中可有可无,到了中职学校上学的学生,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更为严重。
3.“三好”更加使体育教育的地位降低
各级学校中大多数有“三好”学生的表彰,其实,体现出的也只有“学习成绩”一好,其余的“德”和“体”没有标准可言。虽然有些学校也将体育成绩纳入“三好”之一,但往往当某学生特别需要这一称号时,首先松动的就是“体育成绩”。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学校只重视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了教师喜欢、家长高兴、社会认可,“三好”实际为“一好”。
4.中职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近几年,学校将军训纳入正常教学之后,每年都有个别家长找各种关系打招呼,要求学校照顾自己的孩子,有些则通过医院熟人开病假条逃避军训,有些学生在集合时站十几分钟就昏倒,有些学生在军训中坚持不下来。在学校每年的田径运动会中,学生报名的很少,比赛成绩一直在下降,校纪录多少年无人打破。体育课的教学中,有些基本要求学生都达不到。这些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够乐观。
二、学校体育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中职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我们提出了对体育教学进行彻底改革的初步设想:从学生的体质实际状况出发,以健体为目标,自编教材,实施分层教学,体现专业特色,以达到使学生“人人珍爱生命,人人爱惜身体,人人自觉锻炼”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体质检测,逐步制订校内体育成绩标准
前面已述,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已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新生入校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体质检测,一方面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另一方面制订出使学生体质逐步提高的方案。这一方案的突出特点是:使不同的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体质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体育成绩、标准,确定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如腿部力量训练中,针对100米项目,多少秒为优,多少秒为良,多少秒为及格,多少秒以下为不及格,不及格的如何补考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克服传统体育课的盲目性;二是使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并知道如何努力才可以使自己取得优秀、良好等成绩;三是体育成绩必须纳入学校优秀学生评定办法中,即学生体育成绩达到什么标准才可以评上学校的优秀学生。
2.实施分层教学
其实分层教学并不是体育教育的专利,其他的课程教学早有这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标准实施教学。这一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重新编组进行教学。学生一进学校,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质与体能情况进行检测,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同一层次的教学组织中,都有自己的提高标准。
3.编写相应的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先行,没有教材的创新就不可能有教学的创新。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体育教材编写的坚强后盾,体育教师是体育教材编写的主力军。体育教师要对原有的体育教材进行研究、反思,最主要的是针对中职学生的体质与体能情况,从学生的体质体能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与体能为目的,以将来可能从事的专业技能工作为目标进行体育教学。当然,编写一本适合中职学生的体育教材绝非易事,既要有创新的思维,还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才会有改观,学生的体质与体能才会有所进步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