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职业指导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为“帮助人们选择并准备从事一项适合自己职业的过程。”《职业技术教育辞典》定义:“一定的社会组织帮助人们了解职业、选择职业和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和。”

职业指导,美国、加拿大亦称职业指导,日本称出路指导,前苏联称职业定向教育。什么是职业指导?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阐述。美国全国职业指导协会认为:“职业指导,它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的过程,是为就业做准备的过程,也是在任职中求得发展的过程。”

日本《世界教育辞典》将“出路指导”定义为“为了使每个学生可以自主地设计和选择自己的去向,在以后的生活中实现自我,而在学校进行有组织有系统持续指导和帮助的中心活动。”

总而言之,职业指导的内涵十分丰富,对个人而言,是一个职业化的过程;对社会而言,是社会对其成员在职业上的指导服务;对学校而言,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职业指导是为使人职业化(包括认识职业、准备职业、从职从业、职业发展、直至职业生涯结束)所进行的连续性的专业辅导工作、社会服务工作。

进入21世纪初,“职业指导”的概念逐渐被“就业服务”取代。就业主要是为了改善失业者的生存状况和维护社会稳定。随着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需求的扩大,就业服务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家就业政策最直接的体现者和执行者。

概括地说,就业服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干预劳动力市场并能有效调节和改善供求的直接手段,是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服务可以分为公共就业服务和私营就业服务,其主要职能在于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相应的职业培训等手段的运用,帮助用人单位用人和劳动者就业。

公共就业服务指的是政府通过研究和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提供咨询、帮助等各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充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或雇主联系的媒介,便利劳动者的就业过程,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和运行,促使全部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根据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理论与运作的实践,公共就业服务的方法和内容主要有职业介绍、就业咨询、研究和发布信息以及就业帮助等。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8号令《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明确提出的“求职与就业、招用人员、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援助、职业中介服务、就业与失业管理”等多项就业服务要求,确定了就业服务的基本范围。

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区别在于:第一,从隶属关系上讲,就业服务涵盖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归属就业服务;从属性功能上讲,就业服务承担整体功能,职业指导则为手段过程;第二,从作用成效上讲,就业服务实现最终就业,职业指导提供就业选择。

为了向广大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教师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者系统普及职业指导的知识,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的需要,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职业指导》一书。

本书由天津职业大学李维利和刘文江同志主持编写工作并任主编,许远(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尤凤娇(北京师范大学)任副主编。参加各章节编写的人员有许远、尤凤娇(第1章);李维利(第2章);陈广诚(第3章);白宇(第4章);王昆(第5章);贾玉慧(第6章);安静宜(第7章);张玖泽(第8章);罗思路(第9章);张景强(第10章);邓恩远(附录F1、F2、F3部分);逯彦红(附录F4、F5部分);许远(附录F6、F7部分);安静宜(附录F8部分)。全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尤凤娇负责统稿,最后由许远修改定稿。本书编写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就业技术服务处田光哲处长大力帮助和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予广大从事技能人才人力资源开发学者、广大职业教育培训的管理者,广大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教师带来全新的理论观点、实用的参考资料。

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