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勤管理的组织架构
在幼儿园的后勤架构中,一般会有两种架构方式(见图1-1、图1-2)。
图1-1 后勤组织架构1
图1-2 后勤组织架构2
图1-1与图1-2的区别在于保健医的从属问题。很多幼儿园都是使用图1-1中的后勤组织架构,即卫生保健从属于后勤管理,后勤主任管保健医。这两种不同的架构方式会在工作中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先看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 杏仁换核桃
下周的食谱制作出来了,周五负责采买采购的刘老师拿到食谱后去市场进行采购,转了一上午都没有买到大杏仁。杏仁是食谱里周三加餐杏仁豆浆中的材料之一,没有杏仁怎么办呢?刘老师给后勤主任王老师打电话,王老师说直接换成核桃吧,于是刘老师买了几斤核桃回幼儿园了。
周三早上,食堂老师按照带量食谱中的量进行材料配比时发现没有杏仁,于是去找王老师,王老师说放几个核桃就行了。可是放几个呢?正在交流的时候保健医霍老师打水路过食堂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没有买到杏仁是吗?”霍老师问。
“对,换了核桃。”王老师答道。
“正好问问您,放几个核桃呀?”食堂老师问霍老师。
“为什么不早说呢?!”霍老师的语气中明显带着责备的口气。
“换几个核桃不就行了。”王老师不以为然地说。
霍老师一听便怒了,说:“您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啊?咱们的食谱都是严格带量的,能随随便便换几个核桃吗?您没做过食谱,您是不知道,蛋白质、脂肪、糖类都有一定的比例,核桃和杏仁营养物质的含量一样才怪呢!再说了,食谱周一一早就贴出去了,家长和孩子都知道是喝杏仁豆浆,您这样做也是不尊重家长和孩子呀!”
霍老师的一番话说得句句在理,王老师听了哑口无言。确实在幼儿园饮食制作方面应该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后勤工作人员包括王老师在这方面的认知都是欠缺的,他们只想到了营养到位,却没有考虑过其中配比的严谨性。
霍老师回到办公室一边计算着核桃的配比重量,一边和另一位保健医唠叨:“哼,什么都不懂还整天瞎指挥,这样的事都好几次了,别以为他是咱们的领导我就不能说。您说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儿?”
“行了,计算出来赶紧告诉食堂老师就得了。谁让她是咱们的领导呢!”另一位保健医的劝解话语里也带出了对后勤领导的不满。
案例 该不该“坐”在那儿
幼儿园体质测试结束了,两个保健医忙着往电脑里录入数据,一边录入还一边分析。“还别说,今年小班体质测试结果好像普遍都比去年好。”
“是吗,哪项最明显?”
“我这儿刚统计了3个班的,跑步和双脚连续跳都不错,优秀率都到了88%,去年哪有这么高。”
“那倒是,这学期小班孩子的入园生活发生很大改变,九月份、十月份小班孩子每天只有半日是在幼儿园,但是仅仅半日的集体生活并没有影响到孩子们运动能力的发展。”
“虽然半日,可孩子们出勤率提高了,结果还不错。”
“你这么说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咱们做个大的综合表分析一下吧。”
“是把幼儿出勤和体质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吗?”
“嗯,你觉得呢?是不是还可以把孩子们的体检结果也放在里面呢?”
“这个想法不错!这样数据分析就更全面了,指导性也更强了。”
两人正说得起劲儿呢,后勤主任张老师进来了。
“你俩又聊什么呢?”
平时这个张老师就老爱指挥保健医,只要见她俩坐在办公室就不高兴,不是指使她们去转班,就是让她们去库房盘点物品,总之就是不能看见她们坐在那儿。保健医心里也很清楚,因为张老师是她们的领导,年岁又比她们大不少,所以她们一直也没有反驳过什么。可是她们心里更清楚,保健医除了要处理日常的检查工作,还有很多文案工作必须去做,比如各种数据的录入、日常出勤分析、体质测试分析、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等。因为这些才是幼儿园进行适宜的健康教育的依据,也是保教工作的基础。可是张老师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些。
“张老师,我俩正统计幼儿体质测试结果呢,您看今年小班成绩真不错。”
“是吗?那就好!一个人忙吧,小李你去看看班里卫生,小刘一会儿录完找我,咱俩去看看库房还缺什么。”
“知道了。”
张老师吩咐完就出去了,两个保健医刚刚谈论的热情一点儿都没有了。
“这活儿还让不让人干了!”
“是呀,咱们到底是干啥的,好像成了打杂的,专业的事情都得让路。”
两个人对工作的不满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态度,牢骚的话也开始多了起来。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的都是后勤主任在管理保健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积少成多,最后使得保健医的工作热情和效率受到影响。后勤主任直接管理保健医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各自的工作重点不同。后勤做的是保障工作,因此后勤主任重在安排各种“显性的任务”,如采买、器材的安全排查、卫生清理等,但对于幼儿园教育的一些隐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少,如根据食堂带量食谱进行科学配比,准确分析幼儿体验结果,等等。所以在工作中后勤主任就经常给保健医安排一些他认为重要、必要的事情。而保健医的工作模块也分为好几类,除了后勤主任日常吩咐的检查卫生、盘点库房、制作食谱外,还有大量其他工作。《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提到:“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对全园幼儿身体健康负责,其主要职责如下:(一)协助园长组织实施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规章和制度,并监督执行;(二)负责指导调配幼儿膳食,检查食品、饮水和环境卫生;(三)负责晨检、午检和健康观察,做好幼儿营养、生长发育的监测和评价;定期组织幼儿健康体检,做好幼儿健康档案管理;(四)密切与当地卫生保健机构的联系,协助做好疾病防控和计划免疫工作;(五)向幼儿园教职工和家长进行卫生保健宣传和指导,做好疾病防控和计划免疫工作;(六)妥善管理医疗器械、消毒用具和药品。”这些工作很多都需要“坐”在那里去研究,并且这些工作确实对教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对家长工作的作用也毋庸置疑。
第二,保健工作专业性强,后勤主任在指导中会有许多困难。在《该不该“坐”在那儿》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当保健医兴高采烈地向后勤主任汇报体质测试结果时,后勤主任并没有很兴奋,原因有可能是她对体质测试这些数据表格并不了解。保健工作极强的专业性,让本不是科班出身的后勤主任难于指导、羞于指导。一般幼儿园的后勤主任都较为年长,对后勤中的协调、外联等工作较为熟悉,而关于保健工作每年都可能出台新的保健制度和标准,各种新的数据软件也是逐年递增,所以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有难度的。
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教育、后勤、保育应该是平行的关系。保育是基本,教育是核心,后勤是保障。一些幼儿园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开始调整后勤组织架构,将保健从后勤组织中剥离出来,单独设置卫生保健副园长(见图1-3)。这一设置从一定意义来说是对幼儿保育工作的重视,贯彻了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精神。
图1-3 后勤组织架构
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中每一部门清楚自己的岗位名称、岗位要求和岗位设置,三足鼎立,他们都直接对园长负责。部门间进行协调沟通,进行具体问题的交流与研讨。当然,从这个组织架构中我们也发现,教育、后勤、保育虽然是平行关系,但从各自主管领导的级别来看还是有区别的:教育——教育教学副园长、保育——卫生保健副园长、后勤——后勤主任。教育与保育都是副园长的级别,而后勤主任的级别低于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级别关系呢?经过对一些一级一类幼儿园园长的采访了解到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突出保育与教育的重要性。《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规程》提到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明确了幼儿园与其他学龄段教育的不同,强调了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特点。
第二,强调保教管理人员对幼儿园教育把握的重要性。保育、教育、后勤都是在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而服务的前提则是对幼儿年龄特点的准确把握。《指南》中提出,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些原则都是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因保教管理人员日常与幼儿接触较多,在平时对幼儿的观察中对幼儿特点的把握更加准确。而后勤管理人员日常对于后勤的人、财、物、事接触多,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因此在实施一些决定和做出工作安排时需要服从保教管理人员的理念,以确保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只是要明确的是,虽然级别不同,但工作的重要性是相同的,各部门经常需要协调、沟通与调配。部门领导应淡化级别意识,提高沟通、协调意识,做到幼儿园各部门间配合工作无死角,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