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幼儿在幼儿园度过的时光,是他们不可复制的一段人生经历。对他们而言,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学习、发展和生长就是生活。班级是幼儿园最小的集体,是幼儿园实施保教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学习、发展和生长的主要场所。教育管理专家戴维·约翰逊指出:“合作不是让成员们肩并肩坐在同一张桌前相互谈论,而是肩并肩却又各做各的事情。”班级教师的团结合作是班级团队和谐运转的保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并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幼儿一日生活的质量。

一、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这是继十七大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后,对发展指向“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密切联系的。作为“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之一,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的第一资本,是最具潜力、最具生命力的资源。随着教师专业化理念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班级管理、家园沟通等。幼儿园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最主要的特征是每个班级有三名(或以上)教师同时出现,对一个班级负责。几位教师构成的班级群体内部的合作,是班级工作有质量地发展的前提条件。合理的分工、配合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间和谐关系的发展,提高幼儿园整体合作水平,也可以为班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和心理环境。

为了帮助教师快速融入班级团队,促进班级教师之间由被动配合到主动合作,各司其职,帮助班级团队形成群体合力,提升合作质量和班级保教质量,我们编写了这本《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教师分工手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具有操作性和借鉴意义的实践蓝本。

本书共分为三章:生活活动与过渡环节、学习活动与自主游戏、户外活动。每章内容根据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的类型属性又细分小节,一共列举了15个活动环节,并对每个活动环节的教育价值、教育期望、教育准备、教师分工和工作要点进行详细介绍,针对教师在每个环节前、中、后的理想分工合作状态给出了全面而翔实的要求和说明,使教师能够在全面把握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行为。

具体包括:

1.教育价值简述。找准各个环节的独特价值,是挖掘教育资源的首要一环,我们对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高度提炼了本环节的教育价值,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正视每一环节的独特教育价值,从而把握正确的教育契机,实施适宜的教育策略。

2.教育期望。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我们对每个环节中幼儿的发展提出合理目标,为教师在该环节中实施教育行为指明可借鉴的具体方向。

3.教育准备。由于每个活动环节都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环境要求,我们对每一个活动环节大的教育环境提出了简要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个环境的准备是一般要做到的、基础的教学前提。

4.教师分工。根据每个环节不同的教育特点以及班级教师岗位的不同要求,对该环节中主班教师应该做什么、配班教师应该做什么、保育员应该做什么进行了条理性的分析和梳理,给教师提出了简明的分工要求,使每位教师清楚自己“何时、该在何处、做何事”,帮助教师快速、及时地进入角色。期望通过这样的分工,促进班级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合作,构建起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师主体交互方式,增加班级内聚力,最终形成一种和谐、合作、共成长的群体关系。

5.工作要点。基于教师的分工,针对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三类教师的具体岗位分工提供翔实有效、可操作的工作要点说明,帮助教师联结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理清理念与实践的关系,反思一日活动中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及其体现。

二、编写特色

1.注重保教结合,重视不同类型活动的教育价值。我们秉承“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类活动都进行了系统讨论。从入园到离园,从盥洗到整理,从自主游戏到集体活动等,关注幼儿一日活动的整体构建,注重保育和教育的自然衔接,以期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2.关注岗位分工,重视班级每个岗位的价值。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个班级同时有三位教师存在。三位教师应该相互配合进行教学活动和保育活动。班级内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之间的合作。当下对幼儿园班级教师的配班研究更多聚焦在主班教师身上,对配班教师、保育员的教育价值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改革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虽然丰富多彩,但大多数时候主要的工作任务都落在了主班教师身上,这容易导致一方压力过大、任务过重,另两方则出现职业迷茫、责任感缺失。为此,本书立足幼儿发展的需求,对三位教师的教育价值和责任分工都予以了同等重视。我们关注班级教师的岗位分工,聚焦每个岗位的独特价值,为不同岗位的教师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指导。

3.所提供的工作要点具有可操作性。一线教师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具有实践价值、可操作性强的读本,以期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更具指向性和实用性。为此,我们结合一线教育实践者的真实需求,编写了这本“拿来即用”的分工手册,可以帮助新教师快速融入教学,适应岗位要求,准确找到岗位价值。

三、使用说明

1.使用时需注意灵活性。虽然本书对班级教师的配备及其工作职责有相对固定的要求,但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园所、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人员的分工,还可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教师合作能力灵活增删工作内容,避免机械照搬。

2.使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每个活动环节对班级教师的工作要求采取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由基本到专业的描述步骤,以帮助教师逐步提升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合作的能力,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可参照要求给自己设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努力方向。

3.使用时需注意一致性。不同角色的工作要求中有相同的内容,表明了保教人员须注意保持配合,确保教育的一致性。

4.使用时需遵循分工合作的原则。即对主班教师的工作要求侧重在安全、有序、保质、有效地保障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其在班级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对配班教师及保育员的工作定位是对主班工作的补充,侧重于协助主班教师开展活动、保障活动的安全及个别幼儿的特殊需求等方面。主次须分明,三方应协调合作,确保分工有侧重、无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