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展馆说明书
一、展馆说明书的概念
展馆说明书,是以应用文体的方式对展馆进行相对的详细表述,使人认识、了解展馆。展馆说明书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不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夸大。展馆说明书可根据情况需要,使用图片、图表等多样的形式,以期达到最好的说明效果。
二、格式与写法
展馆说明书多种多样,写作格式也不拘一格,不可一概而论。本文将举出一些常见的说明书的具体例子,以期读者对此有明确的认识。
三、典型文案
(一)
北京农展馆说明书
全国农业展览馆作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其地理位置、规模、布局和风格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1959年正式落成后,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建国十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览,开创了京城近40年的展览历史。从此,全国农业展览馆名震京华,令世人瞩目。
展馆位于北京市东三环北路农展桥东侧,地理位置优越,有京都“龙眼”宝地之说,可谓“风水好、有灵气”;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没有其他展览场馆普遍存在的“交通管制”。从馆区开车到北京国际机场,只需20分钟。展览馆地处首都繁华的国际商贸区,与外交使馆一路之隔。农展馆周围两公里内坐落长城饭店、昆仑饭店和燕莎友谊商城等星级饭店、商务写字楼和健身中心就达200多家,是北京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带,食宿十分方便。独特的社区环境和良好社会声誉,使在农展馆举办的各种展览经常是中外客商聚集,热闹非凡,效益极为显著。如80年代全国服装展览,每天接待观众达10万人,其观众流量创历史记录。在中国汽车市场异常冷清的90年代初,农展馆汽车自选市场却空前火爆,轰动京城,闻名全国,现货严重不足,使主办单位始料不及,一度陷入被动。
全馆占地52公顷,拥有10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展览馆,建筑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农展馆新馆于2004年11月8日奠基,200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新馆采用大跨度独立柱基张弦式管桥架结构,长152.5米,宽86米,展厅面积13000平方米,最高处达15.6米。新馆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馆承接大型展览的能力,也成为我馆展览租赁的一大亮点。同时,有广场3个,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如此大的展馆面积和广场面积为京城展览场馆之最,特别适宜举办含有大型机械的展览会,一些大型展览非它莫属。馆区树木成荫,繁花似锦,湖波**漾,与回廊亭台、碧瓦黄檐古典建筑群交相辉映,环境十分优美。
(二)
世博会中国馆说明书
主题: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A区,世博轴东侧
造型亮点: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国家馆日:2010年5月1日
展馆简介: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中永久保留的展馆,该馆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系统地展示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中凝聚了众多的中国元素。同时,这些传统元素“古”意“新”解,透露出新鲜气息——
■中国红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规”“回”统一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来。
“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似无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这正是江南园林空间秩序之原由。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馆的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四、实训演练
为你所处城市的某处展览馆写一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