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舞蹈基础知识

一、舞蹈艺术欣赏概述

(一)舞蹈的概念

1.什么是舞蹈

舞蹈是以人体为主要表现媒介,以经过提炼、组织、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结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中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感情的一门艺术。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表情。

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最早在历史上,“舞蹈”一词并不单指现代我们所熟悉的舞蹈。其内涵还有另外两种界定:第一种指手舞足蹈,表示欣庆或颂扬;第二种指大臣朝见君主时的礼节。尽管这两种含义所表述的内容有别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舞蹈,但舞蹈作为人类真、善、美情感的抒发手段,“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是直接展示情感活动的结构模式。正如闻一多在《说舞》中所称:“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人体动作作为传情达意的媒介。舞蹈中的人体动作要素是最基本的。舞蹈中的动作一般是非生活常态的,它是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和升华、具有高度程式化和表情性的动作,以艺术性代替了功能性。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的表情要素既是指表演者的面部表情,也指舞蹈中蕴含着的情感变化,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也不是生活中直接的、真实的情感,而是经过了艺术创造,带有艺术虚拟性的情感表现。在一些现代舞作品中,表演者往往是面无表情,此时的表情即是指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舞蹈的节奏也不同于音乐中的节奏概念,舞蹈的节奏更多的是指舞蹈动作的“起承转合”、“欲上先下”等人体运动规律所体现出的复杂节奏形态。较之于其他也运用一定人体语言表达的艺术乃至于体育,如戏剧、艺术体操来说,舞蹈把人体语言运用得更彻底、更深入,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舞蹈是完全建构在人体语言上的独特艺术。

2.舞蹈的分类

舞蹈艺术不独存于人类社会之中,它往往受所处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所处地域、气候、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的姿态。怎样给舞蹈分类,历来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舞蹈的种类,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分类依据,也因而舞蹈的分类会有差别,同时,舞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即在于它满足或者超越当下人们审美需求的创新发展。“创新”使得一些舞蹈作品的构成变得复杂,它们的艺术特点也并不完全单一。因而,对于同一个舞蹈作品,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其作出界定和归类,其结果必然不同。一般来说,按照舞蹈用途来划分,我们可将舞蹈分为艺术舞蹈和生活舞蹈。一切呈现于舞台上,综合了服装、道具、灯光、舞美等形式的舞蹈均为艺术舞蹈,如芭蕾舞、古典舞等;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自娱自乐的舞蹈,如交谊舞、健身舞等为生活舞蹈。按照舞蹈的风格特征来划分有:(1)专业舞蹈:古典舞、芭蕾舞、民族舞、民间舞、现代舞、踢踏舞、爵士舞等;(2)国际标准交谊舞:①拉丁舞(伦巴、桑巴、恰恰、斗牛、牛仔);②摩登舞(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舞);(3)流行舞蹈:迪斯科、锐舞、街舞、芭啦芭啦、啦啦队舞、热舞劲舞;按照舞蹈作品塑造角色形象和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法的不同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交响结构的舞剧;按照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二)舞蹈欣赏

1.什么是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即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具体地讲,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而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2.舞蹈欣赏的审美特征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在美学的表述下,它通常有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含义,即舞蹈审美是指人们对舞蹈美的领会、辨认和认知。所以当我们对舞蹈进行美的创造和欣赏时,都要先了解和把握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总的来说,舞蹈的审美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舞蹈的形象性。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其形象性是首要的审美特征,因为只有生动的、鲜明的、具体的形象才能使人有审美的感知。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它所表现出的种种情感都是通过具体可见的、生动的人体动作的形象显露出来的。许多学者称舞蹈是“流动的雕塑”、“活动的画卷”。舞蹈作为动态的流动的视觉艺术,是通过人体动作有规律的变化实现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的表现并不是仅靠人的头、躯干和四肢的零散的舞蹈动作来完成的,只有舞蹈演员把整体的舞蹈动作体系表演完成后,使欣赏者在脑海中形成完整意义上的舞蹈动作体系,这才能让欣赏者感受到舞蹈的形象性。

(2)舞蹈的感染性。舞蹈是一种表现艺术,是以人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展示心灵的一门艺术。舞蹈艺术的情感表现是细腻的、丰富的,甚至通常是难以言状的。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从本质上规定了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即舞蹈“主要不是人物行为的复写,而是人物内心的表露;不是再现过去事情,而是去表现性格;不是模拟,而是比拟。要求用精粹提炼了的、程式化了的舞蹈语言,通过着重表达人们内心情感活动变化来反映现实”。舞蹈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它的内在本质属性就是抒情性。

(3)舞蹈的功利性。“艺术作为情感表现的手段在诸如文学、美术那里,往往是创作完成后静静地观照的形式,然而舞蹈却是让接受者直接观赏人体艺术的形成过程。”一个舞蹈作品所表现出的某一种情感和思想之所以能够使绝大多数观众产生相同的震撼或感染力量,其原因就在于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共同的要求、理想,是由复杂的客观外界事物所引起不同倾向的心理反应。因为共同的愿望和道德标准,所以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好恶以及其相应产生的肯定性情感或否定性情感都会有一定的普遍性。舞蹈的功利性是人们创造的一种动力,这也是舞蹈存在的一个理由。

(4)舞蹈的独创性。独创性也称原创性或初创性,是指一部作品经独立创作产生而具有的非模仿性(非抄袭性)和差异性。舞蹈的独创性是舞蹈的生命源泉。创新意识对于舞蹈艺术而言,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生命。舞蹈文化包括舞蹈审美的发展,是以创新意识为根本动力的。创新是形成舞蹈审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社会生活每日每时都在不停地发展着,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也在相应地不断发展和提高,因此,陈旧的主题和内容、老套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其客观发展的审美需要。

(5)舞蹈的技艺性。舞蹈艺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随着舞蹈表现题材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主题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这就必然会要求舞蹈表现手段具有更高的技艺性,只有通过较高的技艺才能把多彩的生活内容和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充分地表现出来。舞蹈的技艺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舞蹈演员技巧性的表演艺术,如高跨度的腾空跳跃,急速的多圈旋转,柔软的身体滚翻,慢动作的控制,以及身体各部分的表现能力等;二是指舞蹈编导对艺术结构、场面调度、舞蹈语言的运用,以及对人物性格、内心情感细致、深入的刻画等方面所具有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

总之,舞蹈的形象性、感染性、功利性、独创性和技艺性是形成舞蹈美的五个基本审美特征。一个舞蹈作品只有具备了这五个审美特征,才能成为一个为观众所喜爱、给人以美感的优秀作品。在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中,这五个方面的特征往往是互相融合的,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的。尽管在某一部作品中,一个或几个特征比较明显和突出,其他的特征比较隐蔽,但是仔细来看,这五个特征都是不可缺少的。

3.舞蹈欣赏的本质

其本质有四点:

(1)舞蹈欣赏是舞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舞蹈欣赏是现实生活与作品内容互动的过程;

(3)舞蹈欣赏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4)舞蹈欣赏是理性活动和感性活动互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