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国思想家阿诺德把文化视为人类创造出来的完美知识体系。“文化即探讨、追求完美。”“文化以美好与光明为完美之品格。”这是在强调文化的高雅品位与艺术审美之间的相互关照。
高尔基曾说:“照天性来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都希望把美的事物带到他的周围。”这是在突出艺术与完美人生的必然联系。
艺术不但带给人们心灵的熏陶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人类变得高贵、理性,更能带给人们巨大而持久的幸福感,引领人们享受成功人生。
纵览人类发展史,从古到今,世界上最根本的建设无非就是人自身的建设,只有提高人类自身的素养,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的素养包括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养四种。其中,艺术素养始终是人的最基本的素养。它是一种审美素质,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对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一切美的东西的认知和感受,获得完整的艺术体验,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了解人类文化的精髓、把握文艺欣赏的技巧,努力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追求刚健有为的理想人格,更是现代人获得完美人生、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艺术欣赏》这本书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来到读者的面前。
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学会艺术欣赏,可以提升欣赏者的艺术修养,升华欣赏者的精神世界,进而影响并帮助欣赏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艺术欣赏,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例如,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它们、欣赏它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学习,获得艺术欣赏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专家的意见往往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最后,要深刻领悟艺术作品的价值,全面汲取营养,陶冶道德情操。其一,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和人生,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有助于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从中获取向上的力量。其二,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人们通过欣赏艺术,可以增加生活情趣,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其三,艺术还具有道德价值。艺术作品往往都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更富效果。我国美学家李泽厚曾提出人的审美能力形态三层次说。他认为,人的审美能力包含如下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他所讲的第三层次的审美能力就是说艺术具有道德价值,可以锤炼道德情操。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会产生重大影响。学习艺术欣赏,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笔者认为,通俗的、大众化的艺术欣赏范围不仅仅囿于狭小的艺术圈,其辐射面足以涵盖整个社会人群。换言之,社会生活中,无论你是何人,从事着何种职业,有着怎样的教育背景,人人都有欣赏艺术的能力,所不同的只是能力和层次上的差别。而能力上的差别是后天的,也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与各种经典艺术作品的接触和体悟,我们必将体验到与艺术同在的快乐,我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眼光必然会不断提升。写作本书的意图并不是为了提升读者的艺术专业技能,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妙,同时肯定自己艺术欣赏方面的能力,慢慢培养对艺术的兴趣,积累与艺术接触的经验;进而通过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升华自己的精神生活。
本书根据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全书共为八章,各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重点介绍艺术欣赏的要则,分别从艺术欣赏的对象、性质和意义三方面加以阐述,帮助阅读者对艺术欣赏建立起基本的认识。
第二章介绍音乐艺术欣赏知识和方法。第一节介绍了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然后依据地域进行分类;第二节、三节介绍了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作品,及其这些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欣赏方法。
第三章介绍舞蹈艺术欣赏的知识和方法。第一节介绍欣赏舞蹈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第二节着重介绍舞蹈艺术形式及其作品(包括中国民族舞蹈、中国古典舞蹈、芭蕾舞和欧美现代舞四个方面)。
第四章介绍电视艺术欣赏的知识和方法。第一节、二节概述了电视欣赏的基本内容,然后就电视剧的各种艺术形式及其叙述手法加以阐述;本次修订特别加入第三节“电视纪录片欣赏”,使读者对这一最常用的电视艺术拍摄方式有进一步认识。
第五章介绍电影艺术欣赏的知识和方法。第一节叙述电影欣赏的基础知识;第二节欣赏中国电影,同时串讲中国的七代导演(抑或是六代导演)发展状况;第三节,介绍外国电影作品及其欣赏指要。
第六章介绍书法艺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本章从不同时代书法的艺术特点介绍,到具体书家和书法作品的分析,帮助读者把握书法艺术欣赏的基本要领。在“书法欣赏释例”这一节中,选取楷书、行书代表作品予以详尽阐释。
第七章以绘画、雕塑作品为主,介绍了造型艺术欣赏的知识和方法。第一节为造型艺术欣赏指要;第二节为中国绘画欣赏;第三节为中国雕塑欣赏;第四节为西方绘画欣赏;第五节为西方雕塑欣赏。
第八章介绍设计艺术欣赏的知识和方法。第一节,对设计的基本含义和发展历史进行具体阐述;第二、三、四节,分别选取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产品与服装设计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阐述。其中,“产品与服装设计”以服装设计为重点加以介绍。
本书作为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教材,选取主要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欣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导向性的艺术入门引领。在内容选择方面主要考虑到与时代生活切近,不求全面,可能挂一漏万,但意在触发读者的欣赏兴趣。本书提供开放性的教学空间,任课教师可以本书内容为抓手,根据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拓展。本次修订工作全部选择所在艺术领域的专业教师,并根据艺术普及的大众化程度,对全书进行整体设计和局部调整。如删减了戏曲艺术的章节,增加了书法艺术欣赏内容;对原书中专业界定不够确切和文字表述不够完整的部分进行深度修改,避免教学使用中产生误解和误导。
具体修订分工如下:本书特聘陈卫和担任主编。时芹(济南大学)负责第一章,陈晞(华南师范大学)负责第二章,王晓兵(华南师范大学)负责第三章,劳叶辛(广州美术学院)、张贵明(山西传媒学院)负责第四章、第五章,吴慧平(广州美术学院),负责第六章,陈卫和(广州美术学院)负责第七章、第八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由于时间匆忙,错漏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指正,以便有机会再做完善。
编者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