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般的规律,但由于儿童的先天遗传素质与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因而,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的体形(高矮胖瘦),生理功能(强弱)和心理特点(智力高低)是各不相同的,没有两个幼儿的发育水平和发育过程是完全一样的,即使在一对同卵双生子之间也存在微小的差别。先天因素决定一个孩子发育的可能性,后天因素决定孩子发育的现实性。

但是,各个儿童生长发育经历的过程是比较稳定的,在没有极其特殊的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儿童个体在群体中上下波动的幅度是有限的。如果发生较大的波动,应及时观察,严格检查。

在评价某个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时,不能简单地将其指标数据同标准平均数进行比较,并由此得出片面的结论,而应考虑到个体发育的差异性,将他们以往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其发育动态,才更有意义。幼教工作者应尽可能地改善幼儿的后天环境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遗传潜能,使他们的生长发育达到应有的水平。

资料链接

生长发育的特殊表现

1.矮身材

矮身材系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导致矮身材的原因众多,其中大多数为家族性矮身材和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属生长发育的正常变异。只有少部分明确由内分泌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进行矮身材的鉴别诊断时,除应考虑其即时身高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其身高的年增长速度。

导致矮身材的原因错综复杂,应通过定期生长监测手段,及早进行筛检;一旦发现,应根据家族史、临床表现等加以鉴别,尽快确诊,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使其获得较满意的成年身高。

2.高身材

高身材系指儿童的身高高于其性别——年龄相应标准的第97百分位数以上。引起高身材的原因多数是正常的,如家族性高身材、体质性生长发育加速。前者多由遗传因素所致,父母身材较高,出生后(尤其2岁后)身高的增长持续处在第97百分位数以上,体态匀称,时间年龄与骨龄大体相符。后者多为早熟类型儿童,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主要表现为青春发育开始早,身高突增幅度大,骨龄大于时间年龄,但骨骺愈合也稍早,故成年期身高不一定很高。巨人症,因垂体腺瘤,分泌生长素过多而引起。通常儿童期发病,青春期前、青春早期的生长加速现象尤为明显,最终导致身材异常增高。

3.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8岁前出现**发育或10岁前来月经初潮者。性早熟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将性早熟分为真性、假性两类;另一种是将性早熟分为真性、假性、部分性三类。

(1)真性性早熟,指各性征发育的发育顺序和表现同正常性发育,只是发育年龄提前。

(2)假性性早熟,患儿仅有性器官的形态、第二性征的发育提前表现,但没有性功能的成熟,多起因于性腺或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不伴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发动。环境污染物中的激素代谢产物、外源性性激素药物、含性激素制剂的不当应用,也是引发假性性早熟的重要原因。

(3)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一方面的单独提前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

4.性发育延迟

性发育延迟的诊断标准,以男童l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童13岁未出现**发育为依据。发病原因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疾病,染色体异常,全身性或消耗性疾病,体质性或家族性因素,以及营养、心理、运动训练等。性发育延迟的女孩多于男孩,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缓慢,骨龄显著小于时间年龄,有全身性的生长迟滞表现。此类儿童有些属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时无器质性病变发现,多有遗传倾向(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员中有类似晚熟的个体)。此类儿童属正常范畴,性发育可自发出现,只是时间较其他儿童晚;除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外,不需特殊处理。可短期应用小剂量的性激素,以促进性器官、第二性征发育。另一些患者属病理性,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5.性分化异常

性分化异常指在胚胎的性分化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性腺、性器官分化发育障碍,使个体的内外性器官、第二性征在各年龄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发育,包括性腺分化异常(如真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男性假两性畸形,以及其他性分化异常。对两性畸形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尽早通过手术等方式进行性别选择,以便使患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青春期获得性定向明确的、较好的性发育。否则伴随年龄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