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教: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胎教,是指根据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生命特征,通过调节母体孕期的内外环境,促进胎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及内分泌物质,使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环境相互渗透,干预胎儿的大脑发育,启迪智能,改善胎儿的生命素质,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成长,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1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学说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倡优生优育的国家。提到胎教,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周文王的母亲胎教的故事。《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历史:“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15]这段话讲的就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在怀孕时,眼睛不看不好的东西,耳朵不听不健康的声音,嘴里不说恶语、脏话,因为孕妇所接触的外界事物都会使胎儿感知到并对其产生影响。在她的胎教影响下,文王出生后很聪明、很贤德。西汉政治家贾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论证胎教问题的一位学者,在其所著《贾子新书》中有《胎教》篇专论胎教之道,认为胎教不仅关系到个人而且关系到国家兴亡,故要将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16]。

现代科学也从各个方面来验证胎教的科学性。李虹(1994)在验证胎儿期心理现象存在时发现:胎教音乐可以使胎动时间延长,并证明在胎儿后期即存在条件反射;胎儿出生后能够再认胎教音乐,说明在胎儿后期已经存在听觉记忆;胎儿的性别及神经活动类型是影响其对音乐反应的重要因素。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邵道远教授曾经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专家联合做过一个人体透声的实验,当时的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动物实验,先把麦克风包裹在等同于孕妇脂肪厚度的猪肉里,而后在猪肉的周围放音乐,结果发现,透过猪肉麦克风是能接收到音乐的。但高频声音损失比较多,而且明朗、亮丽的音乐也变得比较沉闷;第二部分是在人民医院找了4位准备做堕胎手术的孕妇,由妇产科的医生把一个很小的麦克风放置在子宫中胎儿的附近,从空气中传到孕妇腹部里的音乐就全部被记录了下来,与第一部分所做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不过,邵教授认为,2000赫兹以下的声音比较容易保真地传到孕妇腹部里面去,2000赫兹以上的声音损失比较大,所以听起来高频声就弱了,这个音乐就发闷了。人的听觉有两个传导系统,一个是气道,另一个是骨道。邵道远教授认为胎儿在充满羊水的环境里是通过骨传导来听音乐的。

但也有专家学者对胎教质疑,认为胎教是不科学的。丁宗一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丁宗一教授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现为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生优育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军区总医院技术顾问。丁宗一教授认为,如果作为教育的一种,胎教应该具有教育学特征,如相关的教材、教法,还要进行相关的考评。但让孕妇进行胎教的时候符合教育学规律吗?明显不是。胎教结束后,有进行相关的考评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也没有。如果胎教不属于教育的范畴,而作为医学的一类,则既没有相应的医学科学分类学特征,也没有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他还在其中国网专家博客中写道:“一个科学、严谨的论证过程首先要经过设计实验,然后找出处理数据的统计学方法,最后明确它所验证的因果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胎教至今,已有30多年,但这期间,所谓一些胎教的专家很多只是通过没有严格设计的观察得出结论,没有合格的研究报告,也没有在国家权威医学杂志上以论著的形式发表。这样看到的效果并不足以证明那就是真正存在的现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牛凤岐教授认为胎儿是没有意识的,胎教也就没有意义,并指出:“包括经孕妇腹壁播放音乐在内,所有以声波作用于胎儿,人为地影响其成长发育的行为,在专业上都属于医学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乐曲和播放的工具就变成了医疗技术和器械,必须经过必要的研究和动物试验证明其科学性,形成样机和产品标准,经医疗器械质检机构检验合格、足够样本的人体实验、获得药监局批准后,才能作为医疗器械生产和应用。不是随便什么声波、随便什么人,都能拿来用于进行所谓胎教的。”

中国学前教育网有人撰文《现代的科学胎教理论》,认为:“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胎教,除了对胎儿的感觉、知觉的认识不清楚之外,对胎儿能否学习也模糊不清。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早已用实验科学地论证了,学习本质是大脑的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的刺激信号与引起非条件反射的信号,多次结合共同作用于大脑,逐步建立起来的。至怀孕中期以后,胎儿虽然有了某些感觉,但受环境限制是无法建立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条件反射的。因此,把向胎儿输送声音的或光线的刺激认为是早期教育,不仅缺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根据,而且误导人们忽视对正在发育的胎儿大脑的保护。所以,现代的胎教并不是简单地认为胎教就是对胎儿的早期教育。”[17]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胎教问题呢?我们认为,胎儿的良好生长发育,奠定了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所以,对孩子的重视应该从胎儿开始,甚至要从计划孕育孩子的时候开始。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胎教学说感兴趣,是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加意识到对下一代的优质教育是促进人自身发展及社会进步的有力保证。然而,所谓胎教学说,至今也没有形成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现在热衷的胎教研究都是有关如何做到优生优育的。我国数千年的胎教思想及现在对胎教的研究,也都可以看作对优生优育的研究。万钫教授介绍:现代的胎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胎教指的是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摸胎教等具体的胎教方法。而广义的胎教指的是孕期保健,即怎样调适母体的内外环境,免除不良刺激。在孕早期主要是趋利避害,孕中期是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孕晚期则是注重自我监护。”[18]所以,我们所关注的胎教其实就是如何做好孕期保健、如何为胎儿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以及具体的刺激胎儿大脑、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孕妇每天的生活都是一种胎教,除了充足的营养和没有污染的生活环境以外,孕妇有良好的情绪对胎儿也极其重要。然而,听音乐让孕妇身心放松只是培养良好情绪的一个方面,除了听音乐以外,身边人的关怀、爱护也非常重要,甚至比音乐更有效。所以,孕育一个优质的后代,不仅仅是孕妇一个人的事,还应该是孕妇身边所有人的事,是大家共同努力创造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