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庭教育的一般特点

在我国家庭教育研究领域,对家庭教育特点的研究非常丰富,许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在所著《家庭教育学》[4]中,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彭立荣先生在所著《家庭教育学》[5]中也提及了家庭教育的一般特点;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蒋霞老师撰文《家庭教育的特点》,指出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十个方面。

不难看出,对于家庭教育特点的研究在我国家庭教育研究领域不仅是丰富的,也是比较成熟的。在此,我们仅将我国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概括,对家庭教育的一般特点梳理归纳如下。

(一)家庭教育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每个出生在家庭中的个体,无论其家长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如何,家长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子女实施着家庭教育。儿童生活在家庭中,家庭中的所有因素,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等都对其身心发展起着影响作用。所以说,家庭教育是普遍地、广泛地存在的,是绝大多数个体都经历过的。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与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相比,家庭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虽然有的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有一定的计划性,家长也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子女进行教育,但总体上看,家庭教育的内容还是要比机构教育的内容丰富,小到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大到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种事件,家长都可以视孩子的接受能力用来进行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选择,主要看家长自身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辨别能力。另外,家长的专业、知识面、兴趣爱好等也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

(三)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随机性和灵活性

家庭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自由的,没有什么限制。一般情况下,家长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当遇到与知识有关的事情时,就对儿童实施知识的传授;当发生与品德有关的事情时,又及时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等。

家庭教育的方法更没有一定之规。有句话叫作“教育有法,但无定法”,用在家庭教育上是非常恰当的。每个家庭,由于传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家长自身的素质、受教育程度、个人修养不同,孩子的个性不同,家长和孩子的密切程度不同等,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应不同。而且在同一件事情上,家长可能由于时间不同、地点场合不同、心情不同,采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总之,家庭教育确实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

(四)家庭教育的传承性

每一所教育机构固然都有自己的教育风格和传统,而且这种风格和传统也是可以代代相传的。但是与家庭教育相比,后者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更明显、更大。家庭教育的传承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可以体现:一是家传,二是家风。所谓家传,主要是指家庭中或者是家族中,许多成员都从事着相同的职业,或者是大部分成员都有着相同的爱好,而且这种相同职业或者相同爱好可能连续传好几代。所谓家风,则是指家庭生活的风气、风格、特点等。家风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家风如勤俭、节约、乐于助人、为人热情等,不好的家风如好吃懒做、奢侈、自私、贪心等。但家风并不是绝对地每代人都不变,好的家风也可能失传,不好的家风也可以改变。但总体上看,家庭教育在家传、家风方面的传承性上要比教育机构明显得多。

(五)家庭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多重性,或者说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态度的复杂性

相较于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学生相对较单纯的师生关系而言,家庭中家长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就要复杂得多。第一,家长是儿童生活条件的提供者和安全、健康等的保证者,由于家长与儿童之间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儿童对家长的依赖是全方位的。第二,正是由于这样的血缘关系,又使家长对儿童的期望是迫切的,要求是极高的、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第三,家长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可以做一切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只要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他们可以舍得甚至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第四,家长在儿童眼里具有相当的权威,这种权威反映了家长在家庭中、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有支配的地位,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家长的权威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年幼的儿童,家长的权威在一定场合、一定时期内、在某些方面(比如,对待儿童的错误行为),对儿童的成长也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六)家庭教育对儿童影响的长期性和深刻性

家庭教育对儿童影响的长期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指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是长期的过程,这种长期性是指子女不仅在童年时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还指其成年后仍然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二是指儿童从出生起就接受的家庭教育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三是指家庭教育通过子女成年后建立新的家庭后,再以原来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等教育和影响自己的下一代。

家庭教育对儿童影响的深刻性,主要是指儿童自出生之日就开始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各种影响。这样的教育和影响会深深地印刻在儿童心里,伴随其一生。

当然,我们强调家庭教育对儿童影响的长期性和深刻性,并不是说它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有些个体而言,由于对自己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等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的很逆反,所以一旦脱离原来的家庭,会有意识地违背家长的教育,刻意地改变、消除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但即使这样,多多少少都会在个体身上留有一些家庭教育的烙印。

(七)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与教育机构中一位教师面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相比,家庭中家长主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从孩子一出生他们就生活在一起,对孩子各个方面的了解应该是非常深入的,也是非常准确的。因此,在对儿童实施教育时,针对性更强,这是家庭教育与机构教育相比最大的优势。

由于家长经常与儿童在一起,所以当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产生困惑时,注意观察的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施以教育,使儿童发展中好的方面继续发扬,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得到解决。

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比教育机构要强许多,从理论上说,家庭教育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总会看到,有些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甚至根本不听父母的。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当或者是家长不作为造成的。要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只能从家长自身入手,加强家长自身的修养,重视家庭教育。

(八)影响和制约家庭教育效果的因素的复杂性

如前所述,家庭教育是复杂的,其中最复杂的莫过于影响、制约家庭教育效果的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有时,遇到同样的问题,家长用同样的解决方式、对待同样的儿童,效果却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儿童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有时,同样的物质条件、同样的家庭结构,儿童的发展却有区别,这可能是由于家长自身的许多方面不一样;有时,同一个家庭中的两个或者三个孩子,家长对他们的教育都是一样的,儿童的表现却不同,这是由于每个儿童的个性和遗传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样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总之,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非常复杂和多样,这些复杂多样的因素必定使得家庭教育的实施也是复杂的,需要家长根据不同的特点对不同的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