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弹性与刚性的统一
新闻评析所具有的弹性的一面,表现在新闻评析是一项个体的私人性的活动,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首先表现在新闻评析的对象是具有可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本身表明的就是一种评价的态度。以评析的教材为例,有一些教材的编写者为了使教材具有历史感,在评析示例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新闻史上出现在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作品。这样的选择,可以使编写者在阐述自己的评析理念和技巧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展示了新闻写(制)作的演进过程。而本教材则与此不同,在陈述不同类型新闻作品的评析要领的相关章节中,所列举的例证大多是近几年的作品。我们的认识是新闻的发展历史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作品,甚至有的确实也可称之为经典性的作品,它们应该受到今天的新闻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对于今天的新闻制作的学习者而言,其示范性不强。
其次,不同的评析者在评析新闻作品时,没有完全一致的模式。对同一个新闻作品,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尽相同的解读。这也是新闻评析所具有的弹性的具体表现。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一天制作了一个特别节目《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该节目时长2小时40分,使用汉、藏两种语言,通过8个频率及网络多媒体立体直播,全国247家电台上千个频率同时转播。覆盖范围之广,传播效果之大,罕有其匹,一时无二。面对这样一个作品,我们对它进行评析时,既可以从全面着手,从选题重大、内容丰富、形式完美,一一都谈及;也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侧面切入,只把直播的设计与策划为立足点,展开评述。
新闻评析的刚性表现于,从自主选择开始的新闻评析,其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为个人所左右的客观规定性。首先,新闻评析的对象是客观性的存在,它们是一些特定的新闻作品。评析者的所有分析都应该围绕着它们而展开,所有的评议都应该由此而发。任何脱离具体新闻作品的评析,属于高谈阔论,凿空论道,都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其次,新闻评析刚性的一面还表现在评析都是在一定的原则、规范和标准下进行的。如上文所说,在进行新闻评析的时候,评析者的自主性很强,发挥的空间也很大,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新闻作品进行评析,其具体情状差别很大。但是在这同时,评析者的自主性和发挥空间都不是无远弗届的,而是有限度的。他们不能天马行空,信马由缰。这既是时代与环境的限制,也是新闻评析本身的要求。在中国记协每次发布的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办法中,都有评选标准一项,其中含总标准与分标准。总标准的起首两条为: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
2.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可以说,它们既是中国新闻奖评选时所依据的标准,也是我们今天进行新闻评析时绕不开的衡量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