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初创

(一)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创立

1872年(明治五年)8月,新生的明治政府颁布了标志日本近代学校制度诞生的《学制令》,它分为五篇。第二篇“学校”第22章规定:幼稚小学可招收6岁以下的男女儿童,实施入小学之前的教育。这是由日本政府颁布的关于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并把它看做学制一部分的最早规定。《学制令》颁布的第二年即1873年,这个教育法规就初见成效,日本新建了一批新式小学、中学和专科学校,但唯独幼稚小学一所也未建成。究其原因,主要是文部省效仿法国学区制,实行全国教育统一管理,中央的计划和权力过强,只注重学校教育建设。因此,学制对小学以上的各级各类学校,从教育内容到学科种类,均有明确规定,唯独幼稚小学却没有任何规定。这样,《学制令》中的学前教育机构纯属一纸空文,有名无实。

第一所日本公共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令》颁布的第五个年头诞生。1876年(明治九年),在曾考察过欧美教育设施的文部大辅田中不二麻吕的倡导下,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正式建立。这所幼儿园就是日本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这所国立的学前教育机构直属文部省。关于该园开设的动机,正如创办者田中不二麻吕所说在于为今后的幼儿园树立样板,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提供实践园地。因此,这所附属幼儿园不是按照《学制令》中关于幼稚小学的规定标准而设,而是以美国幼儿园为模本而建立的。附属幼儿园确实成了全国建立幼儿园的样板,但由于当时日本的近代工业发展的状况还没有对公共的学前教育提出普遍要求,因而公共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还没有被广泛的承认,尤其还没有被日本全国大多数民众所认识,再加上当时儿童入园费用昂贵。事实上,女子附属幼儿园仅为上层阶级子女所享有,并不能代表日本学前社会教育的真正方向。

(二)简易幼儿园、保育所和教会幼儿园的建立

由于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并没有代表日本幼儿园的普及发展的方向,故类同该园性质的幼儿园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到1881年(明治十四年)的时候,全国建立的类似幼儿园只有7所。为了使幼儿园得到普及,文部省于1880年发表了关于幼儿园的新意见,指出幼儿园办园方向应以教育所有幼儿为本,且应更多地考虑贫困家庭。为了使新的意见得到落实,文部省于1882年发出了建立简易幼儿园的“示谕”,并对简易幼儿园的规模、编制直至内容作出了正规的指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简易幼儿园,即保育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逐渐发展起来。1892年(明治二十五年),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增设一个分园。该园以社会低收入阶层(人力车夫、职员、工匠等)子女为对象,并延长保育时间。这是日本第一所为贫穷阶层幼儿服务的公立保育机构。

到19世纪末,日本的平民幼儿教育机构中,除了简易幼儿园外,还出现了托儿所或保育所。日本的第一个常设托儿所是新泻市的赤泽钟美夫妇于1893年开设的,名为“新泻静修学校幼儿保育会”,接受静修学校学生所携之年幼弟妹,为托管性质。[6]翌年,东京等地出现工厂附属保育所,以照管职业劳动妇女的年幼子女。这样,到了20世纪,日本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儿园及托儿所(保育所)的二元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日本的基督教会幼儿园在19世纪下半期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日本第一所由教会人士开办的幼儿园是颂荣幼儿园,由美国传教士哈芜(A.L.Howe)于1878年在神户创办。哈芜致力于福禄培尔学前教育原理的宣传,将《人的教育》引入日本,并在1881年著《保育学初步》,对推动日本学前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颂荣幼儿园虽带有宗教色彩(从名称上看“颂荣”即歌颂上帝之荣耀之意),但宗教的目的还不很强烈。一般认为,日本第一所基督教幼儿园是北陆英和幼儿园,由美国人波特(F.B.Poter)于1886年在金泽市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