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论;社会即学校,是教育的范畴论;教学做合一,是教育的方法论。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陶行知将杜威“教育即生活”翻了半个筋斗,结果变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譬如一粒种子,它能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开花。生活也是包罗万象的,“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所以,生活不是人们所理解的狭义的生活,而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和,是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生活即教育,就是拿人类的社会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他让教育从书本走向人生,从狭隘的学校走向广阔的社会和自然;让学生从静坐读书到手脑并用,从获得耳目知之,到身心的协调发展。同时,它还意味着,是为满足民众生活需要和争取民众解放而办的教育。民众需要什么,生活教育就教什么。生活教育,需要把人民大众从天理人欲的礼教中,把儿童从成人的残酷中解放出来,“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达民之情,顺民之意”。
(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核心,就是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倡导以大自然、大社会、大世界作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场所,是生活教育理论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认为,杜威所提倡的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用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此鸟笼还是鸟笼,不是鸟世界,学校也还是学校,没有和社会打成一片。社会即学校,是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让其任意翱翔,也就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界里去,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因为在大自然、大社会、大世界里,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都要大大增加了。人人都是老师,人人都是同学,人人都是学生,随手抓来的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核心主张。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叫做“教学合一”,后来丰富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1.教学合一
教学合一,强调学校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本,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是陶行知针对当时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只重教授书本知识,不重学生主动性培养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学合一的主要观点有三:第一,教师的责任不在教书,不在教学生,而在教学生学。教师教学,不是只传授书本知识,也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设计情境,指导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便能举一反三,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才能需要、兴趣爱好、资质禀赋、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第三,教师必须边教边学。教师必须一边指导学生,一边充实知识、研究学问。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仅将新知识新方法带给学生,还能给自己带来发现与创造的快乐。因此,“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首先要把教学合而为一”。
后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陶行知把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核心观点。教学做合一强调,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作为生活教育的方法。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首先是生活的方法。因为在生活里,对事来说是做,对自己获得的经验教训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来说是教。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生活中不知不觉天天有的现象。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看来,正因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的方法,所以它也是教育的方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陶行知还指出,教学做合一的“做”,不是盲目的行动,而是“在劳力上劳心”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的教不是只用嘴讲,而是一个尊重学生,手脑并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也不是只用耳朵听,而是一个思想与生活结合、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过程。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要想让“教”与“学”真正发挥实际效用,必须使两者统一于生活实践过程之中。基于“做”在“教”与“学”中的重要地位,宝山县立师范学校把“教学做合一”改为“做学教合一”,陶行知认为这是格外有意思的,从而肯定其做法的合理性。
陶行知还论述了教学做合一具有连锁性。这是对教学做合一特点的又一概括。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的连锁性,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连的过程。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自己的进步或退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其次因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的方法,同时也是教育的方法,因而“教学做合一具有连锁性”,是指“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师的“教”,不是目无学生,只讲书本;而是尊重学生,手脑并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也不只是死读书,而是思想与生活结合、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做合一的连锁性,就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手脑并用、相教相学。
此外,陶行知还对教学做合一主张中的“做”作了界定:做是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认为,做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他指出世上有四种人:一种是劳心的人;一种是劳力的人;一种是劳心兼劳力的人;一种是在劳力上劳心的人。前三种都是劳力与劳心相分离的人。劳力的人只管闷起头来干,劳心的人只管闭起眼睛来想,劳力与劳心分离。一方面造成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阶级压迫与剥削;一方面又造成了劳力者行动保守,劳心者思想的玄虚,以致社会不能进步发展的局面。因此,这样的“做”不是真正的“做”。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是用心以制力”,是一个“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的过程。他强调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去做(劳力),在做的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提高认识(劳心),创立新的理论,再用新的理论去指导生活实践,使人类的生活不断向前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