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车间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车间安全管理就是通过制度和具体措施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防止灾害的发生。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员工的安全观念,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工作意识,更加注重安全细节管理。这样不但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而且能提升员工的工作品质。

(1)建立、健全车间安全管理组织,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车间安全管理必须有专人具体负责,如果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一切管理工作都会落空。应该视实训车间的大小、实训性质、危险因素的多少来建立车间安全管理组织。最基本的要做到有分管车间安全的车间主任,有安全领导小组,各班组有劳动保护安全员。

(2)制定与企业生产特点相适应的车间安全管理规程、规定等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实训车间应结合车间特点,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以确保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如车间安全值班制、安全操作规程等。

小资料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五必须”:

必须遵守厂纪、厂规;

必须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

必须了解本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

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必须严格遵守危险性作业的安全要求;

“五严禁”:

严禁在禁火区域吸烟、动火;

严禁在上岗前和工作时间饮酒;

严禁擅自移动或拆除安全装置和安全标志;

严禁擅自触摸与己无关的设备、设施;

严禁在工作时间串岗、离岗、睡岗或嬉戏打闹。

(3)抓好实训车间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抓好以“四讲”为中心的安全教育是实训车间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即学生实训前重点讲,车间门前站队集中讲,实训设备前个别讲,安全活动时普遍讲。实训车间安全教育还包括更换工种安全教育,复训教育等。

(4)搞好安全实训检查。这里讲的安全检查是指每天车间领导和安全检查员轮流开展的安全值班检查和每周末车间领导组织的安全文明生产检查,车间安全检查是学校安全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间安全检查开展得好,许多事故隐患将及时得到消除,这对学校安全实训起到重要保证作用。

(5)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站。安全信息管理站是由实训车间主任领导的,由安全员和各实训教研组长参加的,定期研究车间安全实训动态,收集、传递、储存、反馈、交流和处理安全信息的管理机构。正确发挥安全信息管理站的作用,车间主任就能对安全实训动态了如指掌,对不安全因素“耳聪目明”。针对各种事故隐患采取相应对策,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针对各种安全事故能及时做好调查、处理、上报工作。

(6)积极采取各种安全工程技术措施,进行技术创新和综合治理,使设备和设施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

(7)抓好安全文明生产,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在安全文明实训中要突出抓好“7S”管理活动,车间“7S”工作开展得好,必将有力保证现场管理中四大任务——实训安全,实训质量,实训成本和实训纪律的同步顺利完成。

小资料

“7S”管理

“7S”管理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的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都要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素养(SHITSUKE)——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安全(SECURITY)——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患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节约(S**E)——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