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设计与管理社区社会组织的项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项目的基础知识,例如项目的定义、项目的特点、项目的分类、项目的运作周期等。

2.掌握项目的核心构成要素以及撰写项目书的要求。

能力目标:在掌握本节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案例介绍独立完成简单的项目书的编写工作。

工作任务描述

某市民政局为鼓励扶持本市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公益事业和民生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了一项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工作。招标项目领域主要有社区安老服务、社区济困服务、社区扶幼服务、社区助残服务、其他社区公益服务。为民社会工作事务所知道这则消息后,决定抓住机会,争取一项服务项目。

问题思考:

为民社会工作事务所如果想要争取到项目应该从哪里入手,需要开展哪些工作呢?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项目基础知识

1.项目的定义

为达到某一或某些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资源等约束性条件下,设计开展和完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而“公益性项目”,简言之,就是项目中那些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项目,有明显的社会属性。

2.项目的特点

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资源的有限性、特定的服务对象、内容的连续性/整体性、注重社会效益、创新性、周期性等特点。

3.项目的分类

项目可以按照领域/服务对象、资源来源、项目覆盖范围、项目性质等方式进行分类。其中按照领域/服务对象分类可以分成环保项目、儿童项目、青少年项目、老人项目、妇女项目等;按照项目性质可以分为服务项目、倡导项目、复合项目。

4.项目的运作周期

项目的运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项目设计前期的准备(社会背景需求的评估)

(2)项目设计与策划

(3)项目筹资

(4)项目实施准备(组建项目团队、设计具体计划)

(5)项目执行与运作(系列活动与中期评估)

(6)项目总结评估(服务与财务)

5.成功项目的必备要素

(1)符合要求(自我需求不等于服务对象实际的需求)

(2)设计合理(实际情况)

(3)服务专业(专业性的体现)

(4)管理规范

6.公益项目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1)互融互鉴:一套相通的具有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的体系。

(2)专业保障:社会工作为公益项目运作与管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专业操作选择路径。

(3)发展载体:公益项目为社会工作的开展和倡导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与载体。

二、项目需求评估

1.评估的分类

项目以服务阶段为划分标准,按照服务的前期、服务的中期、服务的结果分为需求评估(前评估)、过程评估(中评估)、结果评估(后评估)。

2.需求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积极因素(优势)

(5)考虑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6)减少实际状况与需求的差异

3.认定需求和问题

经过具体的需求评估方法获取资料并与潜在服务对象一起分析,然后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并确定需求和问题。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包括范围和程度

(2)描述问题如何发生的,包括原因及发展状况

(3)确定服务对象,描述其与其他系统之间关系

(4)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

(5)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三、项目设计与管理

1.项目的核心板块

(1)项目名称:区域+对象+方向+项目。例如:朝阳区贫困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项目。

(2)组织简介。

(3)项目概述:项目概述是项目申请书的开始部分,但往往最后撰写,这是公益项目申请书撰写的技巧之一。项目概述应包括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计划和项目预期成效等核心内容,共同提炼而成,是项目总括项目概述是项目评审人员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4)项目背景:列出要点+深度解析(阐述)+逻辑串联+项目关注点及既有经验。

(5)项目目标:项目目标要明确、可测量、适当、现实、有时间限制等特点。并且注意项目目标迫切程度和重要性、资源条件和机构能力(人力、资金等)、量化目标与质性目标相结合。

(6)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应该包括项目时间推进表(时间段)、具体分为项目服务内容、针对不同内容的专业方法及分工。

(7)项目预期成效。

(8)项目创新性、推广性:项目的创新性在于项目的特点,与其他同类服务项目的独创与区别,比如服务方法等。项目的推广性在于项目的手法、模式等可复制推广的地区、领域。

(9)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在项目设计中的项目风险部分应详细列举可能妨碍项目目标实现和项目活动顺利开展的潜在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10)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及统筹(项目团队、志愿者、利益相关方)、项目档案管理(计划、评估总结、影像)、项目时间管理(进程控制)、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监测与评估。

(11)项目预算:项目预算的内容通常包括:专职人员成本、劳务费(志愿者等非项目专职人员)、专家咨询费、税费、交通差旅费、资料费(含打印复印)、服务活动费(含物资)、通信费、会议费、管理费等。项目预算需注意:预算应以市场价为基准,即需要对市场价有所了解、以项目服务相关费用为主体,管理费应控制比例、学习项目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法规。

2.项目设计遵循的原则

(1)可行性。毫无疑问,项目设计的目的是实施项目服务,这就注定了可行性是项目设计的其首要原则。举个有趣但不乏寓意的例子:一个工程师耗时许久设计了一项为太阳安装遥控器的工程,这样,需要的时候按一下遥控板,太阳就出来了,不需要的时候,就让它回去。当然,这个设计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这个项目也很有创意,但问题是:以人类现有的技术谁能给太阳装遥控器呢?因此,项目设计可以胆大,创新,但必须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为前提。

(2)逻辑性。项目设计从项目背景、问题及问题分析到项目具体活动、项目目标、效果的论述务必有严密的逻辑性。一个没有逻辑性的项目设计就如同古墓里发掘的一部支离破碎的武功秘籍,练到最后只会让你走火入魔、功亏一篑。而保障项目设计具有逻辑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项目前期进行问题分析,根据问题得出的项目活动、产出、目标和目的之间必然具备很强的逻辑性,这也是为什么高水平的项目设计师在设计项目的时候先要做一个项目逻辑框架表,然后根据这个骨架再添加项目所需的其他血与肉。

(3)周密性。项目设计是个精细活,它对项目设计人员的全局意识、局部衔接和风险预测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缺乏周密性的项目就如同一个先天营养不足的婴儿,注定了其在实施过程中要经历重重磨难,并面临夭折的危险。

3.项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走出家门,深入社区,切忌闭门造车。如果说项目设计是一项艺术创作的话,那么我们务必要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听取受益群体的各种言论,观察社区社会问题,对亲自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理性分析,并据此做出项目总体思路或项目框架、概要,切忌闭门造车。

(2)参与意识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社区活动讲究参与,但往往一部分成员仅注意到受益群体的参与及他们在项目初期或者部分阶段的参与,这是对参与概念的偏解。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是项目人员、合作伙伴与受益群体从头至尾的共同参与。这个参与包括项目设计,实施,监测评估以及最为重要的分享阶段。可惜的是,部分从业人员在项目进行管理时所做的参与更多是摆设、是走程序。这样一来,即使我们的项目从各项指标的达成度上看是很成功项目,但从发展的角度和可持续的角度去看,它只能算作85%的成功。

(3)大胆创新,跳出惯性思维和经验思维。只有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有多种答案!条条大道通罗马,把解决社会或者社区问题比作罗马,那么很显然我们要到达罗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步行、骑车、坐飞机直达等。但在项目设计中,更多的业内人士为经验或者其他因素所限更多的选择“骑车”,而选择“飞机”的人却是少数。因为大家将罗马和到达罗马的方法放在了一个平面上去想,很少有人会通过立体思维——坐飞机的方式到达罗马,“坐飞机去罗马”就是创新!如果你对企业筹款工作有所了解,那么你会知道,现在的企业对项目建议书的要求很苛刻,他们不愿意去走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老套路,更愿意资助有新意,有亮点的个性化项目,这就决定了我们今后的项目设计要走创新型,有创新才能有出路。

任务解决

识别服务对象的特征,明确服务对象的需求,根据这一需求开展项目设计与服务。

必备知识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

目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政府招投标。以标书形式,按照招投标相关规定,进行招投标工作。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进行操作。

2.公益创投。以项目书形式,观察并运用社会热点,开展公益服务的创意服务,并以该创意形成服务项目。参加由企业,政府,基金会等举办的创投活动,以获取相应的资金支持。

3.政府委托服务。以项目的形式,政府以责任契约的形式,将某些事务性工作以委托形式交给社会组织完成。

拓展训练

小福是某机构的一名入职不久的社会工作者,就职后被中心主任安排在一线服务岗位,主要负责为社区儿童服务,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协助他们健康成长,并以此设计一个公益项目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资金。小福看到孩子们平时活动较少,很想为他们开展一些服务活动,同时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

于是,小福根据自己的知识,很兴奋地开始设计项目并尝试性地开展活动,但是连续3次活动都没能顺利开展,再组织活动时孩子们都不愿参加了。小福处处碰壁,心灰意冷,并自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推荐阅读

1.[美]Gregory M.Horine.陈彦辛译.写给大家看的项目管理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王瑞鸿.社会工作项目精选.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甘炳光,梁祖彬.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2.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袁继红.社区管理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王大海.社区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高桂贤.社区服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唐忠新.社区服务思路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蒋奇.社区建设与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