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运输的概念、功能、原理
任务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运输的认识,试想,在生活中运输行为有哪些功能。
任务分析
在图书购销行为中,运输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没有运输行为,就无法完成购销行为,了解运输的概念、功能、原理是掌握出版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运输作为物流最重要的环节,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运输就没有物流,就没有物流功能的实现,更没有物流增值功能的实现。运输费用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的比例最高,是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现代出版物流运输活动的研究,实现出版业运输合理化,无论对物流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还是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及对出版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增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概念
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和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本书中专指“出版物”的载运及输送。运输是运用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实现长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活动,即: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对“物”进行空间位移,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运输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
货物运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运输是联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纽带。它一头连着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收购环节,另一头连着商品从流通领域转入消费领域的销售环节。同时,在流通范围内,又把商品的购销和调存紧紧地连接起来,以实现商品流通的基本职能。如果没有运输,就不可能完成商品流通的全过程,也不可能实现商业的基本职能。
二、功能
物流空间位移的实现,主要靠运输来完成,运输在搬运的配合下,完成了物流的大部分功能。运输可以创造“空间效用”,同一“物”在不同的场所,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不同,效益也不同。通过运输将“物”运到能够发挥其最高效用的地方,实际上也就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物”的使用价值。运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运输的空间效用
空间效用是指通过运输活动,实现物品远距离的位置移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般来说,商品生产与消费的位置是不一致的,即存在位置背离。只有消除这种背离,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这就需要运输。另外,物品在不同的位置,其使用价值实现的程度是不同的,即效用价值是不同的。通过运输活动,将物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即创造物品的最佳效用价值。具体体现在出版物流中,就是促进出版物的流通和增值,满足各地读者市场的需求,实现出版物的价值。
(二)运输的时间效用
时间效用是指物品处在不同的时刻,其效用价值是不一样的,通过储存保管,将物品从效用价值低的时刻延迟到价值高的时刻再进行销售,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根据消费市场需求,运输方通过安排货物运输,使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三)运输的存储功能
因为运输货物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货物实际是储存在运输工具内,为避免物品损坏或丢失,还要为运输工具内的货物储存创造一定的条件,这在客观上形成了运输的存储功能。在中转供货系统中,物品经过运输节点(车站、码头)时,有时需要短时间的停留,这时利用运载工具作为临时仓库进行短时间的储存也是合理的。
三、原理
规模经济原理和距离经济原理对运输效率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在运输中就是指每重量单位的成本随着运输货量的增加而下降。整车运输每重量单位的成本就低于零担运输的单位成本。一般来说,运载量大的运输工具,如铁路或者是水运,每重量单位的成本要低于公路运输或者是空运。这主要是由于固定成本被分摊在更多的运输货物上。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管理成本、设备成本等等。之所以被看成固定成本,是因为它们一般不随运量的多少而变化。也就是说,对于100千克的货物,其管理成本和1000千克货物的管理成本是一样的。
(二)距离经济
距离经济就是指单位重量运输成本随着运距的增加而下降。比如说,一批货走800千米比两批同样重量的货各走400千米的单位重量成本要低。运输的距离经济通常被叫作以远递减原理。距离经济原理和规模经济原理类似。尤其是,更长运距的固定成本分摊在更长的距离,因此每千米的成本更低。在评估运输选择时,这两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从运输的角度来看,运输的目标就是在满足客户服务期望的前提下,使运载规模和运输距离最大化。
在评估各种运输决策方案或者营运业务时,这些原理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其目的是要使装运的批量和距离最大化,同时满足客户的服务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