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钩心斗角·一入宫门深似海 红颜似水,嫉妒如毒

阳光如同绵软的丝绸,从蔚蓝的天空里一泻千丈。芈月的送亲队伍排出了很远,一队人马浩浩****地离开了王宫。几乎整个郢都的人都跑到了街上,追着围观这支王室的送亲队伍。有的人爬到了墙上,有的人爬上了屋顶,甚至一些破落的屋顶上都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结果“轰隆”一声踩塌了房屋。

那正是乍暖还寒的春季。古人喜欢把嫁娶时间安排在春天,《白虎通义·嫁女篇》中这样解释道:“嫁婚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虽然《白虎通义》是汉代的著作,不过其反映的民俗民风,正是多少年的岁月积累而成的。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说到中国的情人节,很多人都会想到七夕,实际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情人节是在春天,而非秋天,名为“上巳节”。当上巳节来临时,青年男女会出门踏青,相互爱慕的年轻人便可趁机接近,表达爱慕之情。《诗经·郑风·溱洧》将一对年轻人的爱情生动地记录了下来: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在那个年代,落落大方的芍药才是爱情的象征,而非带刺的玫瑰。

轻柔的春风,将沉睡的万物温柔地唤醒。坐在马车里的芈月,轻轻地掀起车窗上的小帘,明媚的阳光扑面而来,春风混合着新草与泥土的芬芳让她不禁陶醉。外面围观的百姓看到了公主,高兴得哇哇大叫,芈月不禁莞尔。那些繁华的街道,让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从小长在深宫的她,几乎没有机会出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今天终于有机会看一看,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眼。

车队渐渐驶离了郢都,向着秦国都城咸阳的方向奔去。

路边的房屋渐渐稀落,直至完全变成了草木田野。芈月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刚看到的那一幕幕繁华景象如在眼前。想到芈戎,她不禁心如刀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这个弟弟,更不知道他一个人在楚宫会遭遇怎样的危险。

张仪的马车走在最前面。她忽然很感谢张仪,能让她带着魏冉和向寿离开那片是非之地。她早就知道秦国是个强国,人才济济,而且秦惠文王嬴驷很有作为。

秦国会是什么样子呢?会和楚国一样吗?……那些困扰了她很久的谜团,再一次攻占了她的心扉。

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从郢都到咸阳似乎并不远,但是在那个交通要靠马车与步行的年代,这已经是很远的距离了。郢都位于长江流域,咸阳位于黄河流域,两个地方有着不同的自然面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尤其在那个年代,两个地方分属于不同的政权,使得郢都与咸阳形成了不同的人文风貌。

随着路途的变化,沿途的风景也在不停地变换着。那些竞相开放的野花,那些爬满山坡的绿草,那些随风起舞的垂柳,那些上下飞舞的蝴蝶,每一处风景都格外绚丽。春天的美丽风光,将芈月离别的悲伤一扫而空。若不是走出王宫,她几乎不知道世界竟会这么大。想到此,她不禁有些庆幸。

美丽的风景让芈月轻松不已,然而当她看到沿途的那些衣衫褴褛的难民时心中又格外凄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让很多无辜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

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但是芈月却有着匡扶社稷的雄心。虽然已经长大,但是童年时代藏在她心里的小小王国一直存在着,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了范围。她想象着,如果自己是国王,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战争,哪怕由自己做出一些小小的牺牲也无所谓。

他们一路向北,渐渐远离了郢都。青草离离,覆盖了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与马蹄印。那一条路看似寻常,却改变了芈月的一生,也改变了秦国的命运。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距离郢都越来越远,与咸阳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过了半个多月,这支已经精疲力竭的仪仗队终于抵达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秦王嬴驷早已得到消息,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仪仗,后宫中,惠文后魏纾也已经派人安排好了房间。尽管那时的秦国已经在众多国家里属于头号强国,但是楚国的位置依然不容小觑。同时,她也想看一看这个楚国来的公主究竟什么样子。

嬴驷即秦惠文王,是一个有谋略、有胆识又胸怀大志的君主。当然,也有人对他予以谴责,因为他车裂了商鞅——那位通过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的著名臣子。

在嬴驷还是太子的时候,曾触犯过禁条。那时很多人都在反对商鞅的变法,导致变法处处受阻。正值太子违禁,商鞅便说,法令行不通在于王室贵族的干扰,君主要是真想推行法制,那就先从太子开始。太子不能受墨刑,那就用墨刑处罚他的老师。

商鞅是推崇法家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依法治国”。然而很多时候,法律与人情却形成了水火难容的矛盾,商鞅主张法制,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没有人情味。那一次对太子老师的处罚,也为他悲剧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秦孝公去世后,太子嬴驷登基,是为秦惠文王。当年受罚的事情始终让嬴驷耿耿于怀,想起来便不高兴。以前没有机会报这个仇,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当然,私仇只是一方面,嬴驷之所以决绝地铲除商鞅,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商鞅一直把持着秦国的军政大权,独断专行,朝廷中有一大批人都是他的党羽。所以,当有人造谣说商鞅蓄意谋反的时候,嬴驷立即抓住机会,将商鞅车裂,并诛灭家族。

不得不说,嬴驷是一个有名的狠角色。灭掉了商鞅及其党羽之后,嬴驷牢牢地掌控了国家的大权。公元前330年,他命大良造(秦国官职,又称大上造,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嬴驷之后成为爵名,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公孙衍东进攻魏,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大破魏军,魏国将河西地割与秦国。

公元前329年,秦军再次进攻魏国,取得河东的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市)以及曲沃(今河南三峡市西南)。

第二年,秦国乘胜再次攻魏,取得了魏国的蒲阳(今山西隰县)。最后,魏国被迫割让了上郡十五县(今陕西东北部地区)给秦国。

至此,秦国吞并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全部地盘,同时也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为以后的兼并战争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同时,秦国在各个诸侯国中声名大振,秦军也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军队。

嬴驷的霸气早已传遍天下,芈月在入秦之前就已听说了嬴驷的威名。她也曾无数次想象过这个男人的模样,如今终于能见到他了。

伴君如伴虎,芈月深谙这个道理。她也曾在心中无数次想过如何谨慎地与嬴驷相处,甚至想过如果不小心得罪了他该如何自救。只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宫中的威胁不是来自于秦王嬴驷,而是惠文后魏纾。

嫉妒是女人的天性,从古至今,女人身上的这个特点从未改变过,无论是皇宫里的王后皇妃,还是寻常人家的妻子媵妾。有时候,即便女人们表面上温柔贤淑、落落大方,心中依然是不快的。没有哪一个女人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专属幸福,在任何一个时空都是如此。

魏纾与芈月的命运非常相似。她本是魏人,为了能与秦国和平共处,于公元前334年赴秦联姻。不过遗憾的是,魏国即便贡献出了这位美丽的公主,秦国依然没有打消攻打魏国的念头,只是和缓了三四年而已。

魏纾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长于深宫的她并没有什么心计,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阻止夫君攻打自己的国家,所有的痛苦只能独自面对。或许是上天眷顾,公元前329年,魏纾生下一子,取名嬴**,是为秦武王。

孩子的出生,让魏纾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嬴驷在对魏国的战争上还没有得到令他满意的结果,直到后来魏国割地求和,加上魏纾的求情,嬴驷才终于收回了进攻魏国的铁骑。

从这件事上,我们也能看出魏纾是个没有什么城府的女子,后来与芈月的争斗,也无非是生存所迫。不过,这也注定了她必然失败的悲剧命运。

在那些钩心斗角的宫廷斗争里,一个没有城府的人是永远无法取得胜利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一定有许许多多的魏纾成为那些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只是她们没有留下名字,甚至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初到秦宫,芈月非常谨慎。让她颇感意外的是嬴驷居然那么年轻。她一直以为,嬴驷应该是一个威风八面的中年男子,却没有想到,他竟然还不到三十岁。而这个年纪,也正是敢作敢为的时候,所以他能够凭着自己的能力与惊人的气魄做出一件又一件令人震撼的事情。

聪明的芈月很快熟悉了秦宫的环境,并通过宫女得知了嬴驷的喜好。当她得到嬴驷的临幸时,便不遗余力地投其所好,讲起了他感兴趣的东西。

芈月从小熟读史书,对国家形势也颇有了解,更重要的是,她有自己的一番独到的见解。当她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嬴驷听的时候,很快便赢得了嬴驷的好感。

在嬴驷看来,芈月应该是一个像魏纾一样的女子,养在深宫,不识天下。但令他意外的是,这个从楚国嫁过来的公主竟然是秀才不出门而尽知天下事,实非寻常女子可比。

共同的语言与共同的志趣让他们越来越亲密,这也招来了魏纾的嫉妒。孩子出生后,她将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到了他身上。与聪明伶俐又年轻貌美的芈月相比,她显然缺少一些竞争的资本,只有孩子是她最大的筹码。

秦宫中对除王后以外的妃子共有六个册封等级,即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芈月入宫后迟迟没有封号,虽然她心中着急,但从不曾主动向嬴驷问起。她不想在嬴驷心中留下一个急功近利的形象,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还要倚靠他在秦宫立足。封号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嬴驷的信任与宠爱。

其实,最着急的不是芈月,也不是嬴驷,而是魏纾。

君王身边的女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王后,但是真的成为王后之后,又要时刻提防着,唯恐这得之不易的宝座被别人抢了去。

魏纾害怕芈月会威胁到她的地位,当然,更害怕的是芈月会生一个深受嬴驷喜欢的儿子,这样对她以及她儿子的地位都会构成巨大的威胁。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她必须尽快想一个办法。

魏纾并不算是工于心计的女子,所以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什么高明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她不忍心伤害这个无辜的楚国公主。最终,她想到了芈月的封号。如果她的封号等级比较高,她以后生的孩子的地位自然也会高,但是如果等级比较低的话,就对她和她的儿子构不成威胁了。看嬴驷对她的宠爱,极有可能会封她为“美人”。

想到此,她决定给嬴驷吹吹枕边风。

其实,嬴驷迟迟不给芈月封号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按照常理,他当然要封芈月为美人,毕竟她是代表楚国的。不过,他又担心王后魏纾会不高兴,甚至争风吃醋。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觉得芈月虽然是个女子,但是却颇有野心,如果给她太高级别的封号,会不会对自己以后的统治产生威胁?

嬴驷很少和魏纾谈论政治问题,但是这一次他觉得有必要和她谈一下。找了一个机会,嬴驷试探着问魏纾道:“芈月算是你的妹妹了,你觉得该怎么给封号呢?”这一句看似随意,实际上却已经酝酿了很久。嬴驷身为君王,对于臣子之间的排挤、后妃之间的嫉妒也是知道的。他想从魏纾的回答中来判断出魏纾对芈月的态度。

这正是魏纾想了很久的问题,她一直想给嬴驷吹吹枕边风,让他封个级别低一点的封号给她,但迟迟找不到机会,没想不到现在机会来得如此突然。她从来没有陷害过谁,也没有说过谎,想到这一次竟要为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一个无辜的女子,不禁心跳加速,紧张不已。

魏纾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尽力冷静地说道:“封号之事,该由王上决定,臣妾本不应多言,既然王上如此问,臣妾只好从命。妾身觉得,楚国此前曾联合众国合纵抗秦,而芈氏来自楚国王室,难保其不对我大秦怀有二心。依臣妾之见,对芈氏的封号不宜级别过高。”

这也正是嬴驷所考虑的问题。魏纾的一番话,更加确定了他心中的决定。从这段话里,嬴驷也猜出了魏纾的心思。她担心芈月会威胁她的地位,更担心芈月生出的孩子会威胁她的孩子的地位。其实,嬴驷对魏纾所生的长子嬴**是满怀希望的,他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能够**平天下,就算自己这一生没能统一六国,嬴**即位后也要完成自己的心愿。所以,为了让魏纾安心,从那以后他对嬴**倾注了更多的关爱。

嬴驷确定了对芈月的封号,没几天就下达了一封诏令,封芈月为“八子”。

这让芈月非常意外。她万万没想到,平日里嬴驷和自己这么亲近,最后竟只封了她一个“八子”。她本以为,即便不封自己为“美人”,至少也是“良人”,这个结果实在是太出乎她的意料了。不过很快她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嬴驷对她,还没有完完全全地信任。

果然是伴君如伴虎,芈月忽然觉得,这个嬴驷与自己的距离虽然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本来,她还想请求嬴驷把自己的弟弟芈戎接过来,这样看来,只能暂时作罢。

魏纾担心了很久的事情终于有了一个令她满意的结局,但是她又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一想起芈月,便会忍不住愧疚。在芈月被封为八子的第二天,她就忍不住前去探望芈月,还给她带了一些绫罗绸缎做礼物。

一见到芈月,魏纾就诚恳地恭贺道:“恭喜妹妹,听说王上已经赐封号给你了!”然而,刚一说完,魏纾就后悔不迭,小小的八子而已,有什么好恭喜的呢!这简直是讽刺,但是话已说出,已然无法收回。

芈月本来就对嬴驷给的封号不满意,现在又听了魏纾这样一句“恭喜”的话,不禁怒火中烧。她知道,一定是魏纾暗中做了些什么,才会让王上只封了一个小小的八子给她。一听魏纾恭喜自己,虽然心中愤怒,但脸上还是笑容可掬:“小小八子而已,这还要感谢姐姐的功劳!”

魏纾本来是觉得愧对芈月的,没想到芈月竟这样话中有刺,此前的愧意一下子烟消云散,甚至变成了憎恨。她立即针锋相对地回道:“不敢当,这是妹妹应得的,不必谢我。”

这一番话,让这两个人彻底结了仇。而芈月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八子,就算深受嬴驷宠爱,也无法与王后抗衡,所以大多时候只能忍气吞声。

在王宫里,子嗣对妃嫔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母以子贵”,如果能怀上君王的孩子,在王宫中的地位就会迅速提升,甚至会一步登天。没多久,芈月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真的怀孕了。对她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喜讯,从王后魏纾身上,她早已看到了孩子对一个女人的重要性。

公元前325年,芈月的第一个孩子降临人世。嬴驷非常高兴,为孩子取名为嬴稷(又名嬴则),即后来的秦昭襄王。

孩子的出生让嬴驷非常开心。正好张仪建议他称王(此前称公),心情大悦的嬴驷立刻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在公元前324年,嬴驷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的第一任王。

嬴驷称王,意味着秦国不再受制于周,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秦国都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年年韶华飞逝。芈月悉心培养着儿子嬴稷,尽管她知道未来的王位非魏纾的儿子莫属,但是她依然愿意相信奇迹的出现。

尽管嬴驷只封了她一个八子,但是对她的宠爱与信任却与日俱增。朝中大事,他也经常说与她听,有时候甚至会向她征求意见。渐渐地,芈月对朝中之事了如指掌,她的政治能力也大为增长。

芈月深得嬴驷恩宠,后来又两度怀孕,生下两子,一为嬴市,一为嬴悝。在秦国的生活让她找到了一种归宿感。刚来时,她还一直把自己当成楚人,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她对楚国的认同感越来越淡,尤其是在她拥有了三个孩子之后。她是秦王的八子,是三个秦人的母亲。在岁月的变迁中,不知从何时起,她渐渐把自己当成了秦人。

她不再是楚国的公主,那段楚宫岁月,在她的记忆里越来越淡。尤其是得知楚威后病逝的消息后,那个曾经让她以为一辈子都不会打开的心结竟然释怀了。

或许,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将她少年时代的那段痛苦经历完全抹平。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熊槐,她不知道这个哥哥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还有弟弟芈戎,她曾答应他,到秦国后只要得到秦王的恩宠,就把他接到秦国来。没想到一转眼多少年,这句承诺始终没有兑现。有时候,她会忽然想回到楚国去看看,毕竟那里还有她的亲人,有她的宗庙。只不过,这个梦想恐怕永远都不能实现了。

秦国、齐国、楚国是当时的三大强国。嬴驷知道楚王熊槐只是个纸老虎,根本不足为惧。不过,齐国的雄起却让他很担心,所以削弱齐国是他长久以来的夙愿。偏偏齐国又和楚国结了盟,这对秦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秦国出兵齐、楚任意一国,另外一国都极有可能会出兵干涉。所以,要想图谋霸业,就必须拆散齐国和楚国的联盟。

芈月嫁入秦国后,为秦国带来了很多关于楚国王室的消息,甚至秘密。尽管芈月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有战乱,但很多时候还是站在了秦国这一边,毕竟秦国才有她真正的家园。她也矛盾过、痛苦过,但是看到三个可爱的孩子,她总会毫不迟疑地选择秦国。

有些事情,有些态度,我们总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甚至到最后,我们会完全走到昔日自己的对立面。假如可以预知,或许我们会完全不认识未来的自己。

茫茫世界,我们在变换的光年中渐行渐远,明天永远充满未知,没有人知道,明天的你我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秦国想攻打齐国,但是又忌讳齐国与楚国的合纵联盟,便设计拆散其联盟。张仪的目的在于游说楚怀王熊槐,让他与齐国断绝往来。

熊槐是个贪婪成性的人,而这一点,也成了他致命的弱点。多年前,张仪入楚请求联姻,他曾见过张仪。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张仪已经成了秦国的国相,在列国之间更是声名远播。听说张仪来访,熊槐高兴得不得了,连忙派人给张仪安排了最好的下榻之处。

张仪是个能言善辩的人。见到熊槐后,立即不遗余力地利诱道:“如果大王能听从我的意见,与齐国断绝往来,解除盟约,我就会奏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给楚国。”

熊槐一听“六百里土地”,立即高兴得忘乎所以。不过,想到要以与齐国决裂为代价,似乎又有点不划算。他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这时候,张仪又拿出了一个对熊槐来说致命的**:“如果大王答应秦国,与齐国断交,秦王还会挑选秦国内的美女来服侍大王,从此秦楚两国互通婚嫁,永远结为兄弟之国。”

张仪为楚王熊槐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帝国蓝图。想到即将得到的土地,想着即将嫁过来的秦国美女,熊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想着,一定是妹妹芈月为楚国说了话,所以秦国才会这么慷慨。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张仪的请求,甚至还有些担心张仪会反悔。

大臣们纷纷向楚王熊槐道贺,都以为他们讨了一个大便宜,唯独陈轸非常清醒,拼命地劝说熊槐:“王上千万不要相信张仪的话。秦人向来出尔反尔,张仪只不过是在欺骗王上罢了。如果王上听信了他的话,早晚有一天秦国会灭掉楚国。”

熊槐一听勃然大怒,立即叱责道:“你闭上嘴吧!等我拿到了秦国的土地,寡人看你还说什么!”

陈轸还要继续说,结果熊槐看出了他的架势,立即又补了一句道:“如果你再敢乱说话,寡人就叫侍卫把你拖出去!”陈轸一听吓了一跳,已经到了嗓子眼儿的话生生给咽了回去。

紧接着,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解散了与齐国的合纵盟约。另外,楚怀王熊槐还把楚国的相印授予张仪,并赠送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然后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去秦国接收土地。

天真的熊槐并不知道,这只是张仪的一个计策而已。回到秦国以后,张仪假装没拉住车上的绳索,故意从车上跌下来,然后假装伤得很重的样子,一连三个月没有上朝,与楚国的约定也绝口不提。

熊槐听说后有些担忧,想到陈轸的话,他不禁脊背发凉。他赶紧给妹妹芈月写了一封信,问她秦国是否真心和楚国交好,张仪所答应的土地是否真的会割给楚国。

昏聩的熊槐怎么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芈月早已不再是楚人。而且,芈月在楚国的时候受尽了他母亲的欺凌,对他这个哥哥也没什么好印象。他的母亲逼死了芈月的母亲,而他又把芈月当成联姻的政治工具远嫁秦国,这两份“厚礼”,对芈月来说是永生难忘的痛,现在他竟然忘了自己曾经给芈月带来的伤害,还厚颜写信给芈月,妄图让芈月说出实情,简直是愚蠢至极。

芈月收到信后连连冷笑。她听说,自己走后,弟弟芈戎饱受排挤,甚至被人陷害得差点丢了性命,现在逃亡到东周,下落不明,这一切都是拜熊槐所赐,她又怎能帮助这个无情无义的哥哥呢?

不过,她又想到了楚国。毕竟,那里是生养她的地方,无论哥哥怎么做,楚国的百姓是无辜的。她还记得出嫁时在路上看到的那些难民,他们被战争夺去了一切,那些绝望的目光在她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震撼。

其实,芈月收到楚怀王的信时,有一个人一直在暗中注视着她,这个人就是魏纾。

魏纾知道楚国使者没有去找王上,而是直接找了芈月,还带给她一封信,很有可能是芈月在暗中与楚国联系。所以,她抓住这个机会,在嬴驷面前狠狠地告了芈月一状,说她投敌卖国,暗中与楚国勾结。

嬴驷听罢不置可否。他有自己的判断,对于魏纾所说的“楚国使者越过王上直接去找芈八子”,他深信不疑,但是这并不能表明芈月就会通敌卖国。他没有理会魏纾,只是悄悄地派人监视芈月的举动。

芈月收到信后左右为难。她当然知道嬴驷只是想拆毁楚国与齐国的联盟,如果她把实情告诉熊槐,张仪此前的努力必然前功尽弃。但是如果不告诉熊槐,以后秦国必然会进攻楚国,而齐国也不会帮助他们。到时候,楚国百姓必然遭殃,不知道会有多少无辜的人因此而丧生。此时此刻,她多么希望天下不要再有战乱,多么希望所有人都能太太平平地生活。

这时,嬴稷跑了过来,给她带来了一盒点心,告诉她是父王嬴驷赏给他的,他拿过来给母亲尝尝。看着这个善良可爱的孩子,芈月终于不再犹豫,给熊槐回了一封信,在信中告诉他,秦国是真的想和楚国交好,之所以迟迟没有割地给楚国,是因为楚国与齐国绝交做得还不够彻底,秦王担心楚国会出尔反尔,所以才迟迟没有割地。

写好信后,芈月将它给了楚国使者,让他们带回去交给熊槐。

这一队使者刚刚出了咸阳城,就被嬴驷派来的人逮了个正着。按照嬴驷说的,他们将芈月写给熊槐的信抄了一遍,然后将这些已经吓破胆的人放回了楚国。

嬴驷看到信的内容后欣慰不已。他钦佩芈月的深明大义,身为女子,却能如此放眼大局,不拘泥于私人的恩恩怨怨,这是多么难得。在他的后宫里,总有那么几个妃嫔为了争宠而钩心斗角,她们以为君王的宠爱是“争”来的,却不知道,只有像芈月这样的女子,才能将他深深地吸引。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要靠我们去吸引的,而不是钩心斗角地争夺。当你自己足够优秀时,就一定能将你所渴望的东西吸引过来。

从那以后,嬴驷对芈月更加宠爱,对魏纾反而冷落了。芈月并不知道,自己刚刚度过了一场信任危机,如果写那封信时她站在了楚国那边,后果将不堪设想。

熊槐收到信后大喜,既然妹妹都这么说了,他更加对秦国深信不疑。为了表示对秦国的诚意,熊槐派勇士持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一种凭证)去齐国辱骂齐宣王。齐宣王早就对楚国的背信弃义愤怒不已,现在楚国居然又派人来侮辱他,更是气得火冒三丈。齐宣王斩断了楚国勇士拿来的符节,从此再也不对楚国抱有任何希望。既然楚国都和秦国结交了,他如果再跟秦国作对,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所以,他赶紧派遣使者带上礼物去了秦国,请求与秦国交好。

这正是秦国希望看到的。张仪得知齐国已经和秦国建立邦交,才假装康复上朝。见到了楚国的使者后,张仪告诉他:“秦王赐给我六里封地,我愿把它献给楚王。”

使者一听惊愕不已,慌忙和张仪辩论:“楚王交代的明明是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绝非六里!”

张仪一听,哈哈直笑:“我与楚王说的便是六里,如何是六百里!如果不信,您可以回去问问楚王。”

使者一听大怒,但是人在屋檐下,也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回了楚国,将张仪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熊槐。熊槐一听勃然大怒,没想到芈月竟然联合秦王一起来欺骗自己。他忽然想起了芈月出生之前的那个预言,不禁汗毛倒竖。本以为,把芈月嫁到他国去,芈月就可以把祸乱带到他国,万万没想到,隔得这么远,芈月竟然还是影响到了楚国。他不禁后悔把芈月嫁到秦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为了泄愤,熊槐立即发兵攻打秦国。结果,已经与秦国建交的齐国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导致楚国很快失去了丹阳、汉中的大片土地。

得知消息的芈月震惊不已。本来,她是以一个和平使者的身份嫁到秦国的,尽管她对楚国王室没什么好感,但是毕竟楚国是她自己的国家,她当然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陷于战争的危机。何况,这一次熊槐被骗,自己也有责任。她赶紧向嬴驷求情,希望能停止战争。她的急切与担忧化成了眼中晶莹的泪珠,一颗颗从那双大大的眼睛里滚落,轻轻地摔在地上,却重重地砸在了嬴驷的心上。

嬴驷答应她,只要楚国愿意息兵,绝不再追究此事。

刚好那时楚国战败,并向秦国提出了割地求和的请求。秦国便顺水推舟,答应了楚国的请求,结束了这场战争。

这是芈月第一次公开地站在了楚国的对立面,心中的矛盾与挣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让她如芒在背。她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更不知道,百年之后见到先祖,她该如何面对。不过,看着秦国越来越强大,她的内心也跟着强大起来。她不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岁月里,她会真的像预言中所说的那样祸乱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