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去了,突然我收到一份结婚请帖,是本科室友大华发来的。众所周知,这小子混得风生水起,不光毕业后考到了中科院,还成功创了业。

大华的创业项目和天气相关,因为天气预报其实并非想象中严谨,很多时候图出来了,判断还是需要依靠人,不稳定的精度也很让人头疼。而且天气是典型的带能量转化的多相流,随便任何一种多相流的模拟,只要一加上能量变化就会异常复杂。

但他的项目不一样,直接把实时的气候云图等信息调出,和以前曾经出现的实时情况对比,把因果直接相关联,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几十分钟乃至一两天后的天气。

作为各种相关天气数据的提供商,大华的创业项目被资本注入热炒,经过C轮之后估值相当可观。

婚礼那天,我交了礼金,和其他大学同学把酒狂欢。身为校友联络员的老班长一直在说大华的创业到底多么厉害,比在小地方的破工作高到不知道哪里去。

半酣时,新郎官带着新娘一起来敬酒。我看着他春风满面的样子,别提多羡慕。敬完酒后,他携着新娘飘然而去,就好像他离我们越来越远一样。

如果没有酒精,那个夜晚我肯定睡不着。我朦胧间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其实地震预测这种没谱的事情和天气是多么像啊。天气可以看云看星星,地震可以看地震云。

哈哈哈!我什么时候也开始相信地震云了呢,一个谎言就算被一百个人反复说,也只不过是谎言。

我跑到厕所里,恶狠狠地抠向嗓子眼。伴随着一阵恶心,我吐出了花花绿绿的食糜以及刚刚喝下的酒。我拿出手机,打了几个字,以防再喝多了会忘记。

从那天以后,我满脑子都在想大华的系统能否用在地震预测上。刚好这时,许冶钢一不小心把一本旧书弄破了,好多书页散落在地上。我看到了那本书,恰好是某位民科的著作《地震云与量子力学纠缠理论数学浅析》。我帮他捡书页,捡起的第一张是一张所谓的地震云形成图。

那是地震云形成的热量学说,认为是地震发生前的巨大热量上升,导致了地震云。图的作者甚至还画了地下水系的热量传导和相变示意图,虽然用脚趾头我都知道这不科学。但这张图却突然提醒了我一件事情,我以前建模型时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地下水系,就像很多人谈地震只想到岩石和岩浆一样。

预测地震并不是从源头去还原地震。不管是我还是科学界,可能大家在很早之前就走进了误区。我不知道这算天祇还是灵感。

记得在读博士的第二年,我差点信了基督教。当时我去参加了几次礼拜,然后听一名虔信者讲述经历,说他在一个假期里遇到十几次神祇。就在我聚精会神,想知道神祇是多么厉害时,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

他说:“那个假期我遇到很多事,每次麻烦来时,我随手翻开圣经,都能看到上帝的教导。这就是神祇,我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相信上帝,然后事情都顺利解决了。”

我心想这多半是扯吧,本来圣经的话语有很多解读。但不知道是不是天将降大任的话听多了,我竟然有点相信。不管神存不存在,天不绝我。它赋予了我使命,就好像杀死安格玛巫王的不是勇猛强壮的男人,而是本应和战斗无缘的女人。

我拿出做过笔记的那叠论文,上面全部都是天气预报算法的研究,然后打开谷歌学术,搜索更多天气理论和地震的论文。搜索的结果让我很开心,清一色的防震减灾的文章,几乎无人注意到两个领域的关联性。

两个月之后,我借故去大华的创业公司探望。我背着背包,里面全部都是写满笔记的论文。我曾经试图研究过他的方法,但显然那不是我能做到的。我尝试窥探天才的领域未果,现在做一名小偷。

公司位于北京五道口,附近就是清华、北大。豪华的大厦金碧辉煌,远远不是西南小城市能够想象的。

那里的人都很积极向上。想起来我在上大学时,有位校友和我说过,毕业后就该去大地方找工作,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如果你去小地方,只会慢慢地废掉。他大概说得没错,只是我不知道他在哪里高就。有些人我一辈子也就见得到几面,能维持十年以上的情谊又能有多少。

当我找到大华时,他刚刚结束一场谈判。因为对一些条款的激烈讨论,他满头是汗。

大华变了,他成为了一个商界精英,而我只不过是一个穿着西装的小丑。

短暂的寒暄之后,我说出了一直隐藏的秘密:“其实我在小地方上班。”

“啊……”大华捂住了嘴,“其实能赚到钱也行。放弃读博有点可惜了,我现在还挺想弄个博士学位。前一段时间找融资的时候,我就发现博士头衔有多么重要。”

“但是你做出了成果啊!”

他苦笑:“也不算非常厉害,以前早就有人做过。但我们这里也有几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的博士,那个学校的气象学非常厉害。他们都是搞气象信息学的,和几个国外的博士合作弄了算法。只不过现在计算机更快了,要不然都是扯淡。”他示意我继续说。

“其实我对你们的算法感兴趣。我老板其实是个民科,他对科研一无所知。而预测地震,博士时我已经尝试了好几年,国内外不知道尝试了几十年,没有人成功过。”

“也不是没有人成功过。”他玩味地说着,跃跃欲试。

我知道他的话中之意。地震其实确实被准确预测到过,而且这唯一的一次恰好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但损失人数却很少。然而这次经典案例却无法再次被复制,只能说是一个凑巧的个例。恰好当时是军队管理城市,首长在接到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报告后犹豫再三,本着人命观天、宁可信其有的观点下了决策,避免了大量的伤亡。

我咧了咧嘴:“我不认为有可能,两者的联系实在是太微小了,没有依据,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大数据时代,一切都有可能。”

“对对,一切都有可能。但我现在只想试试看你们的算法能否用在这上面,就算不成功,我也能给老板交差。”

他摇了摇头:“就只是为了糊弄他,来问我要算法?你和那些靠项目骗经费的人有什么区别?”

“也只有你能帮我了。”我弱弱地哀求道。

“哼,你知道这算法有多重要吗?我们的核心团队一次又一次改进,我是亲眼看着成功率从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三的。怎么可能借给你?”

“我不需要你现在版本的源码,只需要很早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六十的那个。我只是觉得有点愧对老板,就算只是帮他做一个科研梦,我也要继续演下去。”说着说着,我竟然鼻子一酸,留下了眼泪。我哽咽了:“你不知道他对我有多好!当我和导师闹掰的时候,是他把我给捡了回去……”

“行了,擦擦。太难看了。”大华递给我一张纸巾,他挪到窗户边,点上一根烟,“我可以和团队商量一下,你别太期待结果,保密协议是肯定要签的。就凭本科时你和我打的游戏,喝的那些酒,我也应该帮。但是我需要提醒你,算法的运算并没有那么简单。你要把天气预测用到地震预测的新领域上,其实工作量很大的。”

“嗯?”

“首先你必须做成图形数据,你知道图形数据并行运算会比较快一点。”

“理解。”

他继续说:“然后就是运算量了,你觉得你们那里有足够的运算能力吗?如果你的老板愿意出钱,我们可以出租数据计算的服务。当然看在我们是熟人的面子上,我会给优惠价。”他刷刷在本子上写下一个数字。

真不愧是商人。我感觉价格还算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