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花行动

“相对速度12米/秒,启动反推后X5和X61/4负荷启动2秒。”李子安检查了一下飞行控制屏,回头对杨天说道。

“收到。”

“唔……你有没有觉得联合国越来越强大了?”李子安回过头去继续检查参数,不知是不是紧张的缘故,嘴里却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

“嗯,近几年在太空领域起了很大作用。”杨天回忆起马冯的脸,突然有个念头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但当他欲仔细去琢磨时却又想不起来了。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地球只有一个国家会怎样?”李子安有点心不在焉地问道。

杨天有些吃惊地看了一眼李子安,见他没有回头,一时把不准那句话的意思,就含糊其辞道:“这没什么好假设的,如果只有一个政府,那也有它合理的地方,存在即合理嘛。”

“那么你会接受只有一个国家的情况了?”

“这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杨天无法看到李子安的表情,心里不免有些担心起来,接着道:“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嘛,只是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已,地球上不管是一个还是多个政府,并没什么本质区别。我认为这就像科技进步一样,效率高的自然会淘汰效率低的。”

李子安像是自言自语道:“嗯,历史的产物,说得真好!是啊……它总有一天会改变的……彻底的改变。”

杨天听着李子安梦呓般的话,浑身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地问道:“什么彻底的改变?”

“历史会给出答案的。”李子安回过头来盯着杨天,微微笑道。

这一笑让杨天浑身起了鸡皮疙瘩,难不成李子安患上了Ⅲ型太空综合症?李子安是典型的学院派宇航员,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扎实,具有异于常人的冷静头脑,看起来不像是精神方面会出问题的人。虽然杨天对他的成长经历不太熟悉,但从共事这段时间来看,他的背景应该是简单的,父母都是教师,不像那个印度宇航员苏米特,据说小时候还经历过宗教流血冲突。

不过杨天转念一想,觉得自己未免过于敏感了,李子安很可能只是随口说说,毕竟现在离地球几千万公里,思考问题的角度难免会有所不同。想到这里他就应付道:“历史的事就留给历史吧,我现在只能说如果任务失败,历史就要终结。”

“咳,你好像很悲观哦。不过地球安全理事会提出了五个方案不是?”

“唔,我只听说过天使之箭、地下卫城、天外方舟和献花行动。况且据说第五方案只是谣传,你难道还有什么内幕消息?”

“没有。”李子安摇摇头,追问道:“关于第五方案,你真的一点内幕信息都没有吗?”

“你应该比我更了解啊。”

“这种谣传……很难说。”

“嗯。我听说地球安全理事会原本只有四个方案,第五方案是人为杜撰的。理事会内的一些人就将计就计,任由谣言散播,他们可能认为这样反而有利于稳定民心。”

听杨天这么一说,李子安便不再回话,于是指令舱里便保持了一阵短暂的沉默。接着凯瑟琳黑巧克力般的声音响了起来:

“各单元注意,所有次级船飞行参数已得到确认,现在正在执行抵近操作。”

“Y1,Y2,Y3启动,50%负荷,维持10秒。”李子安左手握住飞行控制杆,右手转动控制台上的旋钮,鲸鱼号右侧传来“刺刺刺”的喷气声,船体被轻轻往左侧推去,10秒后喷气声便戛然停止了。

杨天注视着观察窗里不断变动着的数字。10公里,9公里……只见鲸鱼号正缓慢地向“大花生”靠过去,现在只能看到它的前半部分。真是一个奇怪的天体!此前致远号传回地球的照片显示,它由两个大小不一不太规则的椭圆形球体组成,中间的连接部分形成马鞍状浅沟,通过用致远号的红外光谱仪分析其成分得知其大部分为铁镍金属,而且表面较平整,并不像一般小行星的表面那样崎岖不平。杨天注意到那些凹坑也分布得比较均匀。

“Y1,Y2,Y3启动,50%负荷,维持10秒。”李子安再次启动了右侧发动机,随之鲸鱼号加速朝“大花生”飘去。杨天感到黑压压的岩壁就像一座大山一样迎面压了过来,一观察窗上的数字则飞速变动着,6公里,5公里……杨天已能看到一个直径为数十米的陨石坑的边缘了。此时他留意到“大花生”上方有一个小黑影,正围绕着“大花生”旋转。

“看,致远号!”杨天兴奋地叫道。致远号原本是前往天王星进行勘探的,但遇到“大花生”后,中国国家航天局就改变了它的飞行轨道,让其做了“大花生”的卫星,以便能持续观测和监控。

李子安“嗯”了一声,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热情。

“Y4,Y5,Y6启动,满负荷维持5秒。X5,X6启动25%负荷,维持2秒。”鲸鱼号减慢了飞向“大花生”的速度,向尾部移动的速度也降了下来。

“报告一下X轴相对速度。”

“1.5米/秒。”

“好,先不做调整,继续接近。”

在完成一系列飞船机动后,鲸鱼号终于到达103区,与“大花生”保持着50米的距离。这时杨天已能凭肉眼观察到小行星表面的状况了。观察窗外正对着一块灰黑色岩壁,作业灯的光打在岩壁上,可以看到其表面覆盖着一层疏松薄灰,看上去大约有四五厘米厚。飞船缓慢滑过一个直径约三十米的浅坑后,杨天看到了一块平整岩面,这块区域是“献花行动”的科学家们根据致远号所摄影像确定的第二吸附点,现在看来致远号的工作没有白费。

“蜂巢,这是鲸鱼。请求第二吸附点岩层分析扫描。”

“已收到。请抵近20米操作。”凯瑟琳回应道。

李子安将飞船平移过去,又启动反推发动机0.5秒,在距离岩壁20米处停了下来。

“请报告相对位移。”

“相对位移:0。”

“好,即将启动机械臂,请锁定飞船速度。”杨天将操纵杆往下压,同时大声报告道:“103区第二吸附点,执行岩面扫描。”机械臂从观察窗下方被慢慢推出。这款产自加拿大的机械臂是三个月前在近地轨道上组装的。两年前当SDA提出“献花行动”方案时,加拿大的工程师们立即根据方案的构想做了设计。它的载荷达到了惊人的500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鲸鱼号变成“大花生”的一个发动机,在3000KN主引擎推力下不会被扭成麻花。

杨天留意着观察窗上的数字,在吸附器离“大花生”表面2米时,机械臂停止了推进。

“开启红外光谱仪扫描。”从吸附器中心部位伸出了一个长方形装置,位于它底部的遮罩打开后,一道绿光射出,垂直照射在岩壁上。这道绿光从左至右扫描了大约3米后遮罩关闭,处理器将数据同步传输到鲸鱼号和蜂巢号,只有七八秒钟就得出了分析结果。

“扫描分析:铁50.16%,镍19.18%,钴10.05%,碳8.07%,硅酸盐4.08%,其他成分未知;组织疏松程度:致密;表面平整度:理想。请鲸鱼号确认结果。”凯瑟琳说道。

“鲸鱼号确认岩层扫描结果。”

杨天将机械臂往前推到离“大花生”表面仅有20厘米的位置。“现在执行钻探取样。”只见位于吸附器中心处的岩土钻探机往前伸出了钻头。不久钻头与陨石表面接触处冒出了细微的火花,但片刻之后大火花就熄灭了,很快钻头自动收回了程序。而里边的样本存储管已经采集到岩样,并送往一个样本分析器里做进一步分析。

“钻探操作执行完毕。”

“收到,请待命。”

杨天知道其他七艘次级船也和鲸鱼号一样,正以22.685公里每秒的速度伴随“大花生”往地球飞去。他们的分析报告此时正通过电磁波发往地球。待SDA科学家们对八个“引擎安装点”评估完毕,八艘次级船将会紧紧吸附在小行星2033KA1身上,并在此后的三十六个小时里将它拖往火星轨道。而在被火星引力捕获之后,“大花生”将有一个新的名字——火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