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眼

飞机在5公里之外的一个小型塔式弹射平台着陆了——“天眼”周围五公里内都被设置为静默区,目的是为防止对射电望远镜观测造成电磁干扰。

平台边缘亮着一圈灯柱,在微暗的天色里并不刺眼。只见有两个人从灯柱那边迎了上来,其中一位四十来岁,皮肤黝黑,个子较高,江大伟认出他是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于自溪;他身边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瘦小个子,戴着眼镜,走起路来步子特别快,看上去就跟一溜烟小跑似的。

“江所长,人都到齐了。”于自溪隔着一丈多远时就大声说道。

“于台长,咱车上说。”

一行人从通过塔式平台的电梯降落到地面,钻进了早已候在旁边的车里,小车沿着山间公路向大窝凼蜿蜒驶去。

车窗外是一座座耸立的孤峰,在晚霞中显出苍郁的黛色来。这一片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兀立的山峰之间易形成溶蚀洼地,大窝凼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峙立的三座山峰之间,形成了一个直径长达500多米的天然大锅。二十年前,一个口径500米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这里建成了,被称为“天眼”。时至今日,“天眼”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这是我们这些年观测到的离地球最近的宜居行星之一。”于自溪难掩兴奋地说道。

“唔,各方面条件都非常接近,不过还需要专家们进一步讨论。”

“目前‘天眼’还在观测中,应该还有更多细节。”旁边的瘦小个子这时说道。于自溪一拍脑门说:“嘿,瞧我这记性,都忘介绍了。这是我们台里的研究员徐小山,是提出‘Tianyan528b生命论’的人之一。这是江大伟教授。”

“我早就知道江教授了,解决了声爆问题、开放专利、反对垄断,是技术英雄。”徐小山镜片后的眼睛不断眨巴着,显得很机敏。

江大伟摆摆手沉重地说:“老黄历了,我们那时做研究,是想让人类生活得更好;你们现在做研究,是要让人类活下去。”

于自溪和徐小山听江大伟这么一说,心中也为之一沉。

于自溪问道:“听说天外方舟在执行试航任务时发生了一些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以前就预料到过这种情况。火星基地的容纳能力是很有限的,从目前的火星大气、地下水的情况来看,供养20 000人都困难。现在就算增加再多的排氧植物,大气浓度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大气保护,融化再多的冰层,水分子照样会很快流失掉的。就火星基地的建设来看,20 000人已经是上限了。20 000人口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能不发生冲突吗?”

“我觉得地下卫城的前景也不容乐观。”于自溪说,“各国军方把控了建设资源,联合国根本插不上手,现在基本上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听说日本以资金、技术置换的方式,在尼泊尔和外蒙古偷偷搞地下卫城建设,也不知道这个消息属不属实?”

“就算有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日本处在撞击的最前沿,他们自然最有危机感。地下卫城方案只能解决1 200 000人口的生存,每个国家的资源条件不一样,根本拿不出合理的人口配额解决办法来。唉……说穿了这还是技术水平的问题,我们手上顶用的技术太少了。”江大伟长叹一口气。

“江所长,我对你的方案仍抱有信心。”

“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嗯。让小徐跟你介绍一下下午专家碰头会的情况,一些个别的新问题,一会儿讨论时还会再提到。”

徐小山将观测的情况和专家碰头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下。基本上与江大伟得到的数据差不多,有几个专家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晚上讨论时会充分展开,所以徐小山也只是用寥寥数语匆匆带过。

不到半小时的工夫,他们就到达了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楼前。

观测楼的会议室里的陈设非常简单,坐了十来人,见到江大伟一行进来,大家都连忙起立招呼。

会议由于自溪主持,他先介绍了一遍参会的专家,有几位来自国内的天文、物理学家,另有几位来自国际类地行星协会和空间生命研究机构的专家,还有几位是高能物理学家、天文台研究员和政府部门官员。由于江大伟的研究领域并非天体物理和宇宙生命学,由此和与会专家都不太熟悉,当听到介绍“空间生命研究院院长李君健”时,于是他就特别留意了一下。

会议首先由徐小山介绍Tianyan528b的观测情况。徐小山动手打开了位于圆桌中央的全息视频,上边即刻出现了一个绕着恒星旋转的星球。旁边不断切换的一行行文字显示,这颗行星位于鲸鱼座,离地球大约12光年,质量比地球小,公转每年248天,自转每天23小时,地球相似指数ESI为0.67,显然相似度并不是很高。现在的观测数据认为该行星存在液态水、大气圈和磁场,但它的恒星Tianyan528跟太阳不太一样,是K型主序星,质量比太阳轻,颜色呈橙红色。

徐小山接着切换到下一幅画面,上边显示了一些曲线和波浪线。他用激光笔指着全息图里的几条曲线,快速说道:“在现有的观测数据里,我们发现这颗行星射电波里包含了1.27厘米波长氨分子发射谱线、1.35厘米波长的水分子强发射谱线、6.21厘米波长甲醛分子吸收谱线和1.78毫米波长硫化氢分子谱线。此外还有3.4毫米和3.3厘米的氰化氢、丙炔腈谱线和含磷分子谱线。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氨基酸分子谱线!”

徐小山又快速切换到一张谱线图上,眨巴着眼睛接着道:“这一发现给出了一个特别强烈的信号:Tianyan528b拥有生命进化的各种元素,甚至有可能存在生命。”

这时一位类地行星协会的专家突然提出疑问:“不知道氧分子的情况怎样?”

于自溪解释道:“氧分子亚毫米波段的谱线容易在地球大气内被吸收,因此对于它,我们需要用到空间望远镜进行观测。我国的金睛号太空望远镜已经调整好了角度,正等待Tianyan528b从其母星前穿过时,对经过大气层过滤过的星光进行观测。通过分析红外波段内光衰减的特征,我们可判断出行星大气圈的化学成分,并据以看它到底是从属于氮氧大气圈还是其他类型的大气圈。”

李君健这时突然插话道:“对原生物来说,早期环境中氧分子不是必需的。在生物前化学进化过程中,紫外线照射就能让甲醛和氨气水解产生氨基酸。但真正重要的是碱基对的形成,虽然五个氰化氢分子能组成五聚体腺嘌呤,但离DNA分子还差得很远。我觉得即使环境适合,也并不必然产生生命。”

一位高能物理学家拿起身前的激光笔,将全息画面又切换到了前一幅画面上,于是那个恒星系统的动画又出现了。他指着母恒星说:“K型主序星表面的温度较低,在行星离它较近时才能处在宜居带内。我们也看到了,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相对是比较短的。这样一来便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母星可能会发生强烈的耀斑,紫外辐射能瞬间增强几万倍,在这样高的辐射下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基本上为零。”

另一位专家接过话头道:“如果是这种量级的辐射,高能粒子足以把行星的大气层冲掉了。我觉得现在还不能做出这种判断。”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了起来。江大伟对讨论的内容只能了解个大概,但作为第五方案的提名人之一,他有必要对这个发现做出相应的预估,这也是他列席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原因。与叶梓飞的磁球项目不同的是,他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难以轻易做出判断。

会场上渐渐变得热闹起来。眼见大家的讨论已经变成了捉对辩论,再这样下去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江大伟决定说些什么,就清清嗓子说道:“咳咳,大家安静一下。”会场慢慢静了下来。江大伟缓缓环顾了一下众人,接着说道:“Tianyan528b的发现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几百万个恒星系里,我们已经观测到了三百多个处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Tianyan528b是目前离地球最近、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理想的行星。应该说它的发现,也可能会影响第五方案的走向。”

江大伟话音一落,会场上顿时出现了一片“咦”“噢”“呀”的惊讶之声。这些专家们之前都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第五方案,不过都只是传言但想不到会在这里公开听到。

“第五方案是真的?”一位专家倾着身子问道。

“是的。”

“Tianyan528b跟第五方案有什么关系?”那位高能物理学家问道。

江大伟呵呵一笑,说道:“可以说有关系,也可以说没关系。”然后侧转头对于自溪说:“如果金睛号发现的这颗行星是氮氧大气圈,关系就更大一些;如果你推测的情况属实,”他又回过头来看着那位物理学家,“关系就可能要变小了。”江大伟沉吟了一会儿接着说:“有没有关系,那要看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这颗行星的实际情况。”

散会之后,江大伟沿着山间公路独自散了一会儿步。

他穿过一条山道后,巨大的“天眼”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在月光映照下,“天眼”500米直径的反射镜面像个银色的圆盘,近1.6公里周长的圈梁向远方延伸开去,消失在山峰幽暗的阴影里。圈梁边上耸立着六座铁塔,重达三十多吨的馈源舱吊在空中的索网上,就像一只匍匐在蜘蛛网上的蜘蛛。

江大伟沿着右侧阶梯往山上爬去,峰顶是梯田状的观景台,上次他来这里时曾到上边参观过。约摸半小时后,他爬上了观景台的顶层。星空清澈,夜凉如水,江大伟看到了久违的银河,群星静静地闪烁着,宇宙仿佛自诞生以来就这样静谧、安宁。

这份静谧里又隐藏了多少暴风骤雨?一颗小行星,就足以摧毁一个行星上亿年的文明,人类是多么脆弱啊!江大伟来到围栏边,俯瞰着脚下的“天眼”。“天眼”里仿佛流动着无数的光粒,闪耀着,沸腾着,撞击着……江大伟似乎看到宇宙的长河,奔流不息,诡谲的波光中,地球像一粒微小的尘埃被裹挟在巨大的洪流里,中子星互相吞噬,迸发出巨蛟般凶狠的力量,黑洞像头水怪,撕咬着水草般流动的时光,妖艳的奇异星云,搅出一个个险恶的旋涡……

他轻轻握住冰凉的栏杆,心里充满了怅然与苍凉。

“江教授?!”

江大伟陡地一惊,转身循声望去,见一个黑影远远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