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园之行

媒体记者是在格林威治时间2月16日8点整前往蜂巢号的。

他们被分成两拨,乘坐那种可以容纳七人的大型摆渡舱往蜂巢号飞去。另一种数量较多的小型摆渡舱每次只能乘坐两人,并不适合太空公务活动。不过得益于金属玻璃材料技术的发展,这种摆渡舱一般具有宽大的舷窗,这样一来乘客们就能够饱览太空的美景。

张萌刻意不与杰夫同乘一舱,尽管此前的七天里,他们在八号空间站狭小的空间中仍不时会碰面,每每触碰到杰夫略带歉疚又颇有不甘的眼神总让她觉得尴尬。

驾驶摆渡舱的是留守在近地轨道的宇航员。眼下张萌将头贴在摆渡舱的舷窗玻璃上,于是地球、太空和蜂巢号的景色便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她的眼前。眼下蜂巢号看上去确实太雄伟了,它那巨大的圆环就像个时空之门,仿佛要把摆渡舱那渺小的身躯吞噬掉一般。850米,那是一座山峰的高度!846米,那是一条彩虹的弧度!十几米的摆渡舱简直就像是彩虹底下的一叶孤舟。张萌看看蜂巢号,又看看静谧的地球,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当靠它太近时,只能发现其琐碎;而离它太远的话,又只能感到其缥缈,只有在适当的距离上,方能体会到它的伟大。

起飞后蜂巢号像一座陡峭的大山一样压了过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心跳却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有几个记者还出现了轻微的眩晕感,面红心悸、鼻头冒汗,于是他们便紧紧抓着缚在身上的固定带,深怕不小心一个失足掉进万丈深渊里去。

在逼近段结束之后,众人再也看不到蜂巢号巨大的躯体了——出现在他们视野里全是球形主舱不断旋转的舱壁,人们紧张的心情才稍稍得到缓解,但很快又被转动的舱壁搞得眼花缭乱。两艘摆渡舱进入交接段后,张萌看到球形主舱的底部并列排着三圈气闸,不久她就意识到这正是摆渡舱的交接口。此前这些气闸一直处于频繁的开关之中,因为建设队伍每天都要从这里进出,在他们撤走之后大部分气闸也随之闲置下来。

交接口并不跟随主舱一起旋转,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与各种宇宙飞船进行对接。摆渡舱使用的是智能交接系统,所有的减速、平移、仰俯操作都不需要人工干预。驾驶员甚至都不用再看监控屏,就向大家介绍起交接的工作原理来。摆渡舱在经过姿态调整后,前端的气闸圈插入了气闸孔,一阵轻微的晃动后,便死死锁在了蜂巢号上。由于两艘船的气压是一致的,所以并不需要再进行加压之类的操作。

这时,闸门打开了,随即从里边传来了一阵欢迎的鼓掌声,同时一个美妙的广播音立马响起:“蜂巢号全体船员欢迎媒体朋友们登陆蜂巢号!”

众人鱼贯而出,他们看到一小群人正等在交接舱里。一个显示屏就悬浮在他们背后的空中,上面用中、英、俄、德、法、日、西、葡八国语言写着“欢迎光临蜂巢号!”的标语。这么多语种看起来虽然做作,却也令人颇感舒心。几名工作人员热情地将众人引入到球形主舱中间的零重力通道内,当他们通过一道闸门后,就进入了一个电梯模样的小房间里。待了片刻,房间慢慢转动起来,所有的人都感觉到脚底轻轻地接触到了地面,这时房间对面的一道门突然打开了。

一行人穿过那道门,进入到一条通道里,当他们越往里走,心里就越踏实,因为他们脚下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身体的重量。尽管这只是比在地球上轻1/4的重力,但轻盈的步态却给人带来了一种奇妙的体验。

众人来到一个狭长开阔的会议厅里,只见会议厅一侧摆放了鲜花、果蔬和其他一些食物,每个座位前都有一瓶矿泉水和一张电子纸。记者们马上就适应了这种似曾相识的环境,大家都愉快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并很快就坐下了。

须臾,会议厅边上的一扇门徐徐打开,一位气宇轩昂、轮廓分明、穿着制服的中年人在几个人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张萌立马认出这人是蜂巢号船长本吉。他是中美混血儿,在美国接受教育,曾在NASA的项目中两度进入火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宇航员。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本吉洪亮的声音在会场里响了起来:“我谨代表蜂巢号全体船员欢迎大家的到来。”本吉顿了顿,接着道:“一个月前,马冯秘书长嘱托我,一定要让媒体朋友们见证这个新时代的诞生。

我完全赞同马冯先生的提议。因为蜂巢号无法向所有公众开放,你们将作为全体地球公民的代表,记录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告诉地球上的人们,让他们了解,这个由人类所建造、寄托着我们的光荣和梦想、代表着星际和平的旗舰将如何踏出它前往太空的第一步。因此我在这里真诚地恳请你们,就像马冯先生嘱托我的一样,告诉人们蜂巢号是什么样的、它将去往哪里,以及它将为人类带来什么。

我们的事业是人类所共同希望并坚定相信的,我们的科技力量使我们相信人类正向着一个光明的未来前进。蜂巢号正是人类先进科技的结晶,代表着一个伟大的、团结的人类力量正在太空中崛起。正是由于蜂巢号的诞生,当我们面对浩瀚的星空时,才不再感到人类的渺小与无助。

当人类的旗舰驶往幽暗的深空时,我们都将秉持这样一种信念:人类不是为了寻求征服,而是为了寻找和平!

谢谢媒体朋友们,祝你们在蜂巢号上度过愉快的一天。”

本吉挥挥手,简短的欢迎辞结束了,大家脸上露出了振奋的神色。

本吉离开后记者们休息了片刻,享用了一些美食,还到周边的落地舷窗边观赏了太空美景。站在窗边的感觉真的是很奇妙的,因为球形主舱旋转的缘故,每分钟能四次看到地球从身边擦过,由此,那些适应能力稍差的人便会产生身体正在自转的错觉。许多记者都群情雀跃地体验着这种奇妙的感觉。

按照联合国安排好的行程,大家首先参观了集控中心。那是由几片扇形区域组成的空间,只见巨大的光幕遮住了舷窗,上面显示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曲线、图表和各种结构图,各色数字在屏幕上飞快地闪烁着。令张萌印象深刻的是一面显示着飞船结构的光屏,它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又给人极其简洁的感觉。一位工程师点击着他身边的全息操控屏,光屏上的飞船结构瞬间迸开,即刻变成了十来个模块。工程师快速选取了其中的一个模块再次点击,这个模块又一次分解出更多的模块。就这样连续操作五次之后,张萌甚至已能看到小至螺栓那么一丁点儿大的零件了。工程师告诉她,最多只需五次操作,集控中心就能找出蜂巢号飞船里任一一处故障点。

另一项令人赞叹的技术可能就是次级船控制光屏了。从这个光屏里能看到所有八艘次级船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只要在操作台上输入一系列控制代码,这些次级船就能实现自动脱离母舰、伴飞、对接、加减负荷等一系列机动操作,顷刻间它们就变成了八个“会飞的引擎”。

参观完球形主舱后,众人通过输送间进入零重力中央通道,前往科考环继续参观。零重力中央通道是一个全长达500多米、直径4.5米左右的圆筒。不过科考环位于通道靠前的位置,距离球形主舱大约200米。记者们花了差不多一分钟时间达到科考环的输送间闸门旁——对于熟练的宇航员,穿过这段距离只需20秒左右。

科考环同样采用了人工重力,少数需要失重环境的实验单元被放到储集环上了。输送间比球形主舱稍大,同样是绕着环形轨道运行的电梯,稍微不同的是墙壁上有八个按钮,对应着八个环段,而且在每个按钮旁边都标注上了该环段上的单元名称。

记者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去的环段。张萌想起了杨天的话,决定去生态实验单元所在的七号环段看看。七号环段仅此一个单元,想来这个单元应该是很大的。幸好杰夫并没有选择七号环段,与她同行的是日本NHK的一名记者。

两人在一名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穿过长约100米的通道,他们到了才发现香穗子博士和她的一名助手已经在舱门口等着了。香穗子看上去四十岁左右,穿着白色大褂,头发在脑后拢成一个发髻,戴着眼镜,鬓角垂下两缕细发,气质典雅但又随和,是一副精干而又不失温婉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欢迎。”香穗子侧着身子微微鞠躬,冲他们微笑着说道。

一行人首先来到蔬菜培植园里。张萌看到舱门边张贴了一张电子纸,她上去点开一看,里边是介绍培植园的文字。根据介绍,这段半圆形舱体深20多米,高约10米,被垂直分成五个隔间,种植面积0.5公顷,差不多有半个足球场大小。每个隔间由内到外分别种植着生菜、小白菜、草莓和西红柿。

香穗子见张萌正聚精会神地查看电子纸,便走上前来礼貌地问道:“怎样?需要帮助吗?”

“唔,蜂巢号的宇航员就吃这些蔬菜吗?”

“当然。蜂巢号这次共有86人前往火星,培植园能保证他们每天吃上新鲜蔬菜。这里生菜的生长周期是三十天,小白菜和草莓四十五天,西红柿九十天左右。这种周期能够满足120人以上的蔬菜需求。”香穗子说完启动了旁边立柱上的一个按钮,上边有一排LED灯降了下来。“这些LED灯能够调节光度,用脉冲光照方式控制蔬菜生长。我们会计算每天的采摘量,当供应过剩时,电脑会根据采摘量自动延缓蔬菜生长的周期。”

日本的精细种植技术确实令人赞叹,张萌暗想。见那位日本记者在助手的陪同下已经走远,就接着问道:“地球植物对火星环境有什么影响?”

香穗子没想到张萌突然问这个问题,不由愣了愣,思考了一会儿才说:“我还没有去过火星,因此我并没有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某个单方面的研究所能评估的。单就目前的大气监测数据看,火星大气中的氧原子浓度有加快增高的趋势。”

“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吗?”

“我想是这样的。”

“如果火星存在厌氧生物的话,那么这种大气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唔,”香穗子有点讶异地看着张萌,一时不明白她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是毁灭性打击吗?”

“很可能是的,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种微生物的进化速度能赶上目前火星大气的变化速度。”

“火星上有厌氧生物吗?”

“目前人类探索过的区域并不多。尚未发现生物的存在”香穗子轻轻扶了一下眼镜,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张萌。

“噢,如果火星存在生物的话,人类这些活动就是一种……嗯……污染?”张萌硬着头皮从嘴里挤出了这些话。

香穗子自然是没想有到张萌会这么思考,不过她仍保持了很好的涵养,充满睿智的眼睛在镜片后眨了眨,略作思索后对张萌说:“不过,也很难说是污染。35亿年前地球的大气圈也基本上是没有氧气的,蓝菌通过光合作用排出氧气,让地表变成了有氧环境,新的生命形式才得以诞生。所以,如果没有这种改变,也就不会有人类了。”

香穗子的回答显得既专业又通俗,但张萌仍隐隐感到其中暗含着某种逻辑,然而她一时却无法分辨出来。这时香穗子的助手正捧着一盆草莓,远远地向她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