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前言

钱满素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 1904—1991)被认为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他一生发表了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剧本、电影剧本、评论集等多达几十种,其中长篇尤为出色。格林最著名的作品有《权力与荣耀》《命运的内核》《第三人》《安静的美国人》《人性的因素》等。

记者出身的格林对社会问题具有特殊的敏感和关切,他的题材具有国际背景,常常是他周游列国,实地考察重大事件的结果。作为一个天主教徒,他偏重于表现人们灵魂中的善恶之争,这是他从小在清教式环境中接受的价值观,也是西方传统的价值观。格林从不在作品中宣扬教义,他讨厌别人称他为“天主教作家”,自认为只是一个“碰巧是天主教徒的作家”。格林的作品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具有广泛的读者。他曾把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与消遣两类,《恐怖部》便属于后一类,但读者可以发现,格林在消遣文学中也同样注入了对人类的严肃思考。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越打越烈,当时格林在伦敦情报部工作,同年冬天由机密处派往西非工作。格林在单调的编制和破译密码之余,开始创作《恐怖部》以自娱。小说以德国空袭中的伦敦为背景,描写了纳粹间谍组织第五纵队的恐怖活动。主人公阿瑟·罗在义卖游园会上无意中对准暗号,赢得一块蛋糕,岂料其中竟藏有军事秘密的胶卷,于是灾难接踵而至。为夺回胶卷,恐怖部人员对罗紧追不放。罗虽一再遭到暗算,但终于幸免于难。最后,代表正义的英国方面摧毁了这个法西斯的恐怖部。

格林在描写正义与非正义之争的同时,有意探索了两个深层结构的问题。第一个是关于怜悯,罗在少年时曾因不忍目睹受伤老鼠的痛苦而把它打死。故事发生前,他又因同样原因毒死了患不治之症的妻子。他是怜悯妻子还是怜悯自己呢?格林认为,怜悯是一种强烈而可怕的感情,人们可以因怜悯而去毁灭。罗因“慈悲谋杀”而自责,孤立于众人和社会,只能在对童年的回忆中追寻失去的天真,在短暂的丧失记忆时感到平静和幸福。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理想。格林认为如果理想不以人道为基础,那么完全可能成为恶,或为恶所利用,乃至把世界变成一个大恐怖部。这些忧虑使小说尽管悬念起伏,扣人心弦,却处处流露出忧戚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