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读到的一篇文章

人得知道自己无知才能成长。但是,如果每天继续运用着已知的东西,怎么能知道自己无知呢?

——《瓦尔登湖》亨利?戴维?梭罗人的态度可以缩略为简短的对话,或是书中的一个句段。

——《希望的理由》简?古道尔

什么时候都要读书。千万不要对眼光狭隘的我感到失望,因为我也可能受眼界所限,把眼前所知的东西当作世界的全貌。所以希望大家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人每天都应该学点东西,科学知识、人生智慧或者生活小妙招之类的都可以,哪怕跟人学学怎样让自己开心快乐,也都是一种收获。每天生活在一个框框里的人,很容易成为一潭死水。受到活动范围的限制,人总是在一个狭小而且固定的人际圈中,经历着喜怒哀乐,就很容易被媒体上宣传的所谓大咖、专家或权威人士的话洗脑,甚至渐渐忘了批判的方法。

即使不带包出去,也一定要带一本书。把读书作为习惯,可以从别人的观点里学习看待世界的方法。特别是受到广泛好评的书,不妨多读几遍,将其精华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思想,促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一直以来,我都想弄清楚“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一个人不知道生而为人的目的,自然也就不知道该怎样生活,厘不清生活的头绪,因而常常陷入彷徨。我没有宗教信仰,也不信奉某一特定的哲学思想,信念上没有任何偏重,常常会因为生活没有重心而摇摆不定。因而对我来说,读书是极大的慰藉。

当我感到疲累、厌倦的时候,就去书店或图书馆转转,会发现自己想读的书是那么多。在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小说改编的音乐剧《玛蒂尔达》中,天才少女玛蒂尔达4 岁时,第一次知道了图书馆。当她得知图书馆里的书可以借回家读的时候,就借了满满一车书。看着剧中玛蒂尔达一边喝可可,一边读书的样子,我的内心感受到了与她一样的喜悦。

书是我一辈子的朋友,任何时间地点,我都有可能翻开一本书读上一会儿。除了在家读书,我在地铁里读书的时候最多。一想到那么漫长的通勤时间可以读书度过,就不觉得上下班挤地铁有多累了。只要读文学作品,我就会像“红头发的安妮”一样,生活在用浪漫和想象构筑的世界里——我的世界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一个由不同领域紧密交织,并且有序运转的地方。我认为,读书不能挑食偏食,广泛涉猎社会、经济、人文等多个领域的书籍,有助于改变自己狭隘的思考方式。

答案一直在自己心里,只是找到答案的过程很曲折。没有不彷徨的人生,彷徨本身就是在努力寻求改变的一种体现。今天,我也要寻找一篇文章,用文中某人的彷徨和醒觉,抚慰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