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汉皇子自相攻杀

在赌场上,坐庄的人管着发牌.掌握赌局.拿它来给政治生活打比方,坐庄的人就好比皇帝,因为全局由他操纵.

两晋时期,在如今四川一带,有一个小国,十几年时间竟换了四个皇帝。因而我们把这个故事叫做“轮流坐庄”.

这个小国原先叫成,后来又改称汉,于是历史上就把它叫做成汉。是两晋时期的十六国之一。

公元四世纪初,正是“八王之乱”打得顶热闹的期间,一些老百姓为了逃避战火和灾荒,流亡到蜀中,称为流民。

我国古代有个少数民族.叫做氏族.殷周至南北朝时期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从是畜牧和农业。他们大童接受汉族文化和生产技术,说汉语,穿汉服.用汉族文字.并以汉姓为姓氏,到两晋时期就和汉族基本上没有多少区别了。其中蜀中巴山一带的氏族,又称为巴氏。

巴氏族中有个首领,名叫李特。他为了反抗当地官府的压迫,联合了进入蜀中的流民,举行起义。朝廷派大军围剿。李特和次子李**战死,他的三子李雄继续战斗,于公元303年攻入成都。群众推戴他作了成都王。年号建兴。那是晋惠帝永兴元年、即公元304年的事。到了公元3%年,李雄即皇帝位,国号大成。

李雄的皇后姓任.没生儿子,李雄的十几个儿子都是妾妃生的。他哥哥李**死后,李雄就把李**的儿子收过来让任后抚养。公元324年,李雄已经作了十八年皇帝,还没立太子。群臣要他在自己的儿子净选一个,但李雄却说:

“我哥哥(指李**)是先帝(指李特)的嫡子,既有才能又有大功,可惜在大事垂成之前捐躯了。联常常悼念他。按说这帝座应该是他的,联不过是暂署罢了。因此我要立哥哥的长子李班为太子,让他继承先人的事业。而且李班仁孝好学,必能不辜负死去的先烈。”

李雄的叔叔,太傅李骤和司徒王达谏他说:

“古代先王定下立嗣必立子的规矩,为的是定名分而防止算夺。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教训。不可不认真考虑。”

可是李雄不听。李骤退出后流涕说:

“国家的乱子从此开始了。”

不过李班为人倒是不坏,他谦恭下士,一向遵守礼法。所以李雄每逢和群臣商议大則,都要李班参加。

公元334年,也就是大成玉衡24年,李雄的头上长了一个恶疮,竟把他历年战争中各处所受的旧伤引发了,身上好几个地方溃烂化脓,发出十分难嗅的气味。他的几个儿子都避得远远的,只有太子李班昼夜服侍他,有时好几天不脱衣服。李雄的头疮里面憋脓了,脑袋胀疼得受不了,又没有办法把脓排出来。李班就用嘴去吮,把脓一点点吸去,他面上一丝也没有厌恶的神色。李雄很感动,觉得立李班为太子立对了,这样的人将来当皇帝,定能使国家强大兴旺。

不久,李雄病故了,太子李班即位.

李雄死前曾有遗诏,让大将军建宁王李寿辅佐太子。李寿是李雄的叔叔太傅李骡的儿子。曾率军南征,扩展了国土,功劳很大。论起来他是李班的堂叔,所以要他辅佐李班。

李班即位以后,把政事都交给李寿及司徒何点、尚书王环等人,他自己却拘守汉族的古礼,在李雄的灵前守孝.对外事一概不问。

李雄有个儿子名叫李越,封为车骑将军,屯驻江阳。李雄死后他到成都奔丧,对李班继位十分不服,认为自己弟兄十几个人,谁不可以作皇帝,却偏偏让伯父的儿子来继位!他跟弟弟安东将军李期商量,想把皇帝宝座从李班手里夺过来。

李班的弟弟李根 (gan干)听到一点风声.向他哥哥告瞥.并建议李班下诏勒命李越回江阳原镇.并拜李期为梁州刺史,让他镇守蔑(pa加)萌。可是李班优柔14断,认为李雄还没入葬,不忍心就将李越和李期遣走,想等大硷之后再说.并劝李歼说:

“我们都是兄弟.应该互相信任,不可心生隔阂,被外人耻笑。”

“可是并不能人人像你那样坦诚呀!”

“我推心锻腹待他,他又怎会负我!”

李班见李歼仍然悻悻不平,防他生你.竟让他带兵到涪州镇守去了。

有句俗语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把它反过来用,李班这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他坦诚对人,可是别人却不肯坦诚待他。一天夜间,李班又按时到李雄的灵前上香了,李越带领甲士闯进殡宫,将李班杀死在李雄的灵前.李班六月即位,十月被害,只当了四个月皇帝。

李班的弟弟领军将军李都正好来看哥哥,也作了李越的刀下之鬼。

李班死了,该李雄的亲儿子作皇帝了,杀李班是李越和李期合谋,那么谁来做皇帝呢?这次兄弟俩倒谦让起来。按年龄李越大,所以李期推李越继位。但李越却说李期是任太后抚养大的,虽然不是亲生,也可算作嫡子。兄弟俩推让一番,最后还是李期作了皇帝。

李期当然也不能亏待哥哥,便封李越为相国、建宁王;把原来的建宁王李寿改封汉王,加封大都督;又封哥哥李霸为中领军、镇南大将军;封弟弟李保为镇西大将军、汉山太守;伯父李始为征东大将军,代替李越镇守江阳。

至于李班,则溢为决太子。

李始是李特的长子.论才能他不如弟弟李**和李雄,但却瞧不起几个侄子.尤其在李越和李期杀了李班之后,却让他代替李越去守江阳。连个王位都没有。他忿忿不平.便写信派人送给李寿。约他一同起兵攻打李期。

李寿自觉势力不够,不肯答应。

李始接到李寿拒绝的回信后.恼羞成怒;他又怕李寿到李期那里告他的状,便倒打一耙.反而向李期进谗.说李寿要造反,让李期处死李寿。

但李期却还想让李寿去对付驻在涪州的李班的弟弟李开,因而不答应。接着,就给李寿下令,让他向涪州进军,杀死李王于。

李寿接到命令,不得不去,却又派人事先通知李歼.等到李寿带领大军,慢腾腾开到涪州的时候,李开却早已投奔东晋去了。东晋成帝封李歼为巴郡太守。

李寿向李期告捷.李期就势留李寿驻守涪州,加他一个梁州刺史的头衔。

看吧,李家兄弟叔侄之间的利害关系,是多么缠夹不清啊!

李期搞阴谋政变上台,怕有人不服,起来反对他,便处处留心.他有个侄子李载,封为尚书仆射、武陵公。李载很有学问,人缘也好,年轻轻的就有很高的声誉。李期一来是拓忌,二来是防范,竟诬以谋反的罪名,把他杀了。

不久,李期的哥哥镇南大将军李霸,弟弟镇西大将军李保,没有病就都死了。人们传说是李期毒死的.接着,李期又毒死了安北将军李枚。李枚是李寿父亲的养子,看来,李期渐渐地把矛头指向李寿了。

李寿是个很能干的人。他跟随李雄打天下,是李雄最得力的助手。史书说他“征伐四克,辟国千里”,“号为贤相”.如今看到李期的种种表现。自然要加警惕。他驻在涪州,地处边境,每到应该入朝的时候.他就假传边报.说有外敌入侵,不能离开,避免到成都去。

李寿不去成都,李期就派中常侍许涪来看他。许涪来了,表面是代表皇帝向李寿慰问,可是刚回去不久,却又跑了来,如此三番五次,李寿还不明白这是探听动静虚实来了吗!

巴西有个处士(有才德而不出任作官的人)名叫龚壮,他的父亲和叔父在李特创业时被害,他一心想报仇。李寿听说他很有名气,几次聘他作官,他都拒绝了,但却去见李寿,愿意以在野身份,为李寿效劳。李寿把李期想害他的事跟龚壮说了,请他出主意。龚壮便趁机劝李寿说:

“巴蜀之地本是晋土,巴蜀之民本是晋臣。节下(封为持使节的官员,可称节下)若是能够拾小从大,发兵西取成都,然后向晋称藩,长为诸侯,谁还不肯为节下奋臂前驱呢!如此一来,不但可脱今日之祸,还能够延福子孙,勋流百代啊!”

李寿听信了龚壮的话,决定争取主动,向李期发起进攻。他和长史罗恒、解思明等商议,造了一封假信,说是李寿的妹夫任调从成都送来的,信中说,李期正调集大军,来攻涪州。李寿把这封假信向部下宣布。部下都很忿怒,再加上那时李期一天比一天骄虐,杀了不少人,把被害人的财产和妇女没入宫中,弄得民怨沸腾。于是李寿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多人。李寿派李奕为前锋。出发的时候李寿还许愿说,攻占成都后可赏以城中的财物,其实便是准许公开抢劫。

李寿多年带兵,号令严明,大军无声无息地来到成都。而成都城里的李期和李越,却还照常在那里花天酒地、歌舞享乐,兵到城下竟然不曾察觉。李寿的大儿子李势当时是诩军校尉,在禁军任职。李寿事先派人通知他。待大军一到,李势便打开城门,迎接李寿入城。等大军屯于宫门.李期这才发觉,但已经无法组织抵抗了。

李期派侍中到李寿营中劳军。李寿提出,建宁王李越、尚书令景赛、中常侍许涪等人“怀奸乱敌,谋倾社援,大逆不道,罪合夷灭”,请皇帝把他们处死。李期这时自身难保.当然一一照力、。于是李越等人的首级便献入李寿营中了.

李寿率军入宫,假传任太后的诏书,废李期为邓都县公,先把他幽禁起来。接着便放纵士兵在城中抢劫。

城中百性,原以为来的是反对暴君的义师,没想到他们是一丘之貉。这些士兵烧杀抢掠,**妇女,那几天成都城里不窗是人间地狱。乱了好几天才平定下来。

李雄的儿子俱都被杀.

李期叹气说:

“天下主变成小县公,不如死了吧!”于是上吊自杀。这个二十五岁的皇帝,只干了三年.李寿给他点面子,以王礼葬他,溢为幽公。

决太子李班,则追溢为哀皇帝。

还有那个给李寿出主意的龚壮,终于把父、叔被李特杀害的仇报了.不过他不曾随军前来,所以李寿便派使者带安车和束帛去聘请他,准备拜为太师。使者到了巴西,呈上束帛和聘书,但龚壮全都拒绝。后来使者传达了李寿的意思:不任官职.只居师友之位。龚壮才答应了。

下面该研究国家的前途了,罗恒、解思明等人,坚持举宾的原议,劝李寿称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向晋朝称藩。但李寿的妹夫任调、司马蔡兴、侍中李艳等人则要李寿当皇帝。两伙人争论起来,晓晓不休。李寿这时也没了主意,最后只好求教于卜卦了。

卜者被找来了,拿出龟片,祷告一番,然后布了下去。卜者又看又算,最后说:

“可以做数年天子。”

任调高兴地说:

“当一天皇帝也够了,何况还有数年呢!”

“数年天子,怎及得百世诸侯户解思明反驳说。

双方意见,还是不能统一,现在,就看李寿本人的态度了.李寿却捻着胡子,引用了《论语》里孔子的一句话: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虽然引用得不伦不类,但李寿说这话的意思还是容易理解的,那就是他想当皇帝啦!

公元338年,李寿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汉。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成朝廷的官员撤的撤、降的降;而李寿的一些心腹,自然要高居显位,这些就不去细说了。

那时中原大部分由后赵控制。后赵王石虎派使者来向李寿祝贺。李寿便打发散骑常侍王报(9。古)和中常侍王广代表他去答聘。“二王”回来后带来石虎的亲笔信,约他结成连横之势,共同对付晋朝。后赵由陆地进攻,要李寿派水师沿大江东下,双方一正一侧,水陆并举.如把晋朝灭了,赵、汉二国平分天下。

李寿接信后很高兴,便大修舰船,整治兵甲,场练士卒.派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给以节械,许他便宜行书。粮食给养也都准备充足.选择一个吉日,举行阅兵大典。李寿带群臣站在眠江边的检阅台上;见大小舰只扬帆而过,旗蟠招展,戈用耀日,将士们路过台前时鼓噪欢呼,倒也颇有声势。李寿捻须微笑,十分得意.似乎江南已在他掌握之中。

解思明却来扫他的高兴,对他说:

“我国国小兵弱,吴、会(泛指江南的江苏、浙江)险远,我仅有七万军卒,要想取胜怕是不易。”

李寿听说后想一想,也有些犹豫.就让大臣们来讨论这件事.客卿龚壮说:

“陛下与胡(当时中原对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的统称)联合,哪赶上与晋联合!胡,乃是豺狼之国。即使是我国与后赵联兵,将晋灭了,那以后又会怎样?怕还得北面事之,向赵称臣吧!如果我国和他争天下,强弱不敌,更是危亡的局势。当初虞,吗(guo国)二国的教训,何等触目惊心,不可不用心汲取,愿陛下仔细考虑吧!”

群臣也都同意龚壮的话,大家跪下苦谏。李寿这才宣布罢兵。士卒们听谈后都欢呼“万岁”.

跟后赵联兵攻晋的事中止了。但那从邺城回来的王报和王广,却在皇帝面前大谈他俩在邺城的见闻.李寿听“二王”讲.中原的富庶,都城的宏伟,宫殿的壮丽.不由得心向往之,也想学上一学。他当初追随李雄,习惯于宽容俭朴.现在却慢慢改变了,也去追求奢华,讲究享受,更变得暴虐异常,动不动就杀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立威,臣民也才能够服从。他的亲信大臣左仆射蔡兴谏他,他却说是对他的诽谤,竟将蔡兴杀了。右仆射李疑也因直言件旨,被他处死.

龚壮来依附李寿,一来是为父、叔报仇;二来他本是晋人,想说服李寿归晋,他认为这才是尽忠尽孝。如今他仇是报了,而要李寿归晋却没成功。又见李寿变得这样暴虐,就以耳聋和半瘫为借口,辞回故乡去了。回家后却又作了七首诗,托名是应据所作,让人献给李寿。诗中自然还是奉劝他的话。李寿看了之后说:

“看了这诗,知道其中的意思。如果这诗是今人作的,倒有点象贤哲的话;如果是古人所作,那不过是死鬼的老生常谈罢了!”

龚壮听说后,知道李寿无意改悔,便发誓终身不到成都。

不过即使他再去成都的话,也见不到皇帝了,因为李寿不久便死去。据说他患病后,常见李期和蔡兴来向他索命。这当然是由于他杀人心亏,病中精神错乱造成的。

李寿死年四十四岁,在位五年。

李寿死后,他的大儿子太子李势即位。

李势没有儿子,他的弟弟大将军汉王李广,上表请求立为皇太弟,将来继承帝位。李势认为自己才二十多岁,目前没儿子是暂时的事,来日方长,说不定哪个妃子就会生子,因此不肯答应李广的请求。

大臣马当和解思明听说后,认为李势兄弟很少,如果生分了,将愈发孤危,就劝他还是立李广为太弟的好。他俩自以为是先帝的老臣,李势不答应竟一再劝说。李势怀疑他二人是否跟李广有勾结,才这样为李广卖力。怒气上来,竟把马当和解思明杀了,并夷其三族。解思明是李寿的主要谋臣,李寿当初得作皇帝,解思明起很大作用。他被捕后叹息说:

“汉国之所以未亡,是由于我等几位老臣在的缘故。如今可要危险了。”

马当是重要将领,很受将士们拥护。所以军民们对解、马二人的死,都很痛心.

李势杀了解思明和马当,又派太保李奕去涪城袭拿汉王李广。将他的军权收回,王爵也废了,贬为临邓侯。李广忿而自杀。

李势这个年轻皇帝,依然摆脱不了许多皇帝的通病,史书说:“势骄**,不恤国事,多居禁中,罕接公卿,信任左右,谗馅并进,刑罚苛滥,由是中外离心.”―这几句话概括得十分确切.

第二年冬天,太保李奕自晋寿举兵反对李势,进攻成都。许多老百姓赶来参加,竟达几万人。李势亲自登城指挥防守。李奕是员老将,他瞧不起李势,知道他没打过仗,竟单骑突攻城门,向李势场 (nuo诺“挑战”的意思)战。不料城门的守军百箭齐发,李奕不慎中箭阵亡。主帅死了,攻城的几万军民也便溃散。李势这才算逃过了被擒的命运。

不过内忧刚过,外患却又来了。当初李寿在时,曾跟赵王石虎商议,想联兵攻晋。虽然最后李寿爽约,汉军未曾发兵。但东晋朝廷却已知道这件事。晋安西将军桓温认为,汉居大江上游,是晋的侧翼,如来进攻,水师循江而下,不易阻挡,因此桓温想先发制人,将汉灭了,把国土收回。

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冬十一月,桓温率领大军西征,来到蜀郡的青衣县。李势派兵拒守。汉象将是李势的叔叔右卫将军李福、堂兄镇南将军李权和前将军咎坚。有的将领建议在大江之南设伏,以逸待劳,邀击晋军。但咎坚不听,要率大军赶往键(gian钱)为跟晋军决战。等赶到键为一看,却不见晋军的影子,原来他估计错误,跟晋军走岔了道,晋军已从山阳那边扑向成都了。

桓温率军连续跟李权作战三次,三战三捷.抵达成都城外的十里陌。等到咎坚大军从沙头津北渡,绕了回来的时候,晋军已完成攻城的部署。咎坚的军队便不战而溃了.

成都城里的李势集合全城守军,出城迎击敌人。双方在节(zuo昨“竹吗拧成的绳索”)桥展开战斗。晋军出师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汉军的箭已射到桓温的马头。晋军准备撤退。不料鼓吏听错命令,竟擂起了进军鼓。先锋袁乔拔剑带着士卒呐喊冲锋,攻入汉军阵中。汉军大溃。晋军乘胜追击,放火烧着成都城的诸门。李势借着夜色由东门逃出,跑到蔑萌。晋兵在后追击。李势只好派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桓温,并面缚(双手反绑)舆捺(chen衬,“舆捺”即用车子拉着棺材的意思)到桓温的军门求降。桓温亲自为李势解绑,把棺材烧了,这是表示准降的意思。接着把李势和他的叔父李福、堂兄李权及亲族十余人,解送到建康。晋穆帝封李势为归义侯。李势跟他父亲李寿一样,不多不少也作了五年皇帝。

成汉消亡了,“轮流坐庄”的皇帝已先后下庄,这一场争夺帝位的赌局,也便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