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安大屠杀 01

韩信领了杀掉宋襄的任务后,因项羽要其不能得罪齐国,感到有点难度。

事情正如韩信所料,宋襄从无盐逃掉后,大气也没敢喘一口,直奔齐国都城临淄。见到齐王田市、垂相田荣,要求保护,并予借兵报仇。这时齐国到无盐接待宋襄的官员还没来得及把情况报上来,待问清怎么回事,齐王首先表现出义愤:“反了反了,这项羽是什么人,竟敢杀死卿子冠军?况他们明确知道,齐国是要你来做垂相的,这样做不是把齐国不放在眼里吗?此事不用说了,我要与你报仇!”

还是项梁在时,齐国因为楚国不杀田假、赵国不杀田角,不愿出兵共同击秦,由此齐楚之间产生嫌隙。之所以后来有聘请宋襄到齐国任职之举,一是看诸侯联合势力日益强大,怕他们真的把秦朝推翻后,自己不但不能分肥,而且陷于孤立状态;二是这时项梁已死,高陵君从楚国回来又把宋义吹嘘得神乎其神,正好借此向楚示好。没想这时楚国把宋义杀了,而且杀人的是项梁的侄子项羽。虽然齐国当家的是田荣,国王的义愤不值什么。但楚国做这事的时候,显然没把齐国放在眼里,所以田荣也当即表态:“公子既来到齐国,就会受到保护。这点你放心,我会派上一千人,日夜为你站岗。楚兵再胆大,也不敢跑到齐国境内杀人。”

“多谢大王、将军。请借我五万人,杀回楚国去,杀了项羽,为家父报仇。待这件事做完,我再来履行承相之职,好好报效齐国。”宋襄说。

田荣瞅瞅宋襄,心想,这小子还挺会做梦,齐国聘你做垂相,原是看重你爹的势力,进而亲近诸侯。现在你爹已被宰了,你还有多大的利用价值?看这动静,也是个脑子不全的人。为这样一个人而结仇楚国,似乎不大值得。刚要敷衍两句,田市却说:“寡人同意。叔父可速拨两万人给宋公子,让他去报仇。另外,再选两个能战的将军帮助公子做事。”

“此事不急,公子这两天忙干奔命,肯定很疲乏。先歇息,待养好精神,再行动不迟。”田荣答道。

宋襄被人领去安顿,田荣教训田市道:“你现在是一国之王,能否成熟一点,不随便说话?你想过没有,我们请他,原是为了亲近诸侯。现在他是楚国的敌人,给他五万人,他能一定把仇报了?万一报不了,齐国岂不是既损兵折将,又得罪了诸侯?”

田市辩解道:“别人有困难来求我们,总不能不理。再说楚国分明没把齐国当回事,不给点颜色看看岂不让他们小看我们?”

“你这样认为有一定道理。但现在秦朝没灭,群雄并起。你要想坐稳你的国王,首先要保存实力。你爹就吃了这方面的亏,这点你要时时记住。”

韩信带了几十人,马不停蹄地追赶宋襄。到了齐国都城,不敢再集中行动,只能分头了解宋襄的行踪。待找到目标后,近前一看,宋襄住的地方日夜有重兵把守,出人也都有多人护卫,根本没有机会下手。

宋襄报仇心切,天天去缠齐王。田市听了叔父的教诲,虽然内心有些不服,但他生性胆小,不敢擅作主张,只好以“齐军能打仗的,都被派往河北救赵了,待这支队伍撤回来,全权交由公子指挥”来打发宋襄。

好在二人很能玩到一块去。以后再来的时候,齐王不是招待以佳肴美酒就是歌舞美女,乐得宋襄几乎忘了报仇和担任承相的事。到了秋天,齐王又带他出外围猎,游玩越来越成为他在齐国生活的新常态。有时齐王要在宫中处理政事,宋襄便带上护卫,前呼后拥地自顾去追鹰逐兔。

这日到了离城五十里的一片平原上。初秋的田野,草木有青有黄,有果实有绿叶,野兽最喜这时出来,正是打猎的好季节。到来不久,宋襄和从人就射中了几只野兔,这使他们心情大好。一路在旷野上追逐下去,不时有小的动物成为他们的猎物。但也仅此而已。因为他们人多势众,野兽听到喧嚷,提前都躲得远远的。宋襄越来越不满足,骑在马上,凝神向远处眺望,好不容易看到有一群野鹿或野羊什么的在那儿啃草。他也不招呼众人,纵马向那个地方奔去。约莫驰了五六里路,宋襄连人带马突然不见了。待到随从寻到他时,发现他的人和马都已栽死在一个很深的壕堑里。

章邯屡次受到朝廷训斥,知道都是赵高从中作梗,遂派司马欣赶往都城,设法把真实情况送达皇上。胡亥知道后,果然大骂赵高。司马欣知道自己闯了祸,不敢在都城久留,连夜逃走。他也不敢直接向东,而是出城向西走了百十里,绕了个大弯子,才迁回来到章邯身边。赵高派人追杀,无奈背道而驰,让司马欣捡了一条命回去。赵高因赶着搪塞皇上,没工夫深究下去。

此时章邯的大军还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岸,正在准备交战。司马欣见到章邯,分析说:“赵高为人,嫉贤妒能,无论我们怎样有功,他都不会欣赏,只会认为对他是威胁。况赵高一向靠蒙骗皇上才取得信任。如今皇上知道了实情,赵高一定会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到我们身上。所以再继续打下去,胜了,赵高会感到威胁更大,不会放过我们;败了,赵高更有理由除掉我们。与其劳而无功,何不另寻别的出路?”章邯说:“身为秦将,除了替朝廷卖力,还有何路可走?”

司马欣欲言又止。章邯毕竟没有亲自到朝廷去,不敢贸然决策,试探性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自出兵以来,连挫诸侯。巨鹿一战,不过是偶然失利。虽然这次秦军损失大一点,但我手中兵力仍有几十万。我估计诸侯之兵也不过这个数,以相等之军,而退缩屈服,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吗?”

司马欣猜不透主将心里到底想什么,小心地说:“卑将固知相持下去秦军未必不能取胜。但现在是主上暖昧,听喜不听优.稍微有点失利就要追责;赵高根本不信任将军,胜败都要置于死地。况主上最终还要听赵高的,我为将军的前程担优。”

过了不长时间,章邯接到敌将陈余的来信,内容竟和司马欣的话如出一辙。信中说:“秦国君王历来对功臣不会善待。历史上白起做秦国的将军时,南征邹郑。北坑赵军降卒四十余万,攻城略地,功劳不计其数,最后被秦昭王赐死。蒙恬做秦军的将军,向北驱逐戎人,开拓了榆中地区的几千里疆场,就在不久前被杀死在阳周。这是为什么呢?功高震主和位臣弄权。如今将军您担任秦将已经三年了,损失的军队有几十万人。诸侯自立,越来越多。那赵高平时阿谈逢迎,把军情隐瞒了很长时间。现在事态危急,他害怕二世杀他,必然找个替罪羊,杀掉将军以推卸罪责。将军您长时间在外带兵打仗,跟朝廷里面的人际疏远。那些人要么嫉妒您的功劳,要么冷眼旁观。一旦有人陷害,没有谁会替你说话。将军所处的环境是有功要被杀,无功更要被杀。如今上天要灭亡秦国,无论愚人还是智者都看得很清楚。而将军在朝内孤立无援,在朝外就要成为亡国之将。却还要一味地打下去,置众多将士的生死于不顾,这不是糊涂吗?与其这样,将军何不退一步与诸侯联合,相约一起攻打秦国,分割它的土地,夺取它的权力,称王一方。这比自身被斩、妻儿被杀不是更划算吗?”

章邯心有所动,他不知这封信和司马欣有没有关系,也没有告诉司马欣,暗中派军侯始成到项羽军中订立和约。许诺秦军不再攻打诸侯,任凭你们想复国就复国,想称王就称王,诸侯也别再攻击秦军。

项羽攻下巨鹿后,威名震动天下,各路英雄纷纷来投。先后到来的有钟离昧、龙且、周殷、项声、张耳、陈余、陈平等人。加上原有的范增、英布、蒲奢、季布、陈婴、项他等,一时可谓人才济济,兵多将广。韩信除掉宋襄后,也来向项羽报到,不料项羽听也不听其经过,只说了声“知道了”,便扭头和别的将军说话。韩信说声:“大将军忙,小人告辞”,把挎在身上的剑向一边推了推,转身离开。

韩信刚走,章邯的使者上门求见,项羽让宣他进来。使者见有多人在场,提出有话要单独和大将军说。项羽却说:“没有必要,这都是我的心腹大将,诸事都和他们商量,使者有话不妨说给大家一起听听。”使者委婉说出章邯的意思。

陈余因为救赵不力,被张耳狠骂了一通,说他不忠不孝,背信弃义,是个不能共大事的人。他们原是至交,从此翻脸。陈余一气之下将帅印交给了张耳。一日带领几位随从到外面打猎散心,恰遇司马欣从都城逃回,被他捉住。司马欣这时已有反秦之意,待弄清他是赵将陈余后,把内心的想法向他说了,于是二人合谋从不同角度劝章邯造反。所以才有了陈余给章邯写信这一节。没料章邯这么快就确定下来。使者说完,没等项羽征求大家意见,陈余率先表态:“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应该同意。”接着和盘说出了他给章邯写信劝降的情况。

众将都领略过秦军的厉害,巨鹿胜利虽然让秦军惨败,但多以为是侥幸,再战未必就能取胜。所以见秦军主动求和,都面露喜色,纷纷表示同意或者可以考虑。项羽本来也想同意,但听完陈余的话后,认为章邯求和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有此举动,保不准以后还会反悔,所以想放一放再做决定。但看众将都有同意的意思,又有秦军使者在场,不便明确表示反对,而是看了看范增。范增先点点头,又摇摇头。于是项羽一拍案几说:“回去告诉章将军,诸侯不想打仗,只要秦军不打诸侯,楚军愿意讲和。”

秦军使者回去复命,项羽却转眼布置起攻打秦军的方案来,并且要立即行动。陈余自从归顺项羽后,既无兵权,更无战功,原本想通过劝和章邯,在楚营立上一功。没料项羽像出了土的知了,说变就变。对此,陈余很不解,问:“大将军既已答应讲和,众将听后莫不欢喜,为何转眼又变卦呢?”

项羽也不正面回答,而是说:“此事我已和亚父沟通过了,必须先走这一步。”

众人一起瞅向范增,范增不置可否。众人更纳闷,二人刚才都没离开,何来沟通?

章邯得到诸侯同意讲和的消息,迅速将部队调开,一部分调到漳河南岸,准备投靠项羽;一部分调到汗水,留作自己掌握,以作为和诸侯讲条件的筹码,另也防止朝廷对他的讨伐。

按照项羽的部署,蒲奢带领一支队伍,迅速渡过三户津,趁漳河南岸的秦军立脚未稳,突然发起攻击。同时,项羽亲自带领十万人的队伍在汗水上摆开战场。

秦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受到攻击,一时阵营大乱。诸侯大军乘势掩杀,秦军将领料知匆忙中难以取胜,只能指挥大军夺路逃跑。好在是在白天,让大多数秦军逃掉了。

战役结束,双方盘点人数,秦军损失了三万多人,诸侯军死伤不到万人。章邯让人把始成传来,阴沉着脸,半天不说话,吓得始成慌忙跪下求饶:“大将军饶命,此事不能怪我。那项羽确实是答应讲和的,而且是当着那么多将领的面。谁知他出尔反尔,突袭我军。不信您让人暗中到楚营了解一下便知。”

章邯哼了一声说:“你把我当小孩子呢,老实交代,项羽许你什么好处,让你提供假消息,然后突然对我发起攻击。”

始成磕头如捣蒜,求饶道:“英明大将军,大将军英明!小人确实没有说假话,项羽没有许我任何好处!”

“还说没有说假话,难道秦军损失三万人是做梦?你这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待我破了项羽,再拿你的人头好好祭奠死去的将士。来人,给我狠狠地打,看他还敢不敢说假话。”章邯对着始成吼道。话音刚落,进来四个大汉拉起始成就走。

始成被重打一顿关进牢里。章邯大力度调动部队,准备与诸侯大军作一次殊死的决战。始成虽在牢里也有人告诉他一些外面的情况。恰巧狱吏晚上给始成送饭时,忘了关牢门:让他得以逃走。

陈余暗中联系到司马欣,告诉说:“章将军派人到楚营讲和,项将军和诸将本来都同意。可能是范增老先生看秦军势大,怕不可靠,所以要先吃掉你们一部分人。不过我预料,项羽最终会同意讲和,因为诸侯多不愿意打仗。另外楚军的粮草现已告急,坚持不了多少天。”司马欣疑惑地问:.“章将军派人去讲和,什么时间的事?”“就在战前,你不知道啊?”

司马欣失望地说:“敢情他对我不太相信,防着呢。”

陈余说:“这些主帅,都是日夜算计别人的人。但你记住一条,越是算计别人的人越怕被人算计。你不必为此纠结,好在你们想到一块去了,总有一天会走到一起。”

章邯虽然做出马上和楚军作战的样子,却迟迟不见行动。司马欣见状,以为章邯处于两难之中。打,怕伤了和气,堵死以后讲和的路;不打,对方不愿讲和。遂建议说:“我劝将军还是为自己留条后路,不要再和诸侯作战。”

章邯白了司马欣一眼:“留何后路?你要讲和,那项羽不同意。我们现在只有一条路,为朝廷效命。生是朝廷的人,死是朝廷的鬼。”司马欣不相信章邯是真心话.坚持说:“我听说楚军粮草紧缺.在河北待不了几天。只要将军诚心求和,项羽必然答应。”章邯被触动了一下,问:“楚军粮草紧缺,你听谁说的?”

楚军本来粮草不足,过河之后,靠掠夺秦军粮食和赵国的接济得以维持。项羽夺取军权之后,得力干将都跟在左右。楚怀王及身边的人只知催促前方作战,既没真心也没本事为前方解决实际问题,以致后方的粮草征集竟无人担当。项羽一帮将帅既要忙着攻城略地,又要忙着为十几万兵马找食吃。英布惯于烧杀抢掠,攻下巨鹿后,项羽把筹集粮草的任务交给了他。

漳水与沮水都从巨鹿城南流过,上游相距有二十里,下游汇成一体注人黄河。此时楚军驻扎在漳水上游,章邯部队已退到巨鹿以北一百多里处。得知楚军粮草紧缺的情况后,章邯心中暗喜。经多方侦探,又打听到楚军粮草屯于恒水,旋即抽调精干部队绕到漳水下游,然后从两河交汇处沿恒河溯流而上,直捣楚军粮仓。与此同时,将大队人马分两路抄袭驻扎于安阳和殷墟的楚军。

项羽清楚地意识到秦军求和不成反中计被袭,必然寻机报仇,所以近来一直在密切注意秦军的动静。待章邯大军浩浩****地开来,楚军早做好了迎敌准备。章邯明知楚军有防,却没有采取任何战术技巧,而是实行强攻的办法,对敌人直接打击。秦军此次是倾所有力量来与楚军作战,提出的口号是“一举消灭诸侯,一雪连败耻辱”。但因为楚军早有准备,正面部队打了一阵就慌忙撤退,让秦军主力有劲无处使。秦军只有调整战术,寻找敌人作战。

章邯原以为始成逃走后,一定会去投靠楚军,给项羽通风报信,正好利用他一下。但始成却一气逃到咸阳向朝廷报告章邯谋反,意欲和诸侯联合,共同推翻朝廷。赵高本没理由还要找理由除掉章邯,这下正好来了机会。赵高当天带着始成来见皇帝,还添油加醋地说章邯居功自傲,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早有反心。胡亥这时对赵高还深信不疑,当即下令把章邯家人监视起来,同时派人火速到前线接管章邯的兵权,并将其就地处死。

咸阳都尉董璐被委以接替章邯的重任,带着皇帝的诏令和一帮从人秘密赶往章邯部队所在地,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到兵符,除掉章邯。但到了之后却发现,章邯大军正激烈地与诸侯作战,军营的将士个个都血头血脸的,显然是正在与敌人拼命。这哪有半点与敌人讲和的意思?

董璐拿出朝廷的令牌,直接闯进章邯营帐。此时章邯正在对部下下达指示:“林武、刘斤、于达听令。楚军知我来袭,故意先使一部分人诈败,诱我追赶。我可将计就计,发挥人马较为集中的优势,一方面由一部分人追赶逃亡之敌,务必将其消灭;一方面将大部队转身与从侧面袭来的敌人作战。他看我受到三面夹击而不慌乱,必然自乱。你们再带领一部分勇士乘机冲人敌阵掩杀,定能将敌人打得大败。”一三人退出,章邯又对另两个人下令:“高金、沈凡,你们带领五千人马,守住漳河,不让敌人战败后顺河逃跑。”二人接令退出。因为忙着下令,章邯没有注意刚进来的一拨人是什么人。才要问他们有何事请示,董翁挺身站到章邯面前,双手一抱说:“咸阳都尉董璐,奉朝廷差遣,特来慰问章将军,抚恤将士辛苦,并祝将军早日肃清贼寇,建立奇勋,报效朝廷,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