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乱糟糟的流民

就在县里回到县城之后,便按照商议好的办法,叫人在各地开始传播消息,让没有饭吃的村民可以去高家村,并且承诺那边会施粥。

原本吃不饱饭的人一听,自然是赶紧的朝着高家村赶去。

这个年代消息传播的虽然不快,但是求生的本能却展现出了奇迹,不到三天的时间,几乎整个县城都得知了这一条消息。

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被逼到绝路的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反正在不去也会饿死,死之前不如去看一下这个消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很快高家村门口就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他们纷纷的赞叹着眼前这一座高大的家堡,同时内心深处也涌现了许多的信心。

毕竟如此高大的城墙,如此富丽堂皇的屋子,里面住的肯定是有钱人,应当不至于骗他们才对。

就在开始施粥,梁世安起了一个大早,催促着自己的师爷,赶紧上马车和他一起去高家村。

虽然官差不能插手施粥,害怕他们上下其手从中的贪污,但是又没说不让他这个县令参加。

怎么说他也是当地的父母官,出现在施粥现场也很合理吧?

而且官差虽然不能够参与施粥,但维护秩序还是能够做得到的,至少这两天梁世安已经三令五申,严重的警告过了那些不老实的官差,让他们到时候我认真的维持秩序,不许生出其他的事端。

所以等到梁世安和师爷一起上了马车,跟在他们后面的官差们,一个个都老实的如同鹌鹑一般,没有丝毫趾高气昂的模样。

很快他们一行人就来到了城门之外,看着满地乌泱乌泱的人群,感觉内心也紧张了起来。

“来的人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多,待会儿要维持秩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倒不是担心这个,来了如此多的人,等会儿高家村得出多少粮食呀?那位李少爷真的不会心疼吗?”

比起县令的担忧,师爷思考的问题要更加现实一点。

毕竟这种救济活动,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够收手的,只要这些吃不饱饭的村民们一天没有解决自身的饥饿问题,那他们永远都不会离开这个地方,特别是得到了切切实实的食物之后,便再也不能忍受挨饿的滋味。

如果真的哪一天,高家村不愿意出粮食继续接济,那恐怕反而会恩多成仇。

“这样下去其实也不是办法,待会儿这些人吃饱之后,还要想办法借一批种粮出来,让他们都回去耕种,早点能够自力更生。”

梁世安想到这里也有一点头疼,他的确是个草包,不通庶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傻瓜。

自从上一次整个县里都大乱,死了无数人之后,各种事情就彻底乱套了

借种粮让这些村民们回去耕种其实只是一个小问题,其他的还有各种事情一大堆在等着他。

比如说那些被杀死了的,或者因为各种意外死亡的村民,他们剩下的田地该怎么办。

还有那些本来没有田地的佃户,主人家可能都已经死完了,他们又该如何去租种?

还有那些鳏寡孤独之人,接下来又该如何生活。

总之原本以家庭为单位稳定的社会结构已经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的麻烦。

正因为自己什么也不会,所以梁世安才分外的头疼,恨不得把王才从地里拉出来再狠狠的鞭打一顿。

“大人你看,城门打开了,送粮食的出来了。”

清晨的薄雾带着略微的凉意,太阳虽然已经爬上了山坡,但是还没有彻底精神起来,略微湿润的地面散发着泥土的芬香,无数的人聚集在高家村的城门口下,他们沉默着期盼的,听到了那仿佛是来自天国一般,城门打开声音。

对很多人来说,这一日早上看到的场景,可能会永远铭刻在记忆的最深处,无法忘怀。

那是一种对他们这种社会最底层人的拯救,也是他们从来没有品尝过的,名为救赎的滋味。

第一辆出城门的板车,上面装着的是好多个挤在一堆的大木桶,以及堆叠在一起看起来似乎有十几个,每个都能装得下一个人的大铁锅。

第二辆车则对了满满当当的柴火以及铁圈炉子,然后人群就开始沸腾起来。

很明显是装着面粉板车被一车接一车的推了出来,这些面粉被装在大大的布袋子里,每一个都鼓鼓囊囊,把板车堆的满满的,木轮子在地面上驶过,往往就会出现一条深深的车辙印。

沉默的人群不再沉默,绝望之中也有了希望,官差们也开始认真的维持秩序。

这种时候其实是最难维持的,每个人都想要迟到食物,每个人都想要拼命的往前挤,一时间人群开始沸腾。

看着这一幕的李远,脑海里忽然浮现起了自己去公园里喂锦鲤,投一点食物下去,满池子的鱼都开始挤在一起争抢。

这种时候的人,和他喂的那些锦鲤有什么区别呢?

不知道为什么,李远忽然觉得这一幕有点不舒服,或许是出于内心的悲悯,或许是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对这种愚昧百姓的同情,默了片刻之后,他离开了造景箱前,不再去关注这里的情况。

而还在为一口饱饭推搡的人,自然不知道天上有一个人注视着他们然后又默默的离开,毕竟在他们的认知之中,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的浩大,除了自己本身之外,他们也关注不到更多的事情了。

对他们这些人来说,生和死往往就是一口饭的问题,这是一种悲哀,但有时也是一种幸运。

没有见过世界的浩大,就不会认知到自身的渺小。

就好比现在的一碗稀粥,就能够让这些人心满意足,然而现代社会,有的人获得的人比这个要多得多,却依旧怨天尤人,将所有的问题都找了一个遍,却从来不思考到底是为什么。

不得不说,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讽刺,古人有古人的烦恼,今人有今人的忧愁,唯有出现的日月,与亘古不变的星辰,见证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