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脱困在天 (一)
这女孩儿叫顾卿卿,今年十四岁,是个英国出生的第三代华侨。
她的父亲顾铭理也是在英国长大的,在理学上成绩斐然、造诣不凡。现任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也是最早的华人教授。
那时的大学教授都是兴致盎然,研究方向也是极为广阔,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
她父亲也是,平时除了迷恋各种发明外,最感兴趣的就是到各地考察探险了。
顾卿卿生母早亡,自小就跟着父亲到处走,足迹已踏遍欧洲。
她有这样学识渊博的父亲,根本就不用上学。
而且她父亲说,现在的教育模式,是越来越把小孩子向成熟的资本家雇员方向发展了。
所以他到哪里就把顾卿卿带到哪里,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边走边教更能让她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
顾铭理一直对英国有些探险家打着探险的旗号,到世界各地去挖掘人家的古迹很反感,认为这无疑是偷盗。可他一直无力阻止,为此深以为憾。
可不久前,他听说有批所谓的欧洲探险团,开始打上了中国甘肃的主意。
他再也坐不住了,无论如何中国都是他的祖国。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要面临这群欧洲强盗的洗劫,他很痛心。
他将这消息第一时间告知了大清使馆,但等了很多天,又通过各层关系,才看到相关官员。而从那位傲慢的官员嘴里只得出八个字“大清国事,与你何干”!
那答复的大概意思就是告诉他,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为此他相当愤恨,自己组织了一队志气相投的科学家,想赶在这群强盗之前阻止他们。
那时欧洲到中国内陆是要先走漫长的水路再辗转,当然还有另一个途径就是走古丝绸之路。
但此时,因为之前去使馆交涉,耽搁了时间,那群人已经离开快一个月了。
于是顾铭理就想到了个冒险的办法,横跨欧洲大陆,直接进入中国的西北。
而他用的手段,就是自己潜心研究多年的加强型热气球。
与普通热气球的行程短、载重小、篮顶无遮拦不同的是,他对热气球做了改善。
首先是加大了氢气球的体量,增加了载员载重。其次是为气球下加装了棚顶,能挡风遮雨。而最重要的是他将自己制造的燃油发动推进装置装在了棚篮后。
这既为热气球提高了动力,也为长行程做出了保障。
那时这种平行推动装置尚属首创,顾铭理不顾很多大公司要来购买专利的请求,一心把它用在了这次探险的航程上。
由于此行过于漫长艰险,为保安全,顾铭理本不想带着小女儿参加这次危险的旅程。
可是顾卿卿与父亲一起多年,早已分不开了,哪里肯听?
顾铭理无奈只得答应,但他还煞费心思给她制作了个带可打开气囊的降落装置,让她一直背着,以备不测。
当时尚未有正式的降落伞,不过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东西,只不过性能都没有经过实际测试而已。
保证了女儿,顾铭理就带队上路了,为有效节省空中行程,尽可能将危险降低,他们原来是选择在莫斯科起飞。但听说此时俄国境内是乱糟糟的,很不安全,于是就改道先去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那里众人才支起气球,开始上路。
本来呢开始时还算顺利,出发时正好赶上了西北季风,行进神速。
众人都信心满满,可是到了亚洲上空,尤其是接近了大清的疆域,偏不巧夏季已至,东南季风起。
这东南风一吹,立刻就将他们的既定航线吹偏了,这时顾铭理研发的燃油平行推动装置就发挥了决定作用。虽然这推动力不能保证巨型热气球继续向东南行进,但还是可以让它继续向东飞行。
就这样他们就来到了外蒙俄国的上空。
这时燃油也快耗尽了,热气球上的补给也快用光了,大家就商量可以降落,而后再找路进入中国。毕竟都是科学家,钱还是很充足的,实在不行用钱开路。
可就在大家在寻找合适的降落地点时,顾卿卿却突然从上空发现了个奇异的地理现象。
见风和日丽,她就推开棚罩上的窗子让大家来看。
只见下面有座不大的山脉,山脉下的延伸像是被突然切断了一样,而且这种切断就像是在整个山脉前后罩住的地方挖了个大圆。
而圆里灰蒙蒙的什么都没有,更奇怪的是这山脉最高的山峰竟然像是被削掉了峰顶一般,是个秃头峰。
大家也都很奇怪,又都是科学家,就纷纷讨论起来。
有人说这是马尔式火山爆发后的火山坑,几百万年的演化才变成这样。
也有人反驳这山脉就没有看出火山形成的可能,这是个矿石山,怎么能有马尔式火山?倒是像个巨型采矿场,俄罗斯穷兵黩武,把这里的矿脉采尽了又荒废一点儿也不稀奇。
但更有人反驳说依俄国现有的条件,还不具备在如此偏远的旷野采矿的能力……
一时间科学家们议论纷纷,顾卿卿不想掺和,就趴着窗户看着。
这时她突然感觉有一阵强劲的气流从地下那山脉中直冲而上。她还没反应过来,热气球就被直接吹得侧翻了过去。而正在窗边的顾卿卿就在父亲的惊呼下,直接掉到了外面。
她一落下来,刚开始还有气流在向上推动着。
她还没好奇完,那股气流就突然停止,而她就直接摔落下来。
幸亏她按父亲吩咐随时背着那降落气囊,她在空中手忙脚乱把气囊打开时,她已经落到了个灰黑色的空洞里。
而她落了一段,顿时又觉得眼前空旷起来。
她低头一看,就快摔到地面上了,忙闭眼大叫。
而此时气囊终于被上方的什么东西勾住,她这才停在了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