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那场与魔族的大战之初,除各大部族外,其他人丁单薄的小部族几被灭族,而各大部族也损失惨重,全都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命运。

这时边陲四族的异能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不但在本境坚守,还派出族人驰援垂死挣扎的中土部族。

由于边陲四族的参战,与魔族的存亡大战进入了僵持。中土部族觉得再像这样大家各自为战,迟早是死路一条,所以各族就联合推举典为众部首领,带领大家一致对敌。边陲四族本就对什么首领毫不在乎,所以各族就在典的带领下一起御敌。

几十年后,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侵入中土的魔族终于被消灭殆尽,余部向北撤退,而巨族从此就肩负起了抵抗魔族残部的使命。

为了让他们的防备更加牢固,羿族和娲族纷纷派人加入协作,而西部另一善战部族人马族也加入了巨族之中。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大地坚不可摧的北方防线,而巨族从此也改名为北拒族,是各族共同在北方抗拒侵略的意思。

而此后北拒族就在北方边陲与魔族进行了长达上百年的作战,终于将入侵的魔族消灭殆尽,而残部则被困于北境之下,由后代们世代镇守。

北拒族在这百年间专注于抗击魔族,由于条件艰苦,人员有限,基本就与中原各族断了联系。而等此时战事稍微平定,他们派人去中土传信,却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由于魔族的清洗,北方各族人口损失惨重,而不少妇女儿童都在战时被遣送到了长江以南避祸。而等战事稍歇,北方各族才发现自己的人口锐减到之前的不过三成,而妇人孩子还都在南方,人口难以为继,基本生产都维持不了。

这时典的儿子炎已经是中原的首领了,他就派人到蚩族要求归还战时临时避居的妇女儿童。

可虽然长江以南不是主战场,但蚩族的损失同样不小,谁都知道女人和孩子才是战后恢复生产、繁衍人口的主力,所以就以她们已定居在此为由拒绝归还。

双方往来交涉无果后,大战不可避免地再次触发,只不过这回不是为了生死,而是为了争夺生存繁衍的权力。

直到炎的弟弟黄继位为部落首领后,南北的大战才最终告一段落。

不出意料,拥有着与魔族丰富交战经验的北方部族最终大获全胜,获取了生存繁衍的资源。而此时按理说大家都打了几十年,血都流干了,人人都疲累至极,心向安宁,怎么着也该再次和平相处了吧?可是天不遂人愿,中土的两大河流在之前魔族的破坏下,终于支撑不住全面崩溃。整个中土面临着的是又一场可能波及所有部族生死存亡的大洪灾。

这时新一代带领大家迁移的领袖尧就登上了舞台,开始了躲避洪灾的历程。

尧带领各大部族选址迁徙,虽然暂时避开了洪祸,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居所没了,赖以繁衍的水土没了,渐渐的部族就陷入了饥寒交迫之中。

这时有个叫鲧的壮年挺身而出,愿带领青壮前去治理水患。而恰在此时,先圣的爷爷正好到中土来,也就跟着一同前往考察。等他们看过水情之后,觉得如果能修建出高墙大坝,或许就能阻挡住滔滔洪水。

可泥土建造的大坝如何才能抵御住洪水的冲刷呢?这时先圣的爷爷就想到了魔族丢落的一种物质。这物质不是固体,也不是**,倒像是流动着的固态物,北拒族叫它“息壤”。息壤可以使土壤变得无比坚硬,而武器经过它的浸染也可变得坚韧异常。

鲧听后大喜,忙亲自到北境去查看,希望用息壤筑成坚不可摧的大坝。

可结果让他很失望,因为这叫息壤的物质实在是太少,而且极难携带,不禁深感为虑。不过事已至此,已别无他法,只得尽力一试,他就命人装了一铜鼎的息壤上路了。

到了治水的前沿,一试之下果然有效,刚建好的堤坝只要被息壤沾过,就无比坚实,确实抵御了大洪水,而且息壤并不被土壤吸附,所以数量并未怎么减少。

鲧继而大喜,就把尧写出的乐章用他编排的方式演奏,作为激发劳动的旋律。他在黄河南岸大筑堤坝,并用息壤沾附,以期获得万世之功。

不少部民见洪水真的被制住了,开始慢慢回迁耕作,眼看着安贫乐道的欣欣向荣又要回来了。

可是天不遂人愿,这时老天连降了上月的暴雨,洪峰骤增,那些还没来得及被息壤加固的堤坝轰然崩塌,一时间百姓哀号遍野,再次陷入了水患之中。

鲧此刻也明白了,治水光靠堵难免哪里就有疏漏,而一个疏漏就会导致全盘尽溃。不过他明白得晚了,由于他这次筑坝失败,导致了部民死伤不少,他作为治水领袖,难逃罪责,只得自杀以平民愤。

先圣的爷爷一直跟在他旁边,见已无能为力,只得黯然撤回北拒族,安心于他们的北境防线。

这时中土部族的领袖已经由尧让给了舜,而鲧的儿子禹则接过了父亲未完成的使命,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水患治理。

此时先圣的父亲已经出生了,他们北拒族也想着要建一座坚固的城防来抵御未知的隐患。所以开始开山取石,深挖地基,花费二十多年,建造了一道入地达几十丈、绵延达数十里的石头城墙,一时防御力量呈鼎盛态势。

就在城墙修造好之后,北方边陲已经日趋安宁之时,先圣也出生了。而与此同时,一个娲族女子也在此生产了个女婴,这就是日后先圣的夫人。

这时北拒族里羿族和娲族都在此有了后代,唯独人马族却再无承续,只剩了头领及十二名金甲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