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弹劾

“这人是谁呀?”李恒忍不住转头问道。

朱高煦摇了摇头说道:“本王也不认识,看穿着打扮应该是御使,小子,你怕是得罪人被人给盯上了。”

李恒轻笑一声不屑的说道:“我还怕这个?”

两个人嘀嘀咕咕的时候,又有一名御使走了出来,躬着身子开口说道:“皇上,曹国公之子李恒散布谣言,要给城中百姓发钱,闹得沸沸扬扬,如果百姓得不到钱,必然会闹事,请皇上严惩李恒,安民心,平息物议。”

“皇上,曹国公之子李恒私自查抄百姓家产,闹得民怨沸腾,百姓人心惶惶,请皇上严惩。”

“皇上,曹国公之子李恒,平日里横行,经常蛮横霸道,多有不法之举,请皇上明察,还被欺压百姓一个公道。”

一个又一个人站出来,前后站出来七八个。

李恒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知道自己遇到麻烦了,不是朱高煦说的那种得罪人的麻烦,也不是简单的有人盯上自己了,而是大麻烦。

李恒扫了一眼周围,有的人幸灾乐祸,有的人面露不屑,有的人则面带冷笑,尤其是弹劾自己的那些人,每一个都冷笑着看笑话。

李恒叹了一口气,树欲静而风不止,自己不想得罪任何人,只想安安稳稳的生活,怎么就这么难呢?

行,既然你们找上来了,把我当软柿子,那咱们就好好说道说道。

“回皇上,”李恒侧着跨出一步说道,“这么多人弹劾了臣这么多罪名,每一条都罪大恶极,只不过都是风闻奏事,按照大明规矩,臣应该回家带参。”

回家带参,说白了就是回家呆着去。

风闻奏事,是明太祖朱元璋给御史们的特殊政策,他们可以听说了就上奏,不必有证据,不必查实。

配套政策还有风闻奏事不得入罪的治罪。

这条配套政策是为了保护御史,不能因为他们弹劾的不对而治他们的罪,否则以后就没有人开口了,这是为了广开言路。

只不过事物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

两条政策叠加在一起,导致御史肆无忌惮,到后来更是把持了风宪言论,甚至成为朝臣互相攻击的武器,闹得乌烟瘴气。

一旦被御史弹劾,官员就要停下手中的差事回家,等待事情的调查结果,官员回家是不希望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报复或者干扰查案。

皇上派人查案,在这期间官员也可以上书,陈情或者是自辩。

调查结果出来之后,你是清白的,你就官复原职,确有其事,那就是治罪。

看似合理,但是比如现在的李恒,正在救灾,结果被弹劾,就要回家,这谁去救灾?那些灾民能等吗?完全是乱搞。

朱棣眯着眼睛盯着李恒说道:“回家就不必了,朕许你自辩。”

“回禀皇上,臣必须回家,这都是祖制!”李恒却不退缩,丝毫不在意眼前的是朱棣。

怕朱棣那是以前,现在自己有用了,完全可以恃功而骄,这灾民只有他能处理,谁来了都不行,他现在就是所有人的亲爹。

“怎么?朕的话不管用?”

“臣不敢,只是这,祖制?”

“哼,父皇也曾允许臣子自鞭。”

“不是,我得意思是,我赈灾很忙,今天有人弹劾我一下我就来自辩,明天有人来弹劾我,我又来自辩,自辩能不能成先不说,这赈灾是必然失败,到时候这些弹劾人的就要说我无能了,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将这赈灾的事交给别人,我回家闭门思过便是。”

听到李恒的话,顿时有一名御史怒斥道:“李恒,这就是你作为大明臣子的态度吗?还是你觉得当朝诸公,只有你李恒才能赈济灾民?”

李恒打量了一眼面前的御史:“你是?”

“督察院御史张文道!”

李恒点点头:“别人有没有能力赈灾我不知道,但是你们督察院一起上都赈不了这个灾!”

“放肆!”

“竟然敢侮辱我都察院上下。”

“皇上,臣请拿下此等悖逆之徒。”

李恒的地图炮顿时让督察院的御史们炸了锅,一个个出言。

李恒笑道:“皇上,既然这群大人愿意接手赈济的工作,不如让给他们吧,我回家自省也就是了。”

“回禀皇上,臣愿意接下赈济灾民的事!”

“臣也愿意接下!”

看着御史们的样子,李恒就忍不住想笑,如果这些人真的去赈济,怕是要不了半天,就会被灾民打回来。

如果他李恒一开始不去也就罢了,可是他李恒开的头太高了,单单是发钱的钱,这些人就解决不了。

朱棣也笑了,然后看着那些御史:“只要你们能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允许你们去赈济灾民。”

“请皇上明言。”

“李恒前些天已经贴了搞事,给灾民发银子,目测需要五十万两银子,这钱,你们谁去解决?”

此言一出,御史们得声音一下子安静下来,不过依旧有御史说道:“回禀皇上,据我所知,李恒得钱来源于抄了一家普通商户而来。李恒此举本身就违背国法。”

李恒则是笑道:“哦?这位御史的意思,一个普通商人家里能抄出五十万两银子?”

御史们一听,顿时面面相觑,再不识数也知道整个大明朝,一年税收的白银不过一千多万两,一个商人家里有五十万两?但是,他们没听说李恒有抄家其他人。

“无论能抄出多少,抄家就是违背国法。”

“开始跟我耍无赖,抛开事实不谈是吧?”李恒可不会落入陷阱,“咱们现在说的是五十万两如何解决,灾民们可等着吃饭呐,这要是饿了他们,闹出大乱子,这算谁的?至于我抄家是否有罪,这是刑部和大理寺的事,不劳几位关心。”

“李恒,你无礼!”御史怒喝。

“少东拉西扯,你们愿意承担赈济灾民的活,这五十万怎么来,不给个解决办法吗?”

“这是你发的告示,与我们何干,不发就是了。”

李恒噗嗤一声笑出来:“那便由诸位大人去通知灾民,不发钱了,如何?我嘛,现在回家去准备丧葬,万一诸位家中清贫办不起丧事可就不好了,起码要弄个衣冠冢啊。”

“李恒,你什么意思!这事你惹出来的,不该是你去通知灾民嘛?”

“我要回家自省啊,这不是诸位大人的意愿嘛?”李恒眨了眨无故的大眼。

“你……你……”御史们被气的半死,但是无话不说,李恒不给他们抛开事实、东拉西扯得机会,这让他们怎么办嘛。

看着御史们讷讷的样子,李恒冷哼一声:“一群废物,扯后腿一个比一个强,遇到事缩的比乌龟还要快。”

朱棣看着李恒,摆摆手:“好了。”

李恒听了立刻住嘴,然后无奈道:“臣,这是心痛啊,我大明朝堂之上竟有此等庸碌无为之辈,哎!”

“说说你得办法吧!”

“办法很简单,我从王世焕家里抄出近百万两银子的资产!”李恒不给御史发飙的机会,“你们,劝你们动下脑子再开口,我自认能超出百万两,我就不可能错。也不要怀疑是不是真有一百万两,这事是锦衣卫办的。”

本来还打算斥责李恒违法的御史们,顿时闭了嘴,一个商户能有百万身价,这肯定不是正常经营啊,无非目前不知道王世焕犯了多少罪。

朱棣眼皮微跳,缓缓地说道:“让他安抚京城百姓之时,朕曾经给过他旨意,准许他便宜行事,别说抄了王世焕的家,就是当场杀了王世焕,也在便宜行事之内,这个解释够了吗?李恒,跟他们说说王世焕究竟有多少家产。”

“是,皇上,”李恒恭恭敬敬地开口说道:“白银、黄金、古玩字画,还有宅子别院,店铺田地,零零总总加起来折合白银七十二万六千四百五十二两。这只是王世焕在京城得家资,外地还有资产,根据账目当有百万两之多。”

“哼,”朱棣冷哼一声说道,“一个小小的商人,贪财如此,为祸之烈,简直不敢想象,在他身后还有多少人做他的保护桑?做了多少恶事?朕都不敢想。”

“臣等有罪!”众大臣再一次大声说道。

文官惯用手法,认罪,总不至于把我们都办了,你总要有人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