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歌时代,近三百年间,先后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李白和杜甫,是当时诗国的两颗巨星,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出现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县,晚年居住在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等来往密切,自号香山居士。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

他五六岁开始学作诗,八九岁的时候已经能按照复杂的声韵写格律诗了。他的少年时代在战乱中度过,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学习刻苦勤奋,相传于贞元三年(787),16岁的白居易便带着自己创作的诗文到长安去进谒当时名高望重的名士顾况。顾况看着他的名字戏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当他翻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甚感惊讶,忙白居易像

改口道:“有才如此,居易不难”。从此之后,白居易诗名渐显,一步一步踏上了其辉煌的诗文创作道路。后来,白居易考中进士,在朝廷担任左拾遗,他忠贞正直,遇到皇帝做了不妥当的事,别人不敢说,他却敢争辩。这一来,就得罪了那些权贵。权贵们怨恨他,散布流言蜚语诽谤他,白居易最终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来,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杭州、苏州当过刺史,在这些地方,他替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白居易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流传到现在的诗歌有两千八百多首,散文八百多篇,是唐代流传下来诗歌最多的诗人。

为了通过作品反映现实,描写人民的生活和疾苦,白居易的诗歌和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有文化的人都能读得懂,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听得懂。据说,他每作一首诗,都要拿去念给老婆婆听,直到她们听懂为止。他的诗在当时流传极为广泛,上自王公贵族,下至普通老百姓,如妇女、和尚、放牛娃、马车夫,都能背诵他的一些诗歌。从长安到江西跨越几千里的地方,许多乡村学校、佛寺、旅舍、驿站、邮亭的墙壁、廊柱上,都有人题写他的诗。他的诗歌在民间流传之广足以证明他在诗歌文化上的精湛造诣。他大量的诗文,尤其是著名的组诗《新乐府》《秦中吟》,长诗《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和揭露社会矛盾的优秀作品。有的写老百姓怎样受苦,有的说当官的如何横行乡里、骄奢**逸,有的表示了对政事的诸多看法,有的直接指责当朝皇帝,立意深刻,反映出了很多社会深层的问题。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就流传到了日本、朝鲜和中亚的许多亚洲国家。尽管白居易的名气很大,诗歌的成就在当时也达到了最高,但他依然十分谦虚,从来没有仗才欺人,看不起普通老百姓,这大概也是白居易在诗歌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