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将李光弼

李光弼与唐朝著名的将领郭子仪起初都在朔方镇当将军。他们二人都是才华横溢,因此彼此很不服气,有时候同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只拿眼瞟一下对方,从来不说一句话,更不会互相敬酒,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安禄山叛乱后不久,唐玄宗提拔郭子仪当了朔方节度使,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李光弼担心郭子仪报复,曾经想到别的军镇去谋职。后来史思明在河北攻城略地的时候,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能干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推荐李光弼,李光弼非常生气,认为郭子仪这是在借刀杀人。但是,朝廷的命令只能服从,何况平叛逆贼本来就是自己的责任和心愿,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命。临走的时候,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死固然甘心,只请求能保住我的妻子儿女!”郭子仪赶紧抱住李光弼,流着眼泪对他说:“李将军多虑了,现在国家大乱,叛贼猖獗,需要我们同心讨伐。平定河北,非将军您这样能干的人才行啊!哪还计较什么私愤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相互拜了一拜。郭子仪从自己的帐下分了一万人马给李光弼,并亲自送他出征。不久,郭子仪也到了河北与他汇合。两人同心协力,共同对付史思明的叛军。

(一)李光弼“小试牛刀”

叛军首领统率大队兵马进攻洛阳。李光弼这时也率领人马开到了黄河北岸的河阳,保卫洛阳的外围。史思明驻扎在河阳南岸,让手下一名勇猛的将领刘龙仙前去挑战。刘龙仙仗着自己的本领,根本不把唐军放在眼里。他身骑烈马,右脚放在马颈上,骂李光弼是个孬种。李光弼问部将们:“哪个去收拾这个狂徒?”有一名大将要求上阵。李光弼说:“对付他这样的泼皮无赖用不着大将前去对阵。”旁边的一个人说:“偏将白孝德可以去。”李光弼问白孝德需要带多少兵。白孝德说:“我一个人前去就行了。”李光弼说:“你的勇气很可嘉,不过还是带些兵去的好。”

白孝德说:“那就选50名骑兵做后援,再请大军擂鼓助威吧!”白孝德挟着长枪,骑马涉水渡河冲了过去。刘龙仙见一唐将单枪匹马地走过河来,也催马上前,准备宰了他。白孝德摆手示意,刘龙仙瞧这人不像是来厮杀的,就在河边停下来。看到白孝德走上岸边,不等他开口,就骂起来。没想到白孝德突然瞪起双眼,厉声问道:“你认识我吗?”“谁认识你这个无名小辈!”“我就是白孝德爷爷!”“什么猪狗东西!”白孝德听罢大吼一声,突然持枪跃马猛冲上去。这时候唐军50名骑兵也已经冲过河来,一时间鼓角齐鸣,喊声震天。刘龙仙一看形势不妙,掉转马头往回跑去,白孝德哪里肯依,纵马追上去就是一枪,刘龙仙应声倒地,白孝德一刀把他的脑袋砍了下来,挂在马鞍上,唐军欢声震天。叛军见了,吓得胆战心惊,不敢再战,收兵回城,紧闭大门。

李光弼发现自己的战马不如叛军多,在战场上有些吃亏,但一时又调不来足够的战马供自己使用,他灵机一动,生出一条妙计。

有一天,他叫士兵把军中的500匹母马的马驹集中起来,等史思明放马洗澡的时候,就把马驹拴在城内,把母马都赶出城外。母马一离开马驹,就嘶鸣起来。史思明那一千多匹良马听到马群的叫声,就都浮水泅过河来,马夫们拉也拉不住。唐军把它们赶到城里,白赚了一千多匹好马。

史思明气急败坏却没有任何办法,发誓说一定要亲手宰了李光弼。

(二)视死如归克强敌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唐军据守在羊马城,史思明自己率领一部分精兵攻南城,派周挚攻北城。李光弼上城观察了敌阵,他问:“敌军的阵势哪面最强大?”身边的将领回答说西北角。李光弼派部将郝廷玉带领300名骑兵去抵抗。又问敌军还有哪面比较强大,将领又回答说东南角。李光弼又派部将沧惟贞带领200名骑兵去抵抗。然后,李光弼对所有的部将说:“你们进攻的时候要看帅旗,旗子晃动慢,你们自己选择有利的地方出战;要是旗子三次急速倒地,你们就一齐杀上前去,不能怕死。有谁稍微后退,当场处决!”接着他拿出一把短刀插在自己靴筒里,对大家说:“战场瞬息万变,我是朝廷的‘三公’(最高的官位),死在敌人手里有辱朝廷的荣誉。万一战斗失利,你们各位在前头战死,我就用这短刀自刎,和你们一道为国捐躯!”将士们听了都很感动,人人抱着必胜的决心。

郝廷玉、沧惟贞和其他部将一齐出战。不多一会儿,郝廷玉骑着马往回跑。李光弼看见大吃一惊,心想:郝廷玉如果退回来,胜利就没希望啦!传令:“把郝廷玉斩首报来!”郝廷玉忙说:“是马中了箭,不是后退!”然后他换了匹马又重新投入战斗。另一部将仆固玚少许后退了些,李光弼命传令使斩他的头来见。仆固玚看使者骑马提刀跑了过来,就赶紧又杀上前去。李光弼命令旗手把帅旗倒地三次,众将一见,指挥军队不顾死活地向前拼杀,呼声震天动地。叛军被唐军气势吓倒,一下子就崩溃了,被唐军杀死1000多人,俘虏500人,被水淹死1000多人,还有两名大将被活捉,只有主将周挚带领几名骑兵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