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秦在连横中称雄

张仪等人的“连横”说存在着与“合纵”说共有的弊病:过分看重计谋的功用,将玩弄阴谋和阳谋视为国家强盛的关键。然而,张仪等人的连横策略却获得了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与秦国的耕战政策和其他一系列比较有效的国策相匹配的,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而不像山东六国仅仅是孤立秦国的合纵之举,忽视了强本之路。

第二,相对于六国,秦国的计谋也确实高出一筹,而且实施得比较成功。

第三,秦国的数任国君和大臣们都比较精明能干,也有眼光;而东方诸侯的君主,则不乏像楚怀王、齐王建那样的昏庸之辈,从而给秦国以可乘之机。

纵横家陈轸曾说,“山东诸侯为秦相煎,秦不用出力;山东诸侯为秦相烹,秦不用出薪。”实际上,这只说对了一半。当山东六国相煎时,秦总是不失时机地助上一臂之力;当山东六国相烹时,秦更是添上大捆薪柴。秦国有时不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善于利用诸侯国家互相之间的矛盾,捕捉时机,然后推波助澜,火上浇油,或明或暗地“帮助”一方去攻击另一方,坐收渔翁之利。

例如,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楚国将军景翠带兵攻打韩国,秦助韩攻楚。同年,秦又劝魏伐燕。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秦将樗里疾助魏伐卫。秦昭王四年,齐、魏、韩攻楚,秦又去救楚。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又帮助韩、魏、楚伐燕。如此多变的招数,令人眼花缭乱。

《战国策·秦策》中,张仪与秦王的一番对话,十分明确地表明了秦国使用这些“招数”的意图。有一次,楚国攻魏,张仪对秦王说:“不如助魏一臂之力。这样,魏若取胜,就会感激于秦国而听命于您,并将西河之外的土地献上。如果不能获胜,魏国也就没有了守卫的力量,那时您就战国青铜武器图

可以夺取它。”

后来,秦王采纳了张仪的建议,选派皮氏率军一万、车百乘帮助魏。

最后魏国好不容易战胜了楚咸王,却也因此筋疲力尽,于是更加害怕秦国,只得乖乖地将西河之外的土地献给秦王。

秦国在合纵连横中趋利避害,赢得胜利的典型事例还有联合燕、韩、魏共伐齐国一事。公元前287年,韩、赵、魏、燕、齐五国联合攻秦,不战而散后,齐国经过三次进攻,在公元前286年灭掉宋国。宋国一灭,燕与魏、赵以及齐联盟更趋紧密。秦王于是抓住时机,亲自出行,先后与楚顷襄王、赵惠文王、魏昭王、韩厘王相会,促成了燕、秦、韩、魏、赵五国联合出兵伐齐。联军中燕将乐毅统一指挥,攻入齐都临淄,令齐国几乎亡国。虽然后来齐军反攻,收复了失地,但齐国已非秦的对手。秦国的主攻方向从此转向魏、赵、韩和楚国。而齐国也开始采用“事秦谨”的态度,坐视秦灭赵、韩、魏、燕、楚五国,这正是秦国所希望的。

就这样,秦国在合纵连横中机动灵活,趋利避害,最后雄霸天下。

点 评

合纵连横是我国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争霸兼并战争的一个典型手段。

在这种阴谋加阳谋的政治、外交和军事行动中,秦国巧妙利用东方诸侯之间的各种矛盾,趋利避害,机动灵活地实施战略战术,以事半功倍之效赢得了胜利,称雄于诸侯,为后来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活动中,纵横家们巧言如簧的辩术与智谋令后世叹为观止,为中华文明之光增添了闪亮的一页。

辩士与政客——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