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鲁班的传说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般,春秋时期鲁国人。古时“般”和“班”同音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公元前444年,他善于土木建筑,传说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锯等木工工具都是由他发明的。在中国,土木工匠们把他尊奉为“祖师”。

鲁班一生发明很多。在《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比如说木工使用的曲尺就是鲁班的发明,所以也称鲁班尺。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的发明。在鲁班发明石磨以前,人们从事农业劳动时,去掉谷物壳皮、破碎豆麦是一件十分烦琐的劳作,开始人们是用石头把谷物压碎或者碾碎,后来则把谷物放在石臼里面用杵来舂捣,都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后来,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人们发现与捣碎相比,用碾碎的方法去掉谷物壳皮、破碎豆麦,效果又好又省力。鲁班由此受到启示,发明了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的石磨。磨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为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在鲁班的众多发明中,与我们日常生活最近、最密切的,可能就是锁了。锁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但结构都比较简单。鲁班制造的锁,外面不露痕迹,机关设在里面,必须借助配合好的钥匙才能打开。

《墨子·鲁问篇》中也记载了很多鲁班的发明。如《墨子·鲁问篇》中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讲述了鲁班制作了一种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的事情。《墨子·鲁问篇》中还记载了鲁班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中用的“钩强”,以及改造车辆,制作了由木人驾驭的木车木马等事情。鲁班的事迹之所以会被记载到《墨子》一书中,是因为他后期开始信奉墨子的学说。在墨家“非攻”思想的影响下,鲁班后来不再制造兵器,而专门从事生产生活上的发明创造。

鲁班能取得众多的成就与他母亲和妻子的帮助是有关系的。传说,鲁班未成家前做木工活儿,用墨斗放线的时候,都是由他的母亲帮助拉墨线头的。后来,经过多次实验,母子俩在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放线的时候,用小钩钩住木料的一端,就可以代替用手拉线。从此鲁班一个人操作就行了,弹墨线不再需要母亲帮忙了。后世木工为纪念鲁班勤劳贤惠的母亲,就把墨线头上的小钩取名为“班母”。与“班母”的由来相似,鲁班结婚后,做木工活儿就改让妻子云氏帮忙。起初,鲁班刨木料时都需要妻子扶着才行。后来,鲁班发明了卡口,顶住了木头,这样一来,也就不再需要妻子帮忙,一个人就能独立工作了。而刨木料时顶住木头的卡口,便被后人叫作“班妻”了。

另外,据《玉屑》一书中记述,鲁班的妻子云氏十分聪明贤能。鲁班成年累月在外给人盖房,不仅要顶着太阳晒,有时工作正做到一半,天上就下起大雨了,这时又不能停,他就只好忍着。鲁班的妻子云氏看在眼里,就动脑筋做了一把伞,让鲁班出门做工的时候带上,好遮日避雨。人们看到鲁班用伞后,都觉得伞十分实用,也都纷纷效法,伞也就得到了普及。直到今天,伞的用途仍没有减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关于鲁班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叙述。他出身贫寒,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他的故事却能广为流传,这与他对后世民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