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囤积生丝亏光光

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阜康钱庄遍布大江南北,通兑天下。个人资产高达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是当时的中国首富。但败的也很快。

大商人胡雪岩,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胡雪岩的头脑和他的企业和资产,在清朝的商界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他的资产完全可以达到富可敌国。

然而家大业大的胡雪岩,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宣布破产。

胡雪岩败于与洋人竞争的蚕丝贸易战。晚清陈代卿所著《慎节斋文存》说:胡雪岩“每岁将出丝各路于未缫时全定,洋人非与胡买不得一丝,恨甚。乃相约一年不买丝。胡积丝如山无售处,折耗至六百余万金。”

广平王府的龙大江,过程虽然没有胡雪岩那样曲折,可是也差不多。

不同的是,胡雪岩是失败与官商斗争。而龙大江,则纯属于投资失败。而且胃口过大,造成了如今的龙家巨亏的局面。

在大昌,三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可谓是京城首富了。广平王龙大江功高震主,只要你不威胁到皇权的统制,你捞钱昌帝是不会反对的。

相反的,你大捞特捞捞钱越多昌帝反而越是喜欢。捞钱就证明贪财,贪财就不会觊觎权利的欲望。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能对贪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缘故。他们不是不知道手下得宠的宠臣贪财,只是对于高高在上的皇权来说,贪财并不是什么罪过。

没了实权的龙大江,自然就把一门心思的弄在捞钱上面去了。龙家不但投资了永寿城大量的房产,像是沿街商铺、药铺、胭脂铺、布衣铺、粮铺、钱庄等等,无一不涉猎。

这一点,龙大江还是颇具生意头脑的。加上大昌立国不久,经济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只要有钱投资,一般是不会亏损的。

龙小凡成了永寿城的败家子,一出手一只贱鹦鹉就是一万两银子。没办法,有钱任性。

龙大江不但投资了京城的各类生意,永寿城的汴河航运贸易兴盛,龙家更是在京城有三处马头买卖,还有自己的运输船队。

可这一切,都随着龙大江投资了生丝的生意,要面临巨亏的局面了。

生丝,是桑蚕茧缫丝后所得的产品。锦衣玉食,大昌国最出名的贸易商品就是丝绸、茶叶、瓷器等类的产品。

尤其是丝绸,占据了国家贸易的重中之重。甚至于,丝绸之类的商品,能够取代与金钱的硬通货。

金钱可以贬值,丝绸却不会。所以说,皇帝每每赏赐臣子的时候,都喜欢赏赐某个臣子绸缎多少多少匹,这都是无上的恩宠。

其实在明朝之前,白银都不算是重要的流通货币。比如说大唐,就是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

帛则是丝织品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

就连到了富庶大宋的澶渊之盟,辽国提出的条件也是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可见,这绢布在实际流通货币应用中的重要性。

“爹,你到底是怎生亏了这么多。足足三十万两,这不是要亏掉咱们龙家的家底么。”龙小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着实吓了一大跳。

龙大江一脸的生无可恋:“多怪我,你爹我听说今年咱们大昌的蚕丝减产。这不就想着,想这多囤积点货。”

龙小凡皱了皱眉头:“就算是你囤货,咱们家也不至于亏了三十万两之多啊。”

一说起这个,龙大江愈发的伤心起来:“谁说不是呢,我把咱家能动用的银子都押上了。还有、还有咱们各处的田产铺子,还有码头的产业都抵押出去了。”

这一下,就连龙小凡也是吓了一跳:“你、老爹你疯啦!可,可这也不对啊,那也不至于巨亏三十万两啊,你是不是还动用钱庄的银子,还有去借高利贷了?”

龙家在京城有两处钱庄,不同于现在的银行。古代去钱庄存钱,不但没有利息还得需要交纳费用。可即便如此,为什么还是有人会喜欢把钱存在钱庄呢。

这就关乎于信用的问题了,像是大昌这样富庶的国家,外地人来这些大城镇做生意随身带了很多银两,尤其做大宗买卖的人银子还得用车拉。但是做生意每天带着这么多钱跑来跑去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这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个信用机构“柜坊”,柜坊的业务就是帮客商保管钱。客商把钱放到柜坊后,柜坊会给开一个“券契”,这类似于现在的存折,等你想去取钱的时候凭借这个“券契”到柜坊支取。

柜坊一般只能满足本地的交易,后来大昌又出现了一种交易证券“飞钱”,飞钱类似于现在的汇票,一般是官府给开的。你在当地的官府那儿把钱存入,官方会给你一张凭证,你拿着这个凭证到异地的官方机构,就能把钱取出来。但是不管是柜坊还是飞钱,你把钱存入后不光拿不到利息,还得交保管费,柜坊的保管费存钱总额的百分之四左右。

就这样,龙家的两处钱庄原本也是赚的风生水起的。而且这些大的钱庄都注重信用,这些前来存取银钱的富商大贾,看中的也是钱庄的信用问题。

像是不知名的钱庄去存钱,这些商人自己也不放心。而广平王开设的钱庄则不一样了,那可是当朝王爷开设的。以广平王的信誉,谁还信不过呢。

偏偏,这个时候就出事了。龙大江认定了今年的桑蚕减产,市面上的生丝价格必然水涨船高。

于是,龙大江不但将龙家能动用的现银全部用来购买了生丝。除此之外,还将田产铺子、码头船运等等都做了抵押。这还不算,他还动用了钱庄八万多两银子。除此之外,还在外面借了高利贷。

高利贷借的都是同僚官员们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当初这都是广平王自己想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