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为我的伟大事业,奉献我的一切
北平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老有少,有小有,都跑到街上去,拿出平日里攒下的几个小钱,去买春联。
富裕一些的,也会添置一些新衣裳,还有一些鸡、鸭、鱼之类的东西,作为过年的必需品。
穷困潦倒的人,这一年日子也好了不少,光是烧炭的费用,就能省下一大笔。
再加上,燕王府还许诺,今后一年之内,最多只能以五文一斤的价格出售,北平城内的民众,都对燕王爷充满了感激之情。
几乎每一户人家,都会有一座灵位,还有一座龙神像。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新的一年到来,所有人都停止了手中的活计,只有白光等人依旧没有轻松下来。
此时,北平首府。
除夕之夜,朱棣将所有人都叫到了一起,准备进行一次年底的检讨。
当然,能参加这次的年终汇报的人并不多。
朱棣的三位皇子,除去白广老与尚燕公主外,还有三位。
只是因为三皇子朱高燧年龄尚幼,所以朱棣才没有让他参加。
所有人都在朱棣专门为他们准备的房间里,进行着他们叛变后,对他们进行的首次年度会议。
“岁末将至,各位辛苦一年,也不容易。”
“白先生加入我们之后,我们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白先生现身以后,我们这些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在煤的销售上,我们这些人,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富有的一年了。”
“郡主,你跟我们说说,我们赚了多少银子?让我们好好庆祝一下。”
燕王妃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然后打开自己带来的一本小本本,对着众人念起了账本:
“这半年来,我们从各地征缴的赋税中,得到了八万多斤的粮草,折合银子四万多两。”
“算上诸位诸侯的俸禄,一共五十万两银子。”
“可这些银子,都是用来救灾的,也是用来给王府的,一个子儿也没剩下。”
“余下的便是卖煤得来的钱,这一次从十月就已经卖出去了,截止到现在,已经有四十万两进账。”
“可是,足足一万两银子,都是用来支付工匠和店小二的。”
“除了这些,还有购置骏马和驴马,再加上征召兵马,用于商业发展,总共花费了二十五万两银子。”
“现在只有五十万两银子了,我得去买一些金属材料,重新做一个熔炉。”
“明年一过,如果要向朝廷进贡七成,那就真的要入不敷出了,还望王爷慎用银子,否则我们一家人还是要挨饿的。”
徐妙云这一算,把大家都给算懵逼了。
这一年的煤市明显很红火,但最后却连五十万两都不到,真是不可思议。
朱棣一脸错愕地望着徐妙云,不可思议地说道:
“郡主,此话当真?哪有那么容易花钱的!”
徐妙云对着朱棣翻了个白眼,然后又对着那个老僧怒声喝道:
“这件事情,你得去找那位老僧。”
“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王爷身上,还说,这一切,都是他的功劳!”
朱棣转头望着这个老僧,等着他说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等这位老僧随口一说,朱棣就觉得自己一群人浑身发抖。
王府内,众人齐刷刷的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那名老僧身上。
而那名老僧,则是一脸的平静,就像是在睡觉一样,双眼紧闭,丝毫不受外界影响。
若是不知道内情的人,只怕还真会认为他是一个得道高僧。
不过,朱棣还是喊了一声:
“老僧,少给我假惺惺的,我看你都听见了。”
“告诉我,你把这些钱都用来做什么了?”
老僧停下手中的念珠,缓缓地睁开眼睛,眼中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羞涩。
“王爷,老衲也是迫于无奈,只能动用这些钱。”
“我不过是替王爷购置了数千头骏马,饲养于西山之上,又征募了数万兵马,替王爷运送至北地的煤块而已。”
“那就好。”
“阿弥陀佛,吾不下黄泉,吾不下黄泉,吾不下黄泉,吾当为之。”
朱棣闻言,顿时感觉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双目圆睁。
成千上万的马儿?十万大军??
这些人都是新兵,当然都是朱棣的私人部队,但是朱棣现在明面上却有上万的贴身护卫。
一万名侍卫,实在是太多了,一般的皇子,最多也就是三名侍卫而已。
在明代,每一支军队都有二千五百人,朱棣只是一个小小的封疆大吏,麾下的军队也就七千多人。
不过,朱棣的地位非同小可,所以朱元璋也同意了,将自己的亲卫队扩编到了一万人。
到了战争时期,朱棣更是可以成为整个北疆的统帅,麾下数万大军,全部听从朱棣的命令。
不过,这十几万人毕竟不是朱棣的亲兵,自然不可能随朱棣一起起事。
没有了令牌,没有了令牌,朱棣也不能命令他们,朱棣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这万人左右的禁卫。
如今,老僧为朱棣调集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而且还是最好的铁骑,大战之时,可以直接骑着战马,杀入敌营。
可以说,他是在担心朱棣会不会谋朝篡位。
朱棣又惊又急,大喊一声:
“老僧,这件事情要是传到了父亲的耳中,父亲肯定饶不了我们。”
那老僧倒是很平静,开口道:
“陛下不用担心,现在的他们,都是一些普通的平民,他们不过是混吃等死而已。”
“他们没有兵器,没有甲胄,怎么能上战场?”
“况且,我们请了一位镖局护送我们的煤炭买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绝对不会走漏风声,还望王爷放心。”
朱棣目光灼灼的盯着那名老僧,随后目光落在了白光的身上,开口说道:
“白大人,这件事情,您怎么看?”
白广一想到朱元璋很快就要驾崩了,最多一年,他就能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放手一搏,至少也能多几分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