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争论

“土质检验报告出来了吗?”

“宋教授,您看!”一个学生将文件递了过去。

看完报告,宋彩月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虞庄青王究竟是什么人?虞国有这样一位王,为何会在他去世的三四百年间就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不合理!不合理!”

“宋教授,怎么了?”

学生的话,将宋彩月思绪打断,她将手中文件给了回去:“你自己看。”

“这,这是真的?两千五百年前的虞国,居然真的掌握了养肥田地的方法?这么说来?祈年殿内记录的拥有亩产十二石的作物,也是真的?”

宋彩月颔首:“应该是真的,不过土质是一回事,关键还是那种作物的品种。”

“虞庄青王刚刚即位,就找到这样一种作物,肯定是最为原始的种子,能够达成这个条件的,红薯的可能性很大。”

学生问道:“这么说来,美洲的红薯莫非是我们的祖先传过去的?”

“这个无法确定,并无更多史料来证实这个推测,还需要继续勘探。”

“那宋教授,这个检测结果,我们需要公布出去吗?”

思索片刻,宋彩月答:“公布吧!这对于华夏而言,尤为重要!”

当那份检测报告公布到网上,瞬间掀起网友关注,就连围脖之上,热搜都被这个词条占据。

“什么土质报告?居然敢把我giegie的热搜顶掉!”

“那个姓虞的是什么玩意,居然敢抢我giegie的热搜!”

“啊?”

“这就是饭圈吗?”

“有点意思!姓虞的?”

“虞朝术士:我王,臣推算到两千五百年后您有一劫?虞庄青王:啊?虞朝术士:您会被网暴!”

“666!”

“人才!虞庄青王遭网暴?!”

很快!网暴虞庄青王的词条也占领热搜。

随着事情越闹越大,官方也不由下场处理。

毕竟这个事情传出去也好听,谁能想到有人死了两千多年会在网络上遭人针对。

不过乐子人归乐子人,大部分人还是更在意宋彩月发出来的土质检测报告。

两千多年前的红薯,两千多年前的养肥土地之法,还有跨时代的军队……

为什么在文献中如此强大的虞国,此前都没有在历史上留有任何痕迹。

很快就有人以这个切入点提出质疑。

面对网友的质疑,宋彩月却没有现身解释。

她现在还忙着继续探索虞庄青王的历史,可没空跟这些网友掰头。

不过也有理性的网友在分析。

“天坛遗迹是真是存在的,那卷刻录红薯的竹简也是真是存在,并且官方也给出证据,你难道觉得官方会造假?还是说我们华夏需要杜撰一段不存在的历史?”

“楼上说的没错,我们可不是鹰酱,区区两百年,历史痕迹只能去偷去编。”

“你们说官方不会造假,那难道虞庄青王不能造假?他或许就是在杜撰自己的事迹,想要达到青史留名的效果,否则真有这些手段,我们华夏的实力就不是由‘汉’启,而是以虞为尊了!”

“可别瞎说了,虞庄青王拿什么造假?八千陷阵军?还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天坛遗迹?”

“红薯怎么会在两千多年出现在华夏大地?如果是真的,哪怕虞国失落在历史长河,红薯难道也会被埋葬吗?”

“偌大的华夏,又为何会直到明万历才从美洲迎来第一株红薯?这合理吗?我只能评价,虞庄青王想象力无限,能够凭空捏造这样一种作物。”

“不可能!人类不可能凭空想象出一种自己没有见过的存在!”

“老哥说的有些绝对了吧?外星人也没人见过,为什么会有科幻电影?”

“就是!我也幻想过跟她的甜美爱情,可她是别人的老婆……”

“啊?哥们姓曹?”

“外星人也好,还是那位曹魏传人也好,都是根据所见过的事物加以文艺填充出来的产物,是有外物作为参照的。”

“而虞庄青王所提及的红薯,他是从未见过那类作物,又如何以想象力去丰富它的定义,更何况竹简之上的红薯与我们所见的红薯一模一样,这是仅仅依靠想象力能填补的吗?”

随着网上争论越来越激烈,本来只有少数人关注的虞庄青王,瞬间成为了全华夏关注的对象。

其次,也有很多开始针对红薯一事在网络上开展辩论。

而宋彩月则继续在天坛寻找关于虞国以及虞庄青王的历史。

一天时间,刚刚从历史长河浮现的虞庄青王成了华夏顶流。

红薯事件的影响不仅仅是现代华夏,同时也牵动着两千五百年前的虞国。

在第一批试验田成功后,季昌命人大范围的开始养肥土地,同时也在天坛附近开始种植土豆红薯。

虞庄青王二年底,季昌迎来了第一批土豆红薯收获季。

不过目前季昌并未将土豆跟红薯推广出去,反而是依靠王权将这两种农作物隐藏。

蔺荇曾谏言,要推广这两类主食作物,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虞国国力,却被季昌拒绝了。

看着这三百亩良田所产,足足五千石粮食,虞国百官皆语塞。

然而,五千石虽多,于全国而言,却是杯水车薪。

风华郡半年前洪灾导致的问题,虞国仅仅是以手段遮掩,并未完全解决。

百官仍旧记得季昌所言,他会用半年时间来解决问题,难道就是以这五千石粮食?

“王上,臣不可否认,这两类作物产量非凡,可五千石粮食,无法改变虞国现状,岭南郡那边的忧患依然存在,您打算如何处理?其次年关将至,曾被遣往岭南的风华百姓也都陆续踏上回程。”

于风华百姓而言,不管是在岭南还是风华,都是饿肚子。

与其死在岭南,他们宁可选择回家,落叶归根,是他们最后的一点奢求。

众臣之言,季昌也都听进去了。

他又何尝不知,仅仅五千石粮食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虞国的问题。

但想要大面积种植,定会收到阻碍,因此他需要借助“神迹”,其次就是这五千石粮食不仅仅是粮食,更是他于他国交易的重要筹码。

“诸位爱卿莫急,今日大殿之上可还有他国客人,切勿在客人面前闹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