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的力量

一个人要有力量,不是用拳头打人,也不是以恶语骂人就有力量。最大的力量是从内心自发出来的,也就是要有自我克制的力量、有管理自己的力量。有四点意见:

第一,不偏信而是非不明

古人把进谗言的小人斥为“谗夫”,故有“谗夫毁士”之说,像韦郢公慷慨节义,终困谗夫。一个人只要贵耳贱目,心就容易被障蔽,就容易为奸佞所骗;像社会上的诈骗团伙,最常使人上当的蒙骗伎俩,就是取人的偏信心态。所以佛教讲究正信,要我们在心上专一谛听,就包含善听、兼听与全听,让我们前进的舟船,有个正确无误的方向与航道。

第二,不任性而情绪不稳

人,常常容易任性,喜怒好恶随自己情绪高低而定,在应该欢喜的时候他不欢喜,应该伤心的时候他不伤心,这种情绪性格,就是没有自制的力量,没有管理自己的力量。佛陀曾教示弟子要“不受第二支箭”,也就是不要因无明烦恼而引生更多的恶业,导致自己再受更多的苦。

像《孙子兵法》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就是很明智而理性的态度。因为怒而兴师出战,很可能决策失误,损兵折将,所以人不可负一时之气,率性而为。

第三,不恃长而显人所短

有一种人,自以为很会讲话、很会做事、很会计划,因此傲慢而好表现。殊不知自以为是、恃才傲物的心态,正容易暴露自己的短处。像《三国演义》里的祢衡,初见曹操军营中机深智远的谋士、勇不可挡的武将,都视如无物,却狂妄自我吹嘘,终于因此被砍脑袋,做了无头狂鬼,也就回不了头了。所以,天不说自高,地不言自厚,“厚道”之理,深有意涵。

第四,不愚拙而忌人所能

有的人因为自己不足,反而忌人所能;有些事情自己做不到,相对地就阻挠别人的成就。这种自己没有得到甘旨,也不让人获得利益的心态,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嫉妒人家之能而不以为学习榜样,难道就会有所得吗?历史上,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因受同门李斯相忌而入狱,悲剧以终;反之,诗仙李白溢美崔颢于黄鹤楼题诗,甘拜下风,成为历史佳话,值得后人学习。

儒家云:“克己复礼”,就是人的一种自制力量,而在人际往来上,就是一种和谐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