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中道”是离开相对、极端的两边,是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观点和方法。中道不仅是佛教的根本思想,儒家也认为待人处事应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孔子即言:“中庸是道德的最高目标”。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因此,我们做人不要太冷或太热,不要太亲密或太疏离;做事不要太偏左或太偏右,也不要太高或太低,最好的方法是中道。做人处事怎样奉行中道呢?

第一,利害心愈明,则亲属不睦

我们跟亲属来往,如果太重视利害关系,必定无法与他们和睦相处。《四分律》云:“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遭苦不舍,贫贱不轻,有此七法,名为亲友。”在利害得失的时候,要厚道一些,不要太过计较,才能维持亲属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二,贤愚心愈明,则交友不长

我们交朋友,当然要选择贤能的人。不过,有些和我们有缘分,或曾帮助过我们,却资质平庸的朋友,也不能嫌弃或排拒。在交朋友时,如果把善恶、贤愚、好坏、贵贱分得太清楚、太明白,朋友也不敢和我们相处。所以,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提携,互相友爱、砥砺,才能成为金兰之交。

第三,是非心愈明,则修道不成

社会上,学佛修道的人很多,我们在学道时,不可以有很多的是非看法。因为是非太明,就会有很多妄想;是非得失的心生起,修道就不能成功。所以,禅堂的教学法是“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惠能大师也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得以亲见本来面目,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好丑心愈明,则事物不契

大凡人心对事物的看法,都是好美恶丑,但是,美与丑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有时候我们觉得丑陋的,可能是个好东西,因为精美的物品,通常容易毁坏,而又粗又丑的反而很耐用。所以,鉴别美丑的心太过明显,对一切事物就不容易契合。最好能扩大自己的心量,如同大海一样容纳百川,任何肮脏丑陋的东西都能包容,方能体会心物一如的境界。

中道的品德,如同含有薄盐的水,虽咸却没有苦涩的味道,虽淡却非索然无味。具有中道品德的人,望之俨然,接触时却让人感到很温和,而乐于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