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立立人

过去儒家主张,大丈夫立身处世,达则兼善天下,不达则独善其身;佛教则主张,做人要持守五戒、广行十善,要自觉觉他、己立立人。如何“己立立人”,有四点看法:

第一,己俭而能施人,是为仁也

所谓“富贵之家修道难,贫贱之家布施更难”。一个真正的仁者,则是“解衣推食”“守约施博”;不但自己能淡泊自甘,勤俭克己,并且还能将自己节俭后所余,布施给贫苦、孤独的人,与人共享,表示自己心中有“人”。这种“仁德”的施予,是仁者所为。

第二,己仁而能寡求,是为义也

自己很仁慈、很慈悲,能够发心利人而别无所图,这是圣贤所为。如崔瑷的座右铭:“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又如佛教讲“三轮体空”,能够体达我法皆空,而无希望福报之心;甚至若受到呵骂、讥讽等,也能起慈心而不绝布施之念。像这样施人不望报的行为,都是“义”的表现,这种无我无私、舍己为人的仁义道德,更为世间所需要。

第三,己义而能传家,是为礼也

中国自古以来,便以礼传家,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自己有道德仁义,而能将此美德传承给后代子孙,远比留给子孙万贯家财更为宝贵。如《古文观止》中,《冯谖客孟尝君》一文里,冯谖为孟尝君“买义”,终而为其化解危机。所以一个国家社会,宁可少一点钱财,不能缺少道义,“义”才是传家之宝,才是国家之宝,才是人生之宝。自己有义而传家,是为礼也。

第四,己礼而能训子,是为智也

自己懂得礼,还是不够,更要能把“礼”教导给子孙儿女,是谓“义方之训”“诗礼之训”。意即自己知礼,且能教诲子孙礼义之道,这才是真正的智者。常见有一些人自己奉行道德,奉行慈悲,可是放纵儿女花天酒地、奢侈浪费,结果儿女不学好,如此纵使你争得了多少的名誉,拥有多少的财富,到最后给许多不肖的儿女**尽家产,也是划不来的。

《孟子·告子》云:有帮助他人的“恻隐之心”,仁也;有知晓廉耻的“羞恶之心”,义也;有尊重他人的“恭敬之心”,礼也;有分辨善恶的“是非之心”,智也。孔孟之所以为后世所景仰,就在于他们主张人人皆可以成圣贤,就如佛教主张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一样。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应该仿效圣贤,不但自己本身要做个好模范,更要能推己及人,己立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