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教与宇宙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佛教的“宇宙”包含四维上下,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涵盖无量无数的有情世间,与无边无际的器世间[1]。自古以来,人们不断地探讨宇宙存在的奥秘,从远古的神话至太阳系、银河系的渐次发现;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人类了解到宇宙的时空、有情、物质皆浩瀚无尽,远超出人类所能了解的范围。

远在两千六百年前,佛陀对于广大的时空已经有了精辟的见解,这在佛经中随处可见。由于内容深广,后世佛弟子从各种不同角度探讨,遂使佛教的“宇宙论”内容丰富,学派林立[2]。以世间论而言,《起世经·阎浮洲品》中描述“三千大千世界”[3]的形成,说明宇宙中存在着数不尽的三千大千世界,数量之多,可以用“恒河沙”和“微尘数”来比喻,所谓“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尘刹土”。此三千大千世界历经成、住、坏、空[4],不断在循环流转。

佛教的宇宙观对有情世间及佛国净土皆有深入而精辟的看法:

有情世间依众生果报优劣及苦乐差别可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层次,称为“三界”。欲界众生男女群居,以五欲维系生命,由其善恶欲念流转,而有“六道”受生的果报[5]。色界众生已经远离情欲,居于欲界之上,无男女之别,无情爱之念,皆由习“定”而化生,依禅定的深浅粗妙分为四级,凡十八天。再往上是无色界天[6],此界没有物质,唯以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乃纯粹的精神世界。

《法华经·譬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器世间乃有情众生业缘招感的依报,三恶五趣杂居,佛陀为令众生脱离此浊秽之土,乃宣说清净安乐的佛国净土,鼓励众生发愿往生,不再受轮回之苦。《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国黄金铺地,七宝楼阁,无三恶道,皆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药师经》亦载,东方药师如来的琉璃世界,民生物质丰富,一切随心所欲,人民善良敦厚。此外,《十住毗婆沙论》、《十吉祥经》等,皆详载十方佛国净土的种类[7]。

佛陀证悟缘起的道理,说明“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间万物,情与无情,皆在因缘和合下生灭变化,因而认识宇宙的产生、消长是缘起的,如同圆环,无始无终,因此无所谓宇宙的起源与创造之说。至于宇宙的缘起,佛教诸宗派各有主张,如:业感缘起[8]、赖耶缘起[9]、真如缘起[10]、法界缘起[11]等。然而这些理论无不系于心的造作,“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若无一切法,何用一切心”,所谓一心能生万法,“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心识所现。心力之大,心念之迅速无有比拟,心的世界较物质世界更为无边无际,所谓“一念三千”,心念一动,三界六道、宇宙之间,任意遨游。《正法念处经·畜生品》云:“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又说:“心为一切巧画师,能于三界起众行。”故知“心”是一个微妙不可思议的宇宙世界,众生流转六道,或成佛作祖,取证圣境,但由心的作为而定。因此吾人不必在心外追寻,只要此心觉悟,不妄自造作,则山河大地、树木花草,尽纳于胸中,当下一念即是法界,娑婆世界转瞬而成净土,宇宙万象、心识的起灭,无不豁朗明了,念念不被境风业浪所转,如无门禅师的“日日是好日”,怡然自得。

【注解】

[1]有情世间,指能居的正报,亦即指五蕴所成的一切众生,也称众生世间。器世间,指一切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世界,此又称国土世间。

[2]宇宙论系探讨宇宙整体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论说,亦即就宇宙的起源、发生、构造、变化等情形,加以研究分析,而归纳出一套完整有系统的学说。佛教的宇宙论内容可分为:(一)世间论,系观察宇宙系统形状的论说,如须弥山说、三千大千世界说、成住坏空四劫说、三界说、十界说等。(二)万法论,即分析宇宙成立要素的论说,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五位百法、五位七十五法等。(三)因果论,即说明宇宙因果法则的论说,如四缘说、六因说、五果说等。(四)缘起论,即考察宇宙各种差别现象从何处生起、如何显现等问题的论说,如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五)实相论,即探讨宇宙实相与体性的论说,如法有论、法空论、有空中道论、无相皆空论、诸法实相论。大抵而言,实相论的发展,系启端于小乘的有空论,转而为大乘的有空中道论,最后到达“本体即现象,万有皆一如”的诸法实相论,此亦为佛教宇宙论之极。描述宇宙现象的佛典计有:《大楼炭经》、《长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瑜伽师地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等。

[3]一日月所在范围,合为一“世界”;一千个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千数,故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又称为“一佛刹”,即一佛所教化的范围。一个小“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在须弥山的周围计有九山、八海环绕,四方又布有四大部洲。如此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器世间与众生世间,构成一个小世界,称之为“须弥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根据现代科学推论,须弥山象征一个强力的磁场轴,九山八海则为围绕在其间的星球和轨道,四大部洲是吾人所居住的地球。

[4]一世界从成立到毁灭的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四劫之中各有二十中劫,总合八十中劫,称为一大劫(劫,为佛教用于不可计算之长远年月的时间单位)。四劫分述如下:成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成立的时期。有情的业力增上,于空间生起微细的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慢慢又形成山河、大地、生物。住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的时期。此一时期,每一中劫有增劫和减劫。每逢减劫时,便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坏劫:此时期的世界经由火、水、风三灾而毁坏。先是有情生命的灭绝;其后世界出现七个日轮,起大火灾,初禅天以下的器世间烧坏;次起水灾,淹至二禅天;最后是风灾,坏灭三禅天。唯四禅天不为三大灾所坏,然经过八万大劫,仍归坏灭。空劫:世界已坏灭,唯色界的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的空虚中。待世界又成,又是一个成住坏空的大劫。宇宙就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复生灭,每一周期大约要十二亿八千万年。

[5]众生依其善恶业报,在一期生命结束后,所投生的六种趣向:天:依其积善的多寡或断除烦恼的深浅,可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等二十八天。天界有四事殊胜,即身胜、寿胜、定胜与乐胜,却难逃世界成、住、坏、空的命运,所以并非究竟安乐之处。人:人道苦乐参半,以守持五戒而得生。其物质环境虽不若诸天,但有三种殊胜比其他各趣为佳,即善忆、精进、梵行,使他们较易闻法修行,出离生死轮回。阿修罗:虽行善,但瞋恚、我慢、疑心重,而成为阿修罗。形体极大,身长八万四千由旬,衣食殊胜,同于天人。畜生:因禀性愚痴,多被人畜养,故称畜生。其形状不如人挺直,常横行,又名傍生。依住处可分为陆、海、空三类,为六道中种类最多者。畜生最大的痛苦是互相残杀,弱肉强食,或为人驱使、宰割,不得安宁。饿鬼:因常受饥饿苦,须向他人求索饮食以活命,故称饿鬼。《优婆塞戒经》说,饿鬼身长最大的是一由旬(约二十里),头大如山,咽细如针,最小的只有三寸。寿命最长的为一万五千岁,约人间两千七百万岁。地狱:大多位于地下深处,被刑具所拘束而不得自在,痛苦不堪。地狱众生寿命极长,《劝发菩提心文》云:“一朝苦痛,人间已过百年。”即使受报完毕,还要辗转到其他恶道接受无量苦。

[6]《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载,色界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共十八天。初禅三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小严饰天、无量严饰天、严饰果实天、无想天、无造天、无热天、善见天、大善见天、阿迦尼咤天。无色界四天: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7]《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记载的佛国净土及佛名:东方无忧世界善德如来;南方欢喜世界栴檀德如来;西方善世界无量明如来;北方不可动世界相德如来;东南方月明世界无忧德如来;西南方众相世界宝施如来;西北方众音世界华德如来;东北方安稳世界三乘行如来;下方广大世界明德如来;上方众月世界广众德如来。《十吉祥经》的佛国净土:庄严世界大光耀如来;谛胜诸胜世界慧灯明如来;金刚世界大雄如来;净尊住世界无垢尘如来;金光明世界上像幢十盖王如来;大威神世界威神自在王如来;香熏世界极受上影王如来;宝严世界内宝如来;海灯明世界大海如来;十力灯明世界十力现如来。

[8]为佛教小乘诸宗派所主张,说明有情众生所行善恶之事,将招感现世或来世相应的果报,其中又有正报和依报之分。正报系指众生本身的美丑、智愚,依报则是外在环境的差别。因此,宇宙世间的形成与转变,有情与无情有相当密切的相互关系。

[9]法相宗的唯识说主张万法皆由业感受报的主体阿赖耶识所变现,由于阿赖耶识含藏各种种子,遇缘起现行,现行又回熏种子,受熏的种子遇缘又起现行,如此周而复始。因此,宇宙万象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

[10]此依《楞伽经》、《密严经》阐述如来藏中的自性清净心,才是万法生起的根源,由于众生的真心被杂染蒙蔽,产生阿赖耶识,而使众生轮回生死不已。由此,佛教对宇宙的诠释便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说,每一个有情众生,依着自己迷悟的深浅而显现出不同的世界。

[11]华严宗主张宇宙中任何一法可成一切法,一切法含摄于一法中,即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事万物互为缘起而成一体的论说。法界缘起的宇宙观强调唯心所起的法界互为缘起,并依据佛陀的内证境界——华藏世界来解释万事万物形成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