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耐烦而无恒

一般青年,待在一个地方太久就不耐烦、读书读太久就不耐烦,工作时间太久也不耐烦,不耐烦几乎已成为今日青年普遍的通病。现在的青年缺乏古人安止于一处的定力,身心浮动,好比滚动的石头,是无法长出苔藓,成为坚固不移的盘石。

社会的公司行号在面试求职者时,必定会问:“你曾在哪些地方服务?”有的人回答:“我曾在某地方工作半年,在某地有三个月的经验,然后才到贵公司来应征。”这样的人,往往不会被录取。常换工作,并不代表工作经验丰富,反而暴露出这个人对工作不耐烦、无恒心的毛病,不能安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公司自然不能将业务交托给一个对工作没耐性的人。不耐烦对从事工作是很大的阻碍。

不耐烦属于什么毛病呢?就是“无恒病”。无论做什么事,没有恒心,休想把事情做好,求学也不易有成。古人为了能功成名就,十年寒窗下功夫,汉朝董仲舒年轻时,立志向学,三年不窥园,终于成为一代名儒学者;晋朝王羲之,临池磨砚,写完一缸水,终于成为旷古书法大家。

佛教里因有恒而成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譬如有名的敦煌石刻,历经多少朝代及成千上万的艺术家,穷尽一生的智慧与生命,而完成惊天地、泣鬼神的奇伟杰作,其技巧之精美,真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如果没有这些艺术家的耐烦雕刻,今日哪有这么伟大的艺术品流传后世?有恒对于成功立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有一位年轻貌美的信女,感念病重的母亲靠观音菩萨加被而痊愈,因此发愿要用头发绣一尊二丈高的观音圣像。这位信女把她的头发,每一根劈成四条,以游丝般的发丝绣菩萨圣像。从年轻貌美的小姐,一直绣到老态龙钟的老太婆,经过了60年,终于绣好一幅神态庄严、面相慈祥的观音圣像,为人间留下不朽的价值。虽然信女的眼睛最后也因此瞎了,但是菩萨的慈眼却常照视着人间。她为母恩而牺牲的精神令人钦佩,而她的耐烦有恒,更非常人所能及。青年人平时应常常检视自己:读书耐烦吗?工作耐烦吗?修行耐烦吗?唐朝道宣律师是有名的南山律宗祖师,他听一部戒律尚且反复千次。台北有位佛法造诣深厚的法师,他听《百法明门论》,听了14次还要再听,难道他们不够聪明利根吗?因为耐烦有恒,读书才能通晓;耐烦有恒,做人才能通达;耐烦有恒,修行才能成就,所以说“耐烦做事好商量”。如果不耐烦、没有恒心,即使掘井九仞,不再继续,最后还是功亏一篑,仍然没有水喝,所以“不耐烦而无恒”是青年非常不好的毛病,务必要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