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不争论、无怨恨

一般人所以有争执,是因为我执未除。出了家的人,如果“我执”很强,必然很容易引起争论。譬如有人指责你做错事,于是气愤填膺,回答说“我没有做”、“我没有说”、“我不服气”、“你如此冤枉我,我要和你拼命!”仇恨心如此重,是一个好的出家人吗?你骂我,我恨你,彼此怒目相向,动辄拔刀相对,这样还算是修道者吗?出家学佛,要学佛菩萨的行径;佛菩萨即使受到侮辱,也能以甚深忍辱波罗蜜,坚忍不动怒。

佛陀成道后,外道为了破坏佛陀,把女子装扮成孕妇以诬蔑佛陀,但佛陀并不愠怒,也不加争辩,谎言后来不攻自破。佛菩萨对众生加诸身上的侮辱,总是以慈悲怜悯来接受。众生以诽谤诬赖为乐,菩萨就以慈心布施他们;真理最后自然不辩自明。所以,作一个出家人,要学习放弃执着,不坚持己见,即使受到诽谤,也不反击;受得了摧残,才能成为法器。

有不少出家人,我执虽容易去除,但是学佛之后,又多了一重法执,而且,学佛愈久,法执更是根深蒂固。譬如你和他讨论问题,他就说“我以为如何……”“我听人说,这个道理应该是这样的……”“经上记载……”,一切一成不变,不能圆融变通。

再如各宗各派之间的仪规、走路行进的样子,可以争论很久;拜佛礼忏的仪式,可以争议不息。各宗各派,扬己贬他,门户宗派森立,格格不入。在印度于是有部派佛教之歧异,在中国则有十大宗之纷立。宗派的别立形成,固然有利于对佛教教理作一派深入的阐扬,但是,对于整个佛教的综合统一,未尝不是一种阻碍。趋而末流者,今日佛教界人士,彼此之间狭隘的地域、门派的争论,乃至利害争斗,成为佛教兴隆团结的致命伤。

言谈行事能远离争论,才是一个出家人。若有人好议人非,则远离此人,如畏鬼神;某地好武斗狠,远离此地,如弃火宅。没有争论的人,没有争端的地方,才有佛道。

佛光山1977年的传戒,创下模范戒期的诸多记录,我个人以为这些都没有什么了不起,有一项记录我觉得难能可贵,就是戒场中没有争论。譬如三师之间和气相处,没有争论;总开堂和引礼师之间,如仪教导戒子,没有争论;整个戒坛,一团和气。戒场的庄严与否,从有无争论就可以看得出来。

要做好一个出家人,不论别人待我们如何苛薄狠毒,转头即忘此人的缺点,不能耿耿于怀,把别人的不好,一直记放在心中;心量如此小,如何负荷佛法大业呢?心中污秽如此多,如何进入清净之道呢?所以,一个出家人,应该无隔宿之仇,不怨恨、不争论、脸上无瞋、口中无瞋、心里无瞋,能够如此,离佛道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