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威仪中训练自然

对于佛门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我们做到了多少?平常的行住坐卧,身心的语默动静是否与威仪相应?有的人,小心努力地学习威仪,走路的时候,一板一眼,步伐姿态,毫不随便;坐着的时候,眼观鼻,鼻观心,就像入禅定一般。但是,威仪并不只是做一个样子,也不是要装模作样。重要的是自然地流露,不做作,毫不勉强。譬如讲话的时候,自然低声轻语,不口沫横飞,旁若无人;笑的时候,牙齿虽不露出来,内心也自能感到欢喜。平日就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即使独处没有外人时,也一样具足威仪,那么在众人面前也不必特意做作。

有的佛教青年发心学习威仪,可是又学得不像,有的则根本不愿学习,还是不能免除一般人的习气,与社会上的青年男女没有什么两样。

以下提出三点,说明威仪的重要。

(一)威仪代表教养

从一个人的威仪中,可以看出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教养的人,风度翩翩,举止动作,毫不矫揉造作,自然流露平静纯真的气质,行为表现具有真善美的行止风范。但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他的外在言语行为,粗鲁莽撞,心思不定,缺乏自动自发的进取心。

佛教青年,应该把平日的学养修持,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二)威仪可以说教

俗语说“身教重于言教”。凡是身形仪容能使人肃然起敬,威德仪态能使人效法者都叫身教。过去佛光山举行大专佛学夏令营时,我向学员说:“希望你们在佛光山能从花草砂石内,认识三千大千世界;从佛像僧容中,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从座椅拜垫上,体会自己的无限生命;从僧团袈裟一角中,紧紧握住人生真善美的一面。”庄严的威仪,是能不透过语言而说教的。

几年来,前来佛光山的信徒游客日益增多,山上的法师,无法一一去为他们说法,因此,即以庄严的仪表、慈祥的面容,向信徒游客们作无言的说教。有的游客看到出家人长衫飘动,步伐轻盈,被其庄严的气氛感动不已,因而进入佛门,这也是一种“现身说法”。

(三)威仪可以获得尊敬

有些学佛人,虽不要名利,却想受到别人的尊敬。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不但须具备学问和道德,更重要的是要具足威仪。佛教中有一项规矩:出家后,五年学戒,然后才允许听教参禅。一个出家人,必须先学习律仪,净化自己的身心,养成高尚的气质,接下来才可以研究教理或参究话头。

时下有些僧青年,最易犯的重大毛病就是尚未学习基本的威仪,即躐等去听教参禅。因此,学到最后,往往有如空中楼阁,浮而不实。佛教青年们除了学问的追求,必须特别重视威仪的训练,举凡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间,都要随时注意是否合乎威仪。只要具足威仪,又有学问、道德,自然能获得别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