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郑成功
教材分析
【题解】
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之子。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因号“国姓爷”。
郑成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曾于永历十五年带领战船三百多艘,将士二万五千人,从厦门、金门出发,经澎湖,进攻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郑成功以赤嵌城为东都明京,设置承天府,改台湾城为平安镇,招致漳、泉、惠、潮四州流民渡海安置,广设城镇,大举屯田开垦,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
本篇以“郑成功”为题,表明文章介绍的对象是郑成功,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显得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结构分析】
本文具体记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经过,歌颂了郑成功的不朽功业,指出了他是令人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
全文九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简要点明郑成功是民族英雄,籍贯为福建南安。
这里独句成段,之所以突出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与下文叙写他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密切相关,可以说十分必要。
第二段(第二至八自然段):详细叙写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感人事迹。
这一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三自然段):写郑成功决心收复宝岛台湾。
荷兰侵略者强占我国宝岛台湾,残酷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的事件起因。
驻军厦门的郑成功登山远眺,遥望大海彼岸的台湾宝岛,想起了中国领土却由侵略者横行霸道,于是决心收复它——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的感情基础。
第二层(第四至六自然段):描述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的经过。
先写作战准备的完善充分(船只、粮草、操练)。
继写军队出发的威武雄壮(舰队庞大、军容整肃、必胜信心)。
再写收复台湾的战斗(敌人负隅顽抗,郑军奋勇向前,结果是敌人投降)。
末点台湾人民欢庆胜利(喜出望外、慰劳官兵、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准备出发战斗欢庆,这一层次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充分体现了收复台湾是众望所归,彻底失败是侵略者的必然下场。
第三层(第七、八自然段):简要介绍郑成功发展生产,开办学校,建设台湾。
先写大力发展生产(送去农具、学会技术、改善生活)。
次写努力开办学校(利用爱国读书人办学校、免除徭役、和睦民族关系)。
第三段(第九自然段):指出我们永不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
这一段与第一段紧密关联、遥相呼应,明确揭示了开头所点“民族英雄”的内涵,歌赞了郑成功的不朽功业,意蕴悠长。
必须指出,这里的分段仅供参考。目前,不少人将这篇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郑成功决心收复宝岛台湾。
第二段(第四至六自然段):写郑成功打败侵略者,胜利收复台湾。
第三段(第七至八自然段):写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设台湾。
第四段(第九自然段):写人们不忘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功业。
【字词推敲】
“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句中的“恨透”一词表明仇恨、痛恨的程度非常非常深。这与前面的“残酷奴役”密切相关,正因为侵略者不把台湾同胞当人,视同奴隶,摧残压迫,这才使台湾人民“恨透”了侵略者,如果换一个词语就不会如此得力了。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句中的成语“喜出望外”,意思是出乎意料的高兴。用得好在哪里?一是关联前面:台湾宝岛被荷兰侵略者强占,台湾同胞饱受欺凌压迫,早就恨透了他们,内心里总希望将侵略者赶走,本来难以实现的希望现在如愿以偿,怎不喜出望外?二是关联后面:郑成功的军队打败了侵略者,台湾同胞在喜出望外的同时,毫无保留地慰劳郑军官兵,自是理所当然的了。因此,“喜出望外”体现了台湾同胞的特定心理,用得不同于一般。
【句子含义】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这两句表达了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的坚定决心。“慷慨激昂”表明郑成功充满志气,精神振奋,态度激烈。为什么会这样?源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现在被荷兰殖民者强占,所以胸中郁积着一股愤愤不平之气啊!而“绝不允许……”的“绝”,“我们一定要……”的“一定”,表明了郑成功对赶跑侵略者、收复宝岛台湾的决心坚定不移。其实,这一句也传达了郑成功热爱祖国宝岛、维护宝岛权益、憎恶无耻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一句既总结郑成功的伟大功业,又点明他给后人的深远影响。功业有两个方面,一是收复,二是建设;影响指郑成功的伟大功业千秋不朽,人们会刻骨铭记,永难忘怀的。如此结句收束全篇,十分得力。
【语段理解】
收复台湾是本文的重要语段,也是郑成功一生中的光辉业绩,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理解这一语段,可以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现状促成决心。
荷兰侵略者强占台湾,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一伙强盗。这是台湾当时的现状,而这一现状又促成了郑成功决心收复宝岛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怎能容忍侵略者横行霸道?根深蒂固的主权观念是郑成功热爱祖国的强烈体现,痛恨侵略者,赶跑侵略者,恢复中国的主权,就成为郑成功内心涌动的强烈愿望。“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这是郑成功的强烈心声,也是他收复台湾坚定决心的强烈体现。
二是准备并且进军。
要收复台湾,固然要有决心,更重要的是必须充分准备。郑成功“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虽然只有寥寥几句,却包含了郑成功的多少艰辛努力啊!准备充分了,随即而来的是渡海东征,郑军的庞大舰队,“风帆蔽空,战旗招展”,浩浩****直进台湾,郑军更是“纪律严明,军容整肃”,无愧堂堂中华的威武之师,如此声势,如此军队,才使郑成功对于收复台湾充满必胜信心。
三是作战终于胜利。
郑军是正义之师,在收复台湾的战斗中,能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冲向敌舰,“冒……冲……围……炸……钩……跳……”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揭示了战斗过程。敌人企图负隅顽抗,但随着大炮失去威力、弹药库被命中爆炸,终于“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这是历史注定了侵略必败的命运。台湾收复了,处于敌人**威下的台湾人民获得解放,怎不“喜出望外”、热情慰劳、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决心准备作战胜利,这一语段清晰揭示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郑成功的光辉形象和伟大业绩将永不泯灭!
【写作特色】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
一是重点突出,详略尽致。
收复台湾,夺回主权,解放台胞,是郑成功的主要业绩,而建设台湾、开办学校,则列于次要地位。作者介绍郑成功的事迹,详细叙写了收复台湾,将其作为重点,从下定决心写到充分准备,从渡海东征写到激烈战斗,从台湾收复到欢庆胜利,写得详细生动,而建设台湾、开办学校,则概括介绍,点到为止,显得重点突出,详略尽致,如果平均用力,则主次不分,读者印象就不会如此深刻。
二是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毫无疑问,本文的主要人物是郑成功,作者采用多样手法作了刻画,如提炼人物语言,尤其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可谓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人物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的心理;又如刻画人物情态,写郑成功登山远眺,隔海遥望,与卫兵问答,既表现了他关切宝岛台湾,又为他下定决心收复台湾作了铺垫,而写郑成功率军进发时,虽然只有寥寥的几句,“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却表现了他的收复之举深得将领拥护,作为一个指挥员的风姿触毫而现了。
三是首尾呼应,言简意赅。
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独句成段,这两句中都有“民族英雄”这一闪光字眼,决不是前后重复,而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开头的“民族英雄”是对郑成功的历史评价,关联下面的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结尾的“民族英雄”则是英雄业绩(收复和建设台湾)的自然归结,既呼应,又深化。在我们民族历史上,凡是驱逐侵略者、恢复主权的人,都是彪炳千秋的,他们被称为“民族英雄”,这正是人民的褒奖,郑成功当之无愧啊!因此,“民族英雄”首尾呼应,言简意赅。(贾美院)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趣”
创设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为此,教学时,首先播放一组学生熟知的民族英雄的画像,引导学生感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这些伟大的民族英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着就将郑成功的画像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存疑:这么一位相貌平常的人究竟做出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成了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最后,结合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到这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外在的画像的刺激,也有内在的学习任务作为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激发出来了。这为下面的探究、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本文是一篇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文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其人其事远不止课文中所写的这些,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及历史书籍搜集、整理郑成功的相关材料。按课本——课外——课本的思路,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拓宽、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准确把握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个人物形象,领悟课文的主旨。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的关于郑成功的观点、看法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才能得以持久,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才成为一种可能。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条件引导、启发、组织、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上。
三、 尝试练习,反思学习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 拓展延伸,深化学习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次播放民族英雄的画像,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习了《郑成功》,了解了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像郑成功一样的民族英雄还有很多,他们都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想不想更深刻地了解他们?课后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一个故事,将它介绍给你的同学。
语文教学应坚持“大语文教学观”,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借助课外的广泛学习,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正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时空。
另外,信息化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快捷的学习工具,我们只有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路提要】
教学本课,可依循以下思路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郑成功是一个怎样的人深入探究,领悟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主要功绩。
【过程揭示】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明朝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 同学们听说过郑成功吗?了解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郑成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
要点:郑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课文介绍了他训练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建设台湾的感人事迹。
2. 检查生字词。
残酷 奴役 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簇拥 街头巷尾 融洽酋长 瞭望 负隅顽抗 惊恐万状 喜出望外 载歌载舞
3. 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说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主要功绩。
要点: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4. 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要点: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胜利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建设台湾的经过。
三、 细读课文,领悟全文内容
(一) 创设情境,感知课文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激发思考
1. 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
(1)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要点: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 哪些词语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
(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强盗)
(3) 哪些词语表现了郑成功要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决心?
(慷慨激昂、绝不允许、一定)
2. 郑成功要收复台湾的决心是这样坚定,朗读时如何表现这种感情?(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郑成功的话)
3.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充分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 精读第二段(第四至六自然段)
1. 整体感知第四至六自然段,并思考: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战斗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呢?
要点:郑成功立下收复台湾的决心后,就做了作战的充分准备。加之,郑军官兵仇恨侵略者,勇往直前,才会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2.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讨论:
(1) 渡海作战的时机终于成熟了,郑成功在将领的簇拥下登上了船楼,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要点:“庞大舰队”、“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必胜的信心”。
(2) 学生齐读这些词语,思考:郑成功的舰队是一支怎样的舰队?
要点:威武雄壮、军纪严明、士气高涨、充满战斗力。
(3) 郑成功真是练兵有方啊!想听一听他练兵的小故事吗?
要点:郑军之所以纪律严明,军容整肃,是因为郑成功能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执法无私。有一次,郑成功的一个得意部将以为自己本领高强,就到处找人挑战比武,而且也打败了不少精兵强将。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郑成功的耳中。郑成功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虽然这位将领为郑军立下过汗马功劳,但郑成功还是毫不留情地罚了他一百军棍。从此以后,军中再无人敢恃宠生骄。郑成功也更加重视操练,经常亲自监督,要求从难从严练兵,并且定期进行水师会操,使得郑军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
(4) 朗读指导: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去迎战来犯之敌,怎能不所向披靡呢?因此朗读描写舰队的一连串词语要重音朗读,体现出郑成功和将士们的必胜信心。
3. 自读第五自然段。
(1) 思考:郑军是如何作战的?画出直接描写郑军的句子。
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
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
(2) 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改写郑军作战经过。
郑军官兵先驾驶舰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冲向敌舰,接着团团围住敌舰,牵制敌人的火力,然后打中了敌舰,最后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 读了描写郑军攻打敌人场面的这段文字,你们想说些什么呢?(学生练说)
郑军英勇机智、团结善战,敌人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4) 如果没有读过课文,你们认为郑军会赢吗?(学生讨论)
会。尽管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当时荷兰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实力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他们的轮船占全世界的一半之多),但荷兰占领台湾是侵略行为,是非正义的。收复台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正义最终必将战胜邪恶。
历史记载,郑成功率领郑军浴血奋战了九个多月,终于赶走了荷兰侵略者。
(5) 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对郑军的敬佩之情。
4.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讨论:
(1) 阴霾散尽,宝岛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谁最开心?谁最激动?
(台湾同胞)
(2) 台湾人民是怎样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郑成功的感激之情的呢?
“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台湾同胞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长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
38年列强的入侵、奴役,让台湾同胞尝尽了屈辱、辛酸,如今侵略者被赶走了,他们怎能不高兴呢?
5. 再次阅读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找出郑军胜利的原因,画出相关的语句。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十几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三) 精读课文第七至八自然段
郑成功的伟大在于他不仅收复了台湾,还建设了台湾。
1. 有感情地朗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大力发展生产。将汉族的犁、耙、锄、镰刀等送给高山族人,教会他们掌握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改善他们的生活。
兴办学校。让内地来的读书人兴办学校,鼓励高山族子弟读书。
2. 齐读课文。领悟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伟大历史意义。
这样一来,高山族与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四) 精读课文第九自然段
1. 齐读课文。
2. 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
因为他建立了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历史功业,他的名字会永垂青史!
四、 总结全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屈的民族,炎黄子孙们为了抵御外敌,涌现出了无数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会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课时建议】
三课时。
精彩片段
师:郑成功要收复台湾一定要做好作战的准备,同学们说说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生:修造船只,聚集粮草,操练海军
师: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课文为什么不详细描述他是怎么准备的呢?
生:因为这里主要写郑成功收复台湾,如果详写准备,就不合适。
生:我认为郑成功所做的准备没有必要详写,因为下面介绍郑军的情况就能看出他准备得充分。
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没有艰苦的训练,充分的准备,郑军不可能那么纪律严明,军容整肃,郑成功也不可能胜利。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读书就应该这样勤于思考,有所思,才能有所得。那么,郑成功的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生:(齐读)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郑成功的舰队的军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舰船一艘连着一艘,像一条巨龙。官兵整齐地站立在军舰上,目光炯炯,神情庄重。
生:海风吹动战旗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滔天巨浪拍打着甲板。战士们高声宣誓,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一定要收回台湾。
生:郑成功巍然屹立在船楼上,指挥着他的舰队。纪律严明,军容整肃。真不愧是威武之师,正义之师!
生:我看到郑成功率领的雄师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听到了海浪声、击鼓声、火炮声夹杂在一起,战士们喊着:“兄弟们,冲啊!赶走荷兰鬼子!”
师:大家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威武、英勇的郑军经同学们这么一描绘,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有这样的军队,郑成功一定能战胜荷兰侵略者。
【评点】 设计这个教学过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充分地理解、感悟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蒋长兰)
参考资料
郑成功:名森,字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七月十四(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芝龙,其母田川氏(通常认为是日本人)。1630年,郑成功随叔芝燕回国,住晋江安平郑府。郑芝龙延聘名师授业,1638年郑成功入南安县学为廪生,1644年郑成功从家乡来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太学,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其时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当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自尽。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在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后,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郑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建号隆武。帝对郑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许,赐他与国同姓,易名“成功”,从此南明官方称为“朱成功”,又称为“国姓爷”。1646年8月,清军进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于汀州罹难。10月中旬郑芝龙降清,后清军进袭安平,郑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缢身亡。隆武政权失败后,年仅21岁的郑成功奋起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他在南安县学(丰州)焚毁儒服,投笔从戎,以“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在安平、浯州(金门)一带誓师抗清,拥戴南明的永历政权。1647年8月,郑成功与叔父郑鸿逵曾率兵攻打泉州,屯兵桃花山。1650年中秋,郑成功用计袭夺厦门,建立了稳固的抗清根据地,军事力量进一步壮大。
此后数年,郑成功在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一带反复同清军交战,并利用控制台湾海峡制海权的优势,发展海上贸易,以商养战,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鼎盛时期拥有水陆精兵二十余万,大小船舰五千多艘。郑成功成为南明永历政权的一支强大的军队,对清王朝在东南沿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1657年底,郑成功被永历帝册封为延平王。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25000名将士,乘350余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师东征。因遇暴风雨在澎湖停留数日,30日拂晓从台南鹿耳门胜利登陆,击溃了荷军的狙击,并乘势攻下赤嵌城。随后,郑成功率大军包围了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拒绝投降,凭借坚固的城墙工事负隅顽抗,郑成功数度强攻未果,乃改为长期围困。7月中旬,荷兰援军从巴达维亚支援台湾,在海上决战中被郑成功水师击败。经过长达九个月的围困,1662年2月1日,揆一终于向郑成功投降,率残兵败卒撤出台湾,至此,荷兰殖民者对台湾长达3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台湾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郑成功在台期间,加强了政治经济建设,置府县、务屯垦、废苛税、兴学校,改善军民关系,安抚台湾土著,颁布了各种法令和条例,为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郑成功因病在台湾去世,时年39岁,葬于台南州仔尾。在清朝统一台湾后,迁葬南安郑氏祖墓。康熙帝题写挽联赞曰:“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